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有哪些坑?如何避免?

-零度易水寒-


填報高考志願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有不少外行,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首先選擇的是熱門地區,一線城市,把院校的選擇放在第二位,等到孩子大學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或者報考碩士研究生時受到限制,才後悔莫及,遺憾終生。因此,填報高考志願千萬不能把城市放在第一,必須把院校放在第一,必須儘量能夠被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錄取,這樣的考生,才具有輝煌的人生前程,凡是把城市放在第一位的理念,都是在欺騙,誤導考生,都是一種膚淺和無知,愚昧的認識,因為我們是去考大學的,不是去考"城市”的。

只有兩所大學位於同一個層級,綜合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才選擇比較發達地區的院校,這是填報高考志願的基本常識。

其次,還要避免盲目的追求過度的熱門專業。

近年來,有不少考生和家長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盲目追求金融學,經濟學等熱門專業。豈不知這些專業都是好聽不好用的專業,在就業的過程中會要經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這些專業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只有能夠背些專業實力強大的院校錄取,考生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三,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望文生義,沒有認真解讀,專業的內涵和實質。

有許多同樣名稱的專業,在不同的院校是同的專業方向。考生和家長沒有認真解讀專業的內涵,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的就業領域,專業的發展前景,就盲目的選擇,等到被院校錄取後,具體就讀的相關專業以後,才感覺到非常的失望,非常的後悔。譬如;材料工程專業,在航空航天大學裡是航空航天材料;在輕工類的院校裡是輕工材料;在冶金類的大學裡是冶金材料;在建築類的大學中是建築材料。

第四,盲目的選擇省內院校而拒絕偏遠地區的院校。

許多考生和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過度的溺愛和嬌慣,怕孩子在外地上學人生地不熟,過度的擔心,不放心,一味地選擇省內的院校,靠近家門的院校,山人至於把孩子同樣的分數在外地選擇更高層次的大學的機會耽誤了,造成了終身的遺憾。

譬如;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就有許多著名的大學。在這些大學中,有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延邊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211工程大學。

有東北電力大學,東北石油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實力強大的院校。

綜上所述,填報高考志願決定考生將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層次,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出發,也是考生12年所有的付出和心血的凝結。考生12年的拼搏和努力,最後都凝結在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上。因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高考志願的填報工作,千萬不能被外行誤導誤判,造成終生的遺憾。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有人說,高考成績佔7分,填報志願佔3分,這個說法很有道理的,如果填不好志願就等於陷入誤境。高考招生從分數線到填報志願各省市區都不同,我從安徽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安徽填報志願採取的一本平行志願包含ABCDEF共6所院校(第一批次),二本平行志願包含ABCDEFGHIJ共10所院校(第二批次)。

1,首先要打開《高考填報指南》,找到你所要選擇的大學所在地段,這個選擇,要嚴格根據你當前的考分,減去當年省控線,得到一個分差,再用這個分差加上去年的省控線,就等於你當前要找的大學所在範圍。然後可以“一衝、二穩、三保、四墊“來選擇自己心儀的大學。但是記住,“衝”不能衝的太高,要有點可能,否則毫無意義;“保””也不能保的太低,太低了就不值得,這個“度”很難把握,誰都不能勝算。我個人認為保持在10分範圍內,向上衝,不高於5分,向下保,不低於5分,至於還不行,那只有聽天由命了。

2,特別要注意的是,一本中6所大學之間,一定要拉開距離,分數段要拉開。因為,如果招生分數相近,一所大學不能錄取你,同樣另一所大學也不會錄取你,它們是在同一個水平上,這就有可能造成“滑檔”。這樣選擇好了6所意向中的大學,然後打開電腦,認真的把這些大學仔細的查一查,瞭解它們的排名情況,專業實力,以及專業發展前景。

3,更重要的是,你要看看這所大學歷年來招生平均分數,它有一個規則,有一個示意圖,看清近幾年是持續上升,還是持續下降,還是一升一降,要掌握好這個規律,對照自己的考分,分析一下有幾分勝算。如果沒有十分把握,最好放棄,重新選擇。如此反覆,估計你沒有三次以上的選擇都不行。

4,對於”平行志願“專業服從這件事一定要弄懂,搞不好,你會”死檔“,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我發現有許多家長都在這上面弄糊塗了,他們認為:A、B、C志願可以不服從,因為還有D、E、F志願保底。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因為網上投檔,信息檢索僅有一次,而且是瞬間完成。如果你的分數,達到了A志願的投檔分數線,你的信息就被A志願提走,BCDEF志願就檢索不到你的信息,更不要談錄取你了,順次類推。

