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大學畢業了,到底是按自己的想法走還是按父母規劃的路?

吃一勺娜醬咯咯笑


我來給你指一條明路,首先你要明確什麼是自己的路,什麼是父母規劃的路。

一,什麼是自己的路?

所謂自己的路,無非就是兩點,一個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一個就是工資高的方向。

想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首要前提,你要能養活自己。有的人愛攝影,有的愛旅行,有的想做自媒體。不錯,你是很感興趣,你也願意投入你的時間和精力,可你更應該知道的是你已經畢業了,不能再從家裡像上學時候那樣要錢了,除非家裡特別支持,特別有錢的除外,富二代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你就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或者自己找到的,或者聽從父母給你安排的。

工資比較高的,像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好些都需要專業人才,薪資待遇都比較高,如果你也願意從事這方面工作,自己也能找到這樣的工作,也做好了為之拼命,為之996的工作等,也是可以的。不過,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想,有的人還是比較喜歡平穩一些的。

二,父母規劃的路

可憐天下父母心,當你還沒畢業的時候,可知道有多少父母為了你畢業後的工作操碎了心。他們花錢,請客,託關係,無所不用其極,都是為了自己的寶貝孩子將來再社會上能立足。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當然,他們動用所謂的關係找的工作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但是喜歡不喜歡的前提,你要衡量自己。你是真有才華,還是徒有虛表。你真的憑自己的本事能夠安排好自己的下半生,你想要走的路也確實比父母給你安排的”普通工作“要強,那就安全可以天高憑魚躍,海闊任鳥飛。

因此,走什麼樣的路看你的家庭,看你的本事,家庭好,富二代,不管本事強不強,都可以走你自己的路。家庭不好,本事強,有機會還是儘量走自己的路。家庭不好,本事不強,你就要爭取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老趙不打誑語


這個真要看自己了,先說說我自己吧!我從大學選哪個專業,畢業後做什麼工作,都是依據父母的意願,因為,那時我相信父母的社會經驗和判斷選擇,會讓我少走很多彎路。所以我就這麼循規蹈矩的工作了近二十年,雖然中途也跳過槽,但還是沒有偏離過直直的軌道。但就在近些時間,我感到工作得不幸福,所有的工作都只是為了工作,突然覺得不能再這樣了,我想做自己想做的,想找尋那種工作的幸福和激情,雖然年齡已大了,但現在還來得及,所以辭職了,現在回頭看,也不能說之前是對是錯,只是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吧!可能再重新開始,我會更早的決斷吧!說這些給不了你什麼意見,只是覺得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加油共勉吧!



知心加油站


即將大學畢業了,到底是按自己的想法走還是按父母規劃的路?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希望你喜歡!

個人覺得,即將大學畢業正是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給自己的職業定型的時候,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所以你一定要慎重選擇自己的第一份職業,雖然不是非得要從一而終,但選擇好了,無疑少走許多彎路。

首先你要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來考慮你未來的職業,有了大致的方向,再聽聽父母的意見,如果父母的意見和你的想法有出入,你可以和父母開一個家庭會,雙方可以說出自己的理由。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父母在考慮孩子職業的時候,更注重穩定性和務實性,比如要求孩子考公務員,事業編,參公等體制內職業,還可能參考一些把孩子留在身邊的因素。

而年輕人往往喜歡考慮冒險以及收入較高的職業,或者喜歡留在大城市,感覺穩定性好的職業一眼望到頭,沒有新鮮感和刺激感。

所以我還是支持你多聽聽父母的意見,畢竟父母經歷過許多事情,看見過或者親身經歷過許許多多因為不同的選擇而帶來不同的後果和命運。

人生之中什麼最能夠留下經驗和教訓,是經歷,經歷就如同遊戲裡面的經驗值,經驗值多了,就升級了。

所謂的“見多識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鑑”其實就是指經歷過的事情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借鑑和教訓。

見到過不少這樣的例子,許多人為當初的新鮮感錯失了機會,等醒悟之後回過頭來的時候,時機已經不再,或者即使可以重來,但付出的代價卻非常的大。

如果你還是無法決定,可以再問一問你之前的老師,請老師把把脈。

總之多聽聽沒有壞處。


順道自然


又是一年畢業季,六月是告別母校的時刻,踏出校園,正式成為社會的一員,有人選擇了按班就部的人生;有人選擇拼搏創業的人生;有人踏上了打工的人生,無論是哪種選擇,都是青春最堅定、最初心的選擇。

