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網課,存隱憂

自從全國疫情發生以來,在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倡導後,全國各地,特別是浙江省很早就開始了網絡在線教學,各區縣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空中課堂”、“雲課堂”、“在線課程”,於是一場網絡教學風暴席捲了神州大地,可謂精彩紛呈。全國上萬學校、上千萬學生一起上網課的現象,還真是歷史頭一次,但在這“繁華”的背後,卻是隱憂。

疫情下的網課,存隱憂

很難監管孩子的學習。特別是全國各省復工復產以後,大多數父母已上班,留守孩子在家上網課,個別可能寄留在爺爺奶奶家。而大部分網絡都需要使用網絡電子產品,而這恰恰是父母最擔心的。很難監管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特別是遊戲和網絡對孩子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怕孩子上網課是假,玩遊戲是實。

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度低。雖然學校推出的網課是免費的,與社會培訓機構不一樣。但也正因為是免費的,造成部分家長和學生對網課的認可度低。學不學無所謂,由於沒有激費,所以跟培訓機構學習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也正是因為部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度低,也造成了學校開設的網課在線率很難達到100%。

教師的轉型限制。由於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課堂教學,而網課是在線教學。因此,許多教師並不能很好的適應,特別是年齡稍長的、教育技術能力相對欠缺的教師,更是很難適應轉型,成為網課教師。大部分學校教師,都是匆匆忙忙趕鴨子上架。

疫情下的網課,存隱憂

教學方法待優化。線上的教學方法與線下的教學方法,肯定是不一樣的。幾乎是所有教師,在未經任何線上教學培訓的前提下,就去進行線上教學了。而且大部分學校,網課是分年段進行,而不是按班級進行,也就是一位網課教師,面對的是幾百甚至上千的在線學生。學生的學習基本也是以聆聽為主,教師的教學基本也是講授為主,基本沒有分層教學和互動教學。因此,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線上教學方法還有待提高和優化。

教學評價難實現。由於各類教學軟件平臺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在線課堂教學平臺,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很少能把教學、互動、作業、評價、反饋等功能融合在一套系統裡。大部分學校,既有教學平臺,又有QQ群、釘釘群等各類系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評價。

家庭條件受限制。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個地區的孩子,因為家裡沒有上網課的條件,而選擇自殺。當看到這個新聞時心情複雜。也提醒了我們教師,目前全國所有家庭的一個現狀,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上網課的條件。對這樣的孩子教師要及時關愛,並做好引導。

由於疫情發生突然,網絡在線課堂的出現,及時地彌補了課堂教學的空缺,也緩解了本學期學校教學的壓力。但我們也應看到網課存在的隱憂和困難,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及時規範和指導網課的開展。

#中考加油# #開學# #初中生學習# #高考加油# #我要上頭條#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