5,你一旦被A志願提走,那就要由它安排,它要從高分進行排序。如果你的分數沒有達到你所填報的那個專業,有比你高的分數優先錄取。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是專業服從,它就會在本批次所有招生專業中給你調劑,如果你是專業不服從,那麼對不起,你就在那待著吧,這就成了“死檔”,沒得學上,你只好去復讀。所以,在一批或者二批填報”平行志願“時,你如果還想讀大學的話,要全部選擇專業服從。除非你很有個性,除了這個專業,我就不上,我情願去復讀一年。


百花亭雜談


一 是否調劑

這一點,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分數極度有信心,那麼一定要選上調劑!選上調劑!選上調劑!加入去年的本專業錄取分數線為580分,你的分數是610分,並且非本學校本專業不上,那麼可以慎重考慮非調劑,否則,一定要勾選上“服從調劑”,關於這一點的重要性,想必大家的班主任已經講過很多次了,千萬不要以為滑檔是幾率很小的事情,其實小編身邊有不少同學都遭遇了滑檔,直接導致錯過了第一批的志願填報,只能報考專科。

二、哪些專業更好

這一點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好就業的就是好專業,有人認為自己興趣所在的就是好專業,因為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咱們就針對於近年來的人們專業做一個簡單的排名,大家可以略作參考。

1、計算機、金融、經濟類專業。五顆星。

以上三大類專業都是近年來的熱門,且這幾類的同學可選擇的道路非常多,可以選擇國考省考(國考省考裡有非常多的金融類和經濟類專業可報崗位),可以選擇就業(這三大類同學的就業真的不用發愁),可以選擇考研(繼續深造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可以參考華為的博士百萬年薪、阿里巴巴的阿里星等),也可以選擇創業(計算機專業的同學網上創業試錯成本低,資金來源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專業因為熱門,導致錄取分數線都普遍偏高,可以選擇報考然後服從調劑。

2、法學、數學、電子、通信、建築、醫學。四顆星。

這幾類專業比較相似的點就是,大學期間會過的比較辛苦,比如法學要啃透類身高的書籍,才能做到不掛科的水平,想要在法律的海洋裡遊刃有餘,則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但相對來說,畢業後的回報也是十分豐厚的。醫學也是如此,常常看見醫學的同學們一到期末集體吐槽,但關於醫生的待遇,想必咱們大家也都清楚,四年的辛苦換下半段人生的富足,這筆買賣還是穩賺不賠的。建築類的同學只要拿到相關的證書,光掛靠就能拿不少錢,不過同樣需要付出足夠的精力。

3、物理、化學等工科專業、大部分文科專業。

兩顆半星。物理以及化學相關專業的同學們路子相對其他專業來說要窄不少,更適合繼續深造然後前往相關的研究單位更能發光發熱,直接考公務員或者就業並不佔優勢,而文科的同學們一般會吐槽自己畢業之後啥都能幹,又啥都幹不了,所以這幾類的專業路子會比較窄,建議對這些專業方向感興趣的同學報考。

三、關於轉專業

其實這一點在大部分的高校都會有提及,如果大一階段覺的本專業不適合,可以提交轉專業申請,看似多了一條路,但實際上很多學校轉專業非常麻煩,就小編自己的學校來說,雖是個一本,學校也有轉專業的相關手續,但實際上很難完成,絕大多數的同學只能選擇雙學位,但雙學位又牽扯到的問題是,外地省份可能不承認你的雙學位,等於白交了雙份學費。所以在這裡建議大家,一定要對專業的填報慎之又慎。

四、關於確定學校

在這裡,非常非常非常建議大家,去自己填報的學校實地考察,看看宿舍環境與校園環境是否達到自己的預期或者略低於預期,譬如小編的學校雖說是個一本,但不到三十分鐘就能繞學校走個來回,更不要說什麼人工湖和小樹林了,所以勸大家,在高考完或者填報志願前,買張車票去學校仔細看看,千萬不要為此後悔四年。


樂樂的賽賽


高考志願填報常見誤區

作為一名經歷過高考的學生,在高三的時候也聽了不少老師的提醒與分析要避免的志願填報誤區,接著我會一一羅列出來,希望對將要高考的同學們有幫助。


  • 誤區一:等高考成績出來才考慮填報志願

我們在六月初考完高考後,不要急著到處去玩,將填報志願的事情拋擲腦後,全國院校十分多,在考完後應該預估大概分數,劃出院校的選擇範圍,院校十分之多,瞭解其分數線和錄取人數及專業是需要時間的。分數出來距離志願的確認只有一週的時間。