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人在年輕的時候想成為普通人”小編有一位朋友更是如此,畢業在即,在校成績優異的他果斷拒絕了許多知名企業拋來的邀請,不為別的,就為了夢想,他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創造一個文創產品品牌,剛開始的時候舉步艱難,為了產品能成功,他度過了很多個不眠夜,碰過很多壁,借過很多錢,不管受了多少冷嘲熱諷,他還是一次次去嘗試、去推廣,也許是這份常人沒有的毅力,他的堅持換來了成功,換來了肯定,換來了一筆投資資金,終於圓了自己的夢想開了一家又一家文創產品店。另一位朋友是學電子商務的,中專學歷低根本找不到好工作,礙於家裡母親生病住院的經濟壓力無法繼續深造,只好放棄了求學,踏上了工廠,日復一日在流水線上,流不完的產品,幹不完的活,只有時間到了拉停了才是一天的結束,扣錢加班捱罵是常事,沒有學歷,只能忍氣吞聲,熬了幾年,朋友銀行卡的餘額並沒有與年齡增長成正比,也許應該要另謀出路,但是除了打工一個月能有幾千塊錢的穩定工資,能去那裡高就,不是甘於平凡而是隻能平凡。

兩位朋友,一位大學創業,一位輟學打工,你會發現幾年過去,他們倆的距離越來越遠,創業的那位事業步步高昇;打工的那位隨年齡的增長舉步艱難;不同的選擇,並沒有誰對誰錯,在此我有些感想與建議,知識是最好最有保障的出路,能夠讓你人生少點意外的是你口中的錢足夠多,在畢業的時候 如果選擇創業的一定要吃得苦努力拼搏,千萬不要輕易踏打工的路,真的很苦,如果你沒有辦法已經踏上了,那麼更要努力上進利用時間去學習技能,把人生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無論此時你在經歷著什麼,請一定要嘗試過、拼搏過,可以平凡,但是沒有遺憾,希望你們的選擇能夠帶著夢想與激情,開始新的人生旅程。


明哥1995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自我決定論”,是指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個體對自己的行動做出自由的選擇。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命運由自我決定。回到您的問題上,一個人畢業後的職業選擇影響著自己的一生。作為一個有獨立行為決策能力的成年人,您應該認識到:“您對自己的選擇負最終責任。”所以,

不論父母如何影響你,父母的影響,並不應該成為您的決定因素,而是參考要素。缺乏這個基本認知,或者對它沒有定見,是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在自己的職業選擇上因為父母的意見犯不必要的糾結、擰巴的根源所在。下面我來分析下這種典型情況:

因為從小躺在原生家庭的溫床之上,不敢自己對未來負責。過去習慣於把自己的人生各類決定權上交父母,到了真正決策那一刻自己又不甘心,所以“不敢又不甘”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想法通常情況下感性大於理性。

從單點的選擇來看,很難相信一個過往不怎麼對自己人生做決策的人,會比一直替自己做決策的父母更理性、更全面的把握時局。

但是,我一直都相信一句話“在實戰中成長才是最好的成長!”誰不是從跌倒中學會走路,經驗都是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認知、邏輯和理性是在嘗試與挑戰中開始進化的。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也許一個壞的、卻是基於自我意志的決策,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

相對於任何時候開始和重來都不晚的人生而言,在吃虧和錯誤中拿回人生主動權這件事,似乎更重要。

剩下的情況下,只要認知到“父母的建議永遠是參考因素,而不是決定因素。”只是你需要認清一個事實,堅持自我的道路本身就是一條孤獨的道路,人生中太多的艱難選擇,沒有理解、沒有認可、你得獨自向前。所以,為人子女,即便意見相左,堅持自我的方式一樣重要。能有招想招,實在沒招,那就非暴力自我決定。那麼,剩下的問題,其實已經是選擇本身的問題,而不是聽自己的還是聽父母的問題。下面我給兩條補充建議:

  • 1、理性的在可能的情況下做最大樣本、最多變量的列示和排序篩選。把儘可能多的選擇列出來,儘可能多的優劣勢列出來,做優先級排序與排除。相信大多數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人的感性腦的興奮度會抑制理性腦的活躍,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為自己的選擇做能做的功課。
  • 2、把握所謂興趣、愛好與自己實際能力所對應的現實選擇之間的平衡。
    認識到你能做的事與自己想做的事之間是一組動態的平衡關係。今天感興趣的,明天真的幹了,幹久了可能就不感興趣了。不感興趣的,幹出價值了也就感興趣了。工作永遠與考評、比較有關,是反興趣的。那些看上去一直投入於工作的人,其實有的是一種在工作中激發和保持興趣的能力。所以,學會看到每一件事情的意義和價值吧,發現意義感,就是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所謂“自我決定論”其實包含兩個維度:

一方面是時刻把握自己的人生主動權,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心理位置。請不要依附於人也不要歸咎於人。

另一方面是我們擁有在錯誤、失敗、疼痛中自我修復的能力,我們是在每一次主動把握自我選擇的過程中讓它變得強大而堅韌。它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的大小。每一次主動把握自我選擇的過程中讓它變得強韌。

