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才華橫溢,何求攀折?———由大庾嶺上兩過客引發的思考

  大庾嶺,在我國古代,尤其在唐宋兩朝,是發配犯官去嶺南的必經之路.庾嶺之山脊築有一雄關,謂之大梅關。道旁多梅樹,亦稱"梅嶺".大庾嶺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邊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蠻荒的界限。在遙遠的盛唐,兩位前後過大庾嶺的過客,才華灼灼,但結局懸殊,讓人唏噓之餘,也給後人以警示.

我本才華橫溢,何求攀折?———由大庾嶺上兩過客引發的思考

大庾嶺


  初唐上元二年,虢州弘農人氏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入仕途.彼時,唐高宗皇后武則天把握朝政,宋之問因巧思文華而取幸於武則天.在中國男權社會,大多數人可能對取悅一個女人而不屑.然宋之問以為榮耀.他不僅陪同武后朝會遊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遊,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 為一國之君服務好象能勉強說得過去,可不久宋之問又傾心媚附武后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卻是怎麼說都不是件光彩的事.

   之後不久,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於神龍元年(705年)春宋之問被貶為瀧州(州治在今廣東羅定縣東)參軍。於是就有了《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此詩情感悽楚悲涼,真摯感人。但是透過這片真摯,去探尋背後的那個寫詩人,才發現其人其行為慘不忍睹.滿腹才華,縱然不去依附任何人,做好本職工作也會過得不至於太慘,大約衣食無憂不是問題.我不能想象一個外表帥氣,才華灼灼的人弓腰曲膝媚笑的巴結逢迎的樣子會”醜”成麼樣子,大約像京戲裡鼻樑上有一撮白的” 小丑”的樣子吧.

我本才華橫溢,何求攀折?———由大庾嶺上兩過客引發的思考

宋之問


  宋之問混到流放這個份上,一般人大約會反省,會悔悟,心理強大的,會樂觀從容處之.心理脆弱的大概會一蹶不振。但是奇葩宋之問因諸事艱難,念念不忘往日榮光.第二年竟逃回洛陽.好朋友冒著危險收留他,誰曾想,宋之問為了巴結當朝宰相武三思,竟然告發了好友張伸之要誅殺武三思的事情.於是好朋友不僅被砍頭,還被滅族,因為交友不慎,全族死光光.宋之問因此被獲賞識,擢任鴻臚主簿.

  當時的朝廷朋黨爭立,不久宋之問又想法去傾附安樂公主.

   景雲元年(710年)六月,臨海郡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而宋之問因為曾經依附過二張兄弟及武三思被詔流欽州(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後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宋之問被賜死於徙所,結束了最後的人生旅程。

   不得不說,沒有德行的才華,是一棵沒有主枝幹的蔓生植物,總是要攀附在別的樹上,縱然開花,也是借別的高支炫耀一下花的豔麗,之後不久便萎了,花兒連同那棵攀援的蔓.

如果宋之問不去處處攀附,凜然為人,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才華傳播速度慢一些).後世人談到,再不濟也是唐朝眾多詩人裡的一顆明星.那句”近鄉情更怯”的佳句裡,一個”怯”貫穿了他的一生,其所為讓後世不齒.那具華麗皮嚢包裹著的靈魂是那樣經不起生活的錘鍊,可惜了那灼灼的才華.

 

  十一年後的大庾嶺上又來一客,此客非彼客,一棵可堪重任的棟樑,同樣也是才華灼灼.

   開元四年(716年)秋,張九齡回嶺南,途徑大庾嶺梅關。同樣少年才智過人,能詩善文;同樣登進士及第,進入官場,但張九齡以樹的偉岸屹立,哪怕是資深領導怎樣欣賞、讚歎,對張九齡只是受到鼓舞,沒有想著去攀附誰,一棵日後要長成參天的大樹,縱然時下是小樹苗,也是昂揚的,只接受陽光、風雨、霧靄、流嵐.獨自承擔寒潮、風雷、霹靂。就算是受人彈劾,幹工作不順心,大不了辭官不做.就算是辭官不做,還是可以為百姓做些事情.

   在入仕途為官九年後,失意的張九齡選擇了去官歸養.回嶺南途中,路經大庾嶺,深感大庾嶺梅關“人苦峻極”的險阻,便向朝廷狀請修大庾嶺路。張九齡的建議得到朝廷批准,於是他自任開路主管,趁著農閒徵集民夫,開始開鑿工程,不辭勞苦,指揮施工。由於梅關古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為改觀。梅嶺古道成了連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後人譽之為“古代的京廣線”,不僅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貢獻,而且造福子孫後代。後有贊詩

《度大庾嶺》:
  鑿破鴻蒙一竅通,至今傳說九齡功;
  天垂瘴雨蠻煙外,路入炎荒火樹中;
  萬里關河瞻北極,兩行旌旆過南雄;
  鷓鴣聲裡端陽近,榕樹青青荔子紅。

   同樣也是一首名為《度大庾嶺》,張九齡的功勳不僅為官方載入史冊,也被民間老百姓稱頌.


我本才華橫溢,何求攀折?———由大庾嶺上兩過客引發的思考

張九齡


   在修好大庾嶺的第二年,張九齡被召入京,官拜左補闕.十五年後被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主理朝政。卓越的政治才華,文學才華,耿介不阿的處事風格,並付諸於為國為民的實踐行為,這些讓張九齡名垂千古.正像他的《感遇十二首》中的詩句一樣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本才華橫溢,操守如蘭如桂,堅持我的本心,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我本才華橫溢,何求攀折?———由大庾嶺上兩過客引發的思考

蘭桂圖


   歷史的車輪轟隆隆地碾過,物是人非,大庾嶺上的梅花默默無語,含笑看著南來北往的客.1300多年前,大庾嶺上那兩個過客,才華灼灼,前者遺臭萬年,後者光耀千秋,給我們後人無限的思考與啟迪,

   人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得失榮辱,大約是許多人都要經歷的一次次考驗.可得意,莫忘形,遇失意,莫隨意攀附,靜心看透紛爭事,不做千古尷尬人,天道處處皆承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