  • 誤區二:名校情結

人人都想考名校,例如眾人皆知的清華北大中大,但是據老師分析高考形式一年比一年嚴峻,且各地區會進行高考的改革,僅2020年高考考生就增加了20000多人,要憑分數認真選擇高校,考慮復讀要慎重。

誤區三:一味的追捧熱門專業

這點十分重要,我們要認識到熱門專業不等於好就業的專業,也不等於好專業。

我們來區分一下:熱門專業-----即填報人數多的專業

好就業的專業----市場需求大的專業

好專業-----------專業沒有好壞之分,主要受個人主觀影響

例如有人覺得當醫生穩定,工資高,是個好專業,但是要做一個好醫生就要不斷學習。甚至出來工作也要學習,可能無暇照顧家庭,那這個專業應該是好還是不好呢,所以以上三種對專業的定義都毫無關聯。

誤區四:家長包辦

封建時期家長包辦婚姻,但不少高中畢業生也會面臨家長包辦志願,志願要靠自己做決定,按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情去選專業,如果家長選的專業你不喜歡,那可能就業再好的專業都不一定學的好,大學轉專業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

誤區五:不服從專業的調劑

這一條需要慎重考慮,若不接受專業的調劑,或許會面臨滑檔的風險

希望大家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能夠多多注意,自己找時間上網查詢學校及專業的情況,或者問想要報考的學校裡的師兄師姐們,這些都是很好的參考。最後預祝大家高考順利,能夠考上心儀的學校。


我打烊了


高考填報志願的十大誤區,請各位家長和考生仔細閱讀,條條都要謹記哦。

誤區一、要等到高考出分以後再考慮報志願。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願填報時間都定在了6月21日出分以後,因此很多考生、家長甚至學校老師都認為高考志願要在出分以後考慮最合適。殊不知現在高招政策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招生規則相對複雜,短短几天時間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錄取規則,報好志願實屬不易!

誤區二、考入好大學熱門專業就算成功高考有看得見的失敗和看不見的失敗。看得見的失敗是孩子沒有考好,成績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願沒有報好,高分落榜;看不見的失敗是沒有選擇合適的大學、專業,嚴重影響考生職業發展。幾年前一位遼寧高分考生被一所北京211高校的生物學專業錄取,當時考生及家長認為高考成功,考出了好成績,報志願成功,進入了北京名校,選上了熱門的生物學專業。但入學後瞭解到本校生物學專業並不強,在他未畢業時學校的生物學專業居然取消了,考生考研沒有考上,且至少兩年沒有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家長不能提前對高校的專業設置、未來就業有所瞭解,盲目跟風只瞄定熱門專業,容易耽誤孩子的發展。

誤區三、按自己的想法找到成績適合的大學、專業即可如果選擇方向有誤區,再多工作也白做!有一位考生希望進入名牌大學學習建築學專業。問到他學習建築學專業的目的,竟是從事房地產開發掙大錢!試想如果考生家長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即使通過高考進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專業,等到大三、大四的時候,也會發現當初的選擇存在誤區,空留遺憾!

誤區四、信息誤導,以偏概全一些家長從同事、同學、朋友、往屆家長聽說某一專業不好就業,就盲聽盲信,把這個專業在填報志願時打入“冷宮”。我曾聽一河南家長說北京大學統計學不好就業,原因是他們單位最近剛剛有一名入職人員,是北京大學統計學專業畢業,同事們都認為北大畢業沒有留在北京找到工作,是專業選擇失誤。我瞭解到的情況是統計學專業就業領域廣闊,覆蓋高等院校、市場調研機構、諮詢及信息產業部門、金融保險機構、證券投資和社會保障機構、政府各專業管理部門以及各類大型國企、外企。這個學生找不到工作不能代表統計學就業不好,只能說明是個人的問題。

誤區五、對專業設置、發展不瞭解對想報考的專業瞭解不夠透徹,導致考生家長視野狹窄,影響其選擇。有些家長想讓孩子進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專業,但大都害怕被調劑到護理學專業,將來就業做護士不好。其實,護理學的就業前景非常好,許多大醫院都急缺專業護理人才,而一些高端護理專業還有很大的出國可能性。本科階段學習護理學,考研時還可以換專業,比如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基礎醫學等,甚至還可以換成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擇業選擇範圍是很廣的。