所以,換一個角度來說:不論你是何種身份和角色,作為成年人、你面對一個成年人的時候:對他人,永遠不要喧賓奪主,即便你是為人父母、哪怕你是你以為的“為了對方好”。

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所以再好的親密關係之間,做到應有的建議呈現就是“好”,記住:“過猶不及”。(此處我們可以自我檢視一下,自己做過多少打著以為人好的名義,強迫過他人,強姦過他人意志的事)!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人的一生,走的是一條充滿未知的路,它生動而有趣,刺激而驚險,無所謂成敗,只在於體驗。它的精彩之處,正在於您能以投入身心親自駕馭,類似於任何一場你玩過的遊戲。

作者

劉sir,個人發展學會創始人,《超級思維》節目主講人;知名內容策劃人,出版打造過《羅輯思維》《自控力》《人生不設限》《拆掉思維裡的牆》等百萬級暢銷書;合作過的知名作家包括羅振宇、李開復、樂嘉、古典、于丹、餘秋雨等等。著有暢銷書《搜索力》、《思維的精進》等,各大平臺均有售。


個人發展學會劉sir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孩子出謀劃策,有些可能從出生就開始規劃了。而自己是否按父母規劃的路走,我覺得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畢竟父母的有些安排不見得就符合我們自己的意願。

如果你自己喜歡追求奮鬥、追求挑戰外面的世界,那你可以先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一走。畢竟靠自己的奮鬥得來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的主人公一樣,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走向屬於自己的自由世界,去找到真實的自己。

如果自己追求的是安謐輕鬆的生活,那就選擇父母給自己的規劃。父母給我們的規劃一定是會避開他們以前踩過的陷阱,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但是缺點就是我們可能在他們規劃的路上很難施展我們自己的才華。

最後,我覺得你應該問問自己的內心:我究竟想做什麼樣的人?等你想清楚自己的問題後,你就知道自己的選擇了。


推浪人


這個問題很籠統!自己的想法是什麼?父母規劃的路又是什麼?不是自己的想法都是好的,正確的!也不是父母規劃的路都是錯的!或者說,都是缺乏理想,遠見的!很多情況,父母理想更長遠,更高!更偉大!普天下父母,都想孩子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而有的孩子,學習幹勁不足,中途玩樂喪志。家長心痛。國家寒心!儘管很多孩子,自以為是優秀的,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與家長溝通很少!這是大錯特錯!父母都是支持孩子們發展進取的!或許,有的父母缺乏文化修養,目光短淺,但是,作為孩子,講清道理,父母有許多人生寶貴經驗,會權衡利弊,會全力支持的!因此,有事要與父母親友溝通,商量,結合自己實際,能力,理想,願望,以及國家發展建設需要,做出畢業選擇方向是正確的!有時孩子們,一意孤行,偏執,盲目,隨心所欲。事後遭遇挫折,悔之晚矣!!因此,理性思考做事,尊重父母,親友,共同謀劃人生事業,是上策!個人發展服從國家發展需要!是最重要的!立志更好報國是首選!!


李守成李醫生


首先,你要明確你自己的理想、你自己的目標。為了自己的理想目標,究竟畢業後該怎麼走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要不要聽父母的?這要看:①父母的規劃符不符你的實際情況;②父母的規劃,對你的發展是否有利;③與你的理想目標是否一致。

個人認為,畢業後最重要的打好自己的根基,最好能建立自己的一塊根據地。俗話說,打狗也要靠塊牆。沒有根基,你的任何目標都難以實現,更談不上長遠發展。

這個根基是什麼呢?人脈積累、技術積累、經驗積累、一份重要的工作等等。其中,一份符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很重要!


中醫健康使者


當這樣的現象發生的時候,已經證明是家庭教育的失敗,這個問題應該在孩子上初中之前早已經解決;

1,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自我認定)

2,我要做怎樣的事情?(借事練心)

3我要把這件事情做到怎樣的程度。(願景)

請注意這本身是一個選擇題,而太多的家庭上升到了爭論題!

年輕人有衝勁兒,無知者無畏!家長有歷史所賦予的經驗!是幫助,但同時也是束縛,怎麼選擇都是對的,如果一旦選擇,“我”要為自己的選擇去負責任,去擔當,這就夠了……因為人生事實的真相是~~沒有任何一種選擇,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慧心老師


大學生畢業就業確是令無數學子和家庭糾結的事情!到底是聽自己還是聽父母的。這樣辯證的,綜合來看。因為學生和家長都是不同差異的個體。每個學生和每個家長都不一樣。

一、學生強,父母弱。學生的學識與見識遠遠超於父母。父母通常為農民或普通勞動者,自身學歷不高。此種情況往住依靠學生自己決定了。想靠家長也靠不上。

二、父母強,學生弱。父母社會上有點關係有點背景,而學生為二本以下,通常聽父母的安排了。

三、父母強,學生強。這種情況下,父母也有辦法安排學生進入體制內當公務員,學生也有能力闖入世界五百強,那麼在於學生和家長的商量了。家長有時說服孩子聽他們的,有時尊重孩孑的選擇了。至於說選擇的對與錯只能看將來了。有的選擇正確,有的可能又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