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他是中國千億鎂產業的開拓者之一。在他的推動下,鎂合金新材料開始大規模地應用於製造業, 有力提升了我國在汽車、交通等工業製造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他是重慶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而立之年,被破格晉升為重慶大學教授。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重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復生。

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人物簡介:

潘復生,1962年生,漢族,浙江省金華市人,輕金屬專家。九三學社成員。1995年在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本千葉大學等學習與工作。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現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重慶大學教授、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


他在鎂合金科研方面成就卓著,是國際著名的鎂合金科學家,已在國際著名刊物發表SCI收錄論文45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曾連續擔任四屆國際鎂合金大會主席,兼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鎂及鎂合金技術委員會"主席和國際刊物《Journal of Magnesium & Alloys》主編。

專業選擇 ,"幹一行、愛一行"

1962年,潘復生出生於金華市蘭江邊上的女埠街道花塘村裡,60年代生活相當貧困,他曾和父母、姐姐、弟弟生活在一處佔地僅12平方米的磚瓦房內。他從小幫家裡幹農活,拔草砍柴自不必說,割稻插秧也要學,還要跟著村裡人到十幾公里遠的山上去砍柴,一砍好幾天,風餐露宿。無論這些活多繁重,潘復生只要一忙完,就會拿起書本,一頭扎進書裡忘了時間。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潘復生仍然堅持學習。

1978年,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復。大批知識青年希望通過這場公平的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正是這一年,潘復生高中畢業。半年後他就站上了高中的講臺,成為了一名理科教師,與臺下的學生們一同備戰高考。

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在那短短的幾個月中,作為一名比一些學生年齡還要小的老師,潘復生為了將物理、化學教好,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根本沒有顧及自身其它課程的高考複習。幸運的是,他當年給學生出的一道化學題正好是當年的高考題。後來,潘復生順利考上大學,先後在合肥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關於專業的選擇,潘復生院士坦言:"選擇這個稀有金屬專業,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原因。我選擇這個專業可能是因為當時教過物理和化學,特別是化學讓我對各種金屬元素都有一定的瞭解。" 在他看來,如果選擇的專業,對國家與社會有利,自己剛好又喜歡,那便是值得努力做好的。

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自步入科研行業開始,潘復生就堅守合金材料的研究和應用。28歲時,他就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30歲就破格晉升為重慶大學教授,成為當時學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鎂"的事業 ,"鎂"的夢想

20年前,鎂作為輕金屬,還鮮有人知曉它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價值。20年後,鎂合金的研究與應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的鎂合金技術與產業發展,正逐步引領世界科技潮流。

2001年,重慶市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重慶大學成立;2007年,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成立,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國家級鎂合金研究平臺。

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多年來,潘復生和他的團隊致力於解決鎂合金材料塑性差、加工成形難、純淨度低等關鍵性難題,承擔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國家級項目和多個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在高塑性鎂合金、先進成形加工技術和深度純淨化等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成果,為我國鎂科學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壯大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如今,在潘復生的引領下,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鎂合金研究中心,而潘院士就是這艘巨輪的領航員。在中心展覽室中,一款鎂合金型材令潘復生頗為自豪: "像這一塊大型材,當我們第一次向一家國際汽車巨頭展示的時候,他們都不相信,認定這一定不是由鎂合金製造的。因為他們認定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不可能做出這麼大這麼薄的鎂合金型材。"

他自豪地說:"我們重大通過這些年在鎂合金上的不斷努力,做出了世界上最寬的板材,最大的型材。"

成長與傳承, 科學規劃人生

回憶起鎂合金中心的草創時期,潘復生的助手蔣斌教授無限感慨,他說:"二三十年前,重慶大學材料學院的整體實力真的不是很強。但在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抓住了國家發展的機遇,從鎂合金這個領域去突破,集聚培養了一批批人才、一支支團隊,實現了人才的培養傳承和接續奮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人的發展一定要將大目標和小目標相結合。"潘復生如是說。在他看來,那些只看到了眼前小目標的人很難有堅持的動力與信念。如果有一個長遠的大目標,那麼即使小目標出現了問題,看到大目標在前面,也會去調整自己的小目標,這樣的發展才有可持續性。

"人只有把工作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潘復生教授認為,人只有在一個愉快的、愛好的環境中,才能做到更大的創新。他曾在鼓勵當代大學生們時說道,"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其實在最近十年中,進步都非常快。GDP總量已經世界第二,科技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優勢。但為什麼在一些地方還遇到了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科學普及不到位。"

事實上,潘復生是一個典型的多面手。他不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頂尖的鎂合金科學家、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中心主任,而且他還擔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科學出版社《大學科普叢書》主編。對於科普教育,他認為目前我們國家應該把科普放在科技創新的第一位:"只有科普上去了,具有科學素養的人口比例提高了,我們的科技創新才能有可持續性,我們的經濟質量才能長時間可靠地發展。也許下一步,我們科普真正大的突破,在於你們年輕人。"

重慶這位院士:從12平米農宅走出,30歲破格晉升教授,為國家開拓出千億產業!

對於重慶大學未來的發展,潘復生教授寄予了深切的希望,他期待學校在今後學生的培養質量、教師的水平和科研創新的影響力上,能夠有更高的目標、更高的追求。他殷切的希望能夠實現重大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辦學目標" 的共同夢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重慶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