誤區六、專業與未來職業、就業劃等號大部分家長不瞭解所學專業與未來職業,從事行業並不是一一對的關係。從專業與職業的相關性來講,呈現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非常複雜的相關關係。有些專業其職業方向比較寬泛,比如經濟學專業學生可以從事企業管理、經濟學研究、新聞記者、策劃營銷、經濟分析、高校教師等多種職業;而對於某一職業比如新聞記者,它可以接收經濟學、新聞、中文、哲學、歷史等許多專業的學生。建築行業需要建築學、土木工程、會計學、人力資源、電氣工程,甚至是文科類專業的畢業生。銀行業會需要經濟、金融、法學、計算機、外語類等專業的畢業生。我們對孩子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需要研究和分析專業與職業的相關性,通過資料收集,綜合分析做出符合孩子情況的志願方案。

誤區七、盲目追求熱門專業,就業率高的專業熱門專業不見得永遠是熱門,現在冷門的專業,幾年後可能是熱門專業。熱門專業不一定是一個學校的強勢專業。熱門專業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現在就業率高的專業,4年後,6年後不一定還高。就業率高的專業,不能認為所有高校的該類專業都是就業率高。同時就業率低的專業,在某些名校照樣是高就業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目前就業率不好,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該專業就業率不低。就業率高,不代表就業的薪水就高,就業率低的專業一旦就業很可能是高薪酬!

誤區八、按分數報志願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起決定作用的自始至終都是排名。一本、二本控制線是由排名來劃定,高校招生投檔線和錄取線也是按排名劃定。之所以按排名劃線和錄取,是因為每一年高校招生計劃及試題難易度都有變化,不同年份的錄取分數沒有可比性,單純的看考生分數沒有任何參考意義。家長如果以“分數報志願”,等孩子高考出分後,參考高考往年錄取分數填報志願,極易造成定位的不準確,出現偏離甚至嚴重的失誤。提前預估考生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標院校錄取排名,並且需要參考高校多年在當地的錄取排名和專業錄取排名,這些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家長提前學習、領悟。

誤區九、平行志願風險減少,不會沒學上家長盲目認為平行志願風險少,忽視錄取規則,不知道平行志願模式下的“暗礁險灘”。平行志願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一輪投檔”原則會讓許多家長在填報志願時造成失誤。考生被平行志願中的任一高校提檔,如果因身體因素、單科成績達不到該校的錄取要求,就會被該校退檔,造成考生本批次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批次。平行志願間院校志願梯度拉不開,可能造成幾所高校同時落選,不被提檔考生本批次院校全部踏空沒學上。考生過多選擇熱門專業且不服從調劑,高分照樣有可能落榜!

誤區十、一分不浪費才是好志願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績剛好能被好大學踩線錄取就是好的志願填報方案,其實踩線進名校是缺少心儀專業的選擇權的,因為一些熱門專業的錄取排名會隨著學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漲船高”。而高校錄取因為實行“分數優先”原則,考生是從高分到低分挨個挑學校選專業,這樣會造成錄取分數的集中化,也即是扁平化。這樣就降低了踩線同時進名校和熱門專業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學、選專業的難度。好的志願填報方案是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發展規劃,為孩子謀劃未來,既不是“死磕”名校,更不是追逐熱門,應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性格特點、職業性格傾向、家庭背景、學科成績優勢,以及高校學科優勢、專業設置、就業前景等諸多因素,“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無數的前車之鑑說明,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不僅大學的學習成為痛苦,甚至未來的職業路徑也將充滿曲折,抱憾終身。





Amnesia


新高考志願填報以下是必須知道的!

一、自我分析,自我定位很關鍵

1、瞭解自己的興趣志向,即喜歡學習什麼樣的專業,如果有明確的專業意向,就可有針對性地選擇那些專業實力較強的院校。

2、若沒有明確的專業意向,就優先考慮一下院校。計劃好自己是要選擇綜合性院校還是理工類院校,還是財經類院校,還是語言類院校等特色院校。

3、瞭解自己想去的區域城市,是去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像武漢、西安、重慶、成都這樣的名校雲集新興一線城市,還是去離家近的城市讀大學。

4、瞭解自己本科畢業後的發展方向,是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若選擇就業,是留在大學本地是還是回老家城市,若深造考研,需提前規劃,做好第二次大考的準備。

二、填報院校時要考慮自己的高考成績,及在全省的排位綜合分析

1、若學習成績優秀、在省級重點中學年級排名靠前的考生,首選以理科、文科為主的名牌綜合大學,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若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選擇院校時要兼顧專業,若不考慮地域的選擇一些地理位置相對"不好"的名牌學校,這樣可選擇的餘地多一點,競爭也小,也有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

3、若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考生,還是選擇院校放在首位,尤其是在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上下浮動的學生,可選擇一所地理位置“不好”,專業又不"熱"的院校,錄取的幾率就會增大,有可能還能提高一個錄取批次。

三、看優勢特色

如果選定了—個專業的大方向,不是首選院校,在分數允許的情況下,可參考"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選擇那些有學科優勢的院校,如"國家重點學科"代表了一所學校一個地區學科建設的最高水平,是最有含金量的判斷標準。除了國家重點學科還有省級重點學科、院校重點學科,重點學科、特色專業等具體內容可登陸陽教育部光高考信息平臺查詢。

四、看專業內涵

要認真瞭解專業的內涵,搞明白這個專業是學什麼的,主要有哪些課程,未來就業方向怎麼樣,若和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吻合可選擇,往年有很多考生因為不瞭解專業內涵望文生義選錯了專業,導致入校後不能適應。

五、看專業方向

專業名稱只是一個專業的高度概括,想了解相同名稱的專業有什麼區別,這就要看各高校具體的專業方向。專業方向往往決定著學生培養方向和將來的就業方向。在人才培養上,不同的院校其培養方向和特色各有不同。如同樣是車輛工程,有的側重車輛本身,有的側重軌道交通。

六、看招生章程要求

各高校的招生要求都明確了招生的標準和錄取原則及特殊要求一般都包含在學校的《招生章程》中。考生家長除根據各人體檢結果對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限報專業外,還要參考所高等院校章程,明確專業錄取條件和特殊要求,避開受限專業。有很多專業都明確規定了身體受限情況,如交通運輸工程和航海技術等專業對考生雙眼裸眼視力有要求;農學、林學、心理學、偵察學、生態學、考古學、海洋科學、地質工程、環境工程、輪機工程、食品科學工程等專業不招色盲、色弱者等。新高考除了身體條件外,很多院校對某專業的單科成績和等級考成績有要求,一定要認真按院校的招生章程填報。



教育感悟與自主學習


高考志願填報防坑指南

志願填報是每個參加高考的人都必須完成的一項選擇題。

影響志願填報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地域,專業,院校。

在填報中,總是有考生和家長因盲目追求熱門地區、熱門院校、熱門專業,但往往事與願違。熱門專業、院校,是真的適合你的?

高考填報志願,這事,馬虎不得,需自我思考,自己將來想從事什麼,自己性格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高考志願填報有哪些坑?如何避免?

1、志願到底聽誰說

高考志願填報時,父母總會給很多建議,比如會說哪個熱門報哪個,選會計好,鐵飯碗等等之類的。父母的想法固然重要,但只供參考,不能一味的聽從。如果父母給你選的專業,你一點興趣都沒有,對於自己不感興趣的行業,即使選擇了,沒有興趣,對其沒有動力激情,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理性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讓父母給你作參考。至於選擇,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

2、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先建立在你的高考分數的基礎上

第一步:參考省級各科類各批次錄控線,考生將自己的高考成績作對比,達到了哪個批次分數線,才能選擇相對應批次的院校。

第二步:參考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詳細瞭解院校當年的招生計劃和錄取情況。可將感興趣院校近三年的錄取情況彙總製表,一目瞭然,便於查看,作對比。

第三步:考生不能單純以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生搬硬套,往年數據只能作為參考,具體還是關注自己在全省(區、市)的排名情況及相對位置。

選專業: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弄清楚專業“到底自己想學什麼,畢業後幹什麼?”

填報志願時,瞭解院校的招生簡章、專業內涵、如專業培養要求,研究領域等

課程設置情況,專業學習年限

學科開設情況,瞭解哪些院校開設了這個學科

專業方向 ,畢後後可從事什麼工作,在哪些行業發展

注意事項:

1、不重視招生章程、只看名稱,不瞭解學校實情,需瞭解院校招生章程、專業培養要求、研究領域、專業學習年限、學科情況、地域等等。

2、心比天高,全報熱門專業,不盲目追求熱門,只選適合自己的

3、照搬往年錄取分填志願

高校的錄取分數有“大小年”現象。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對應考生的“位次”等。

填報志願時一定要避開盲區和誤區,多查資料,虛心請教,避免走彎路。


木鐘離


建議不要考慮生物,化學,環境,材料這四大學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