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雲端第一課彈幕刷屏:“糟了,是心動的感覺”

3月9日,華東師範大學迎來新學期在線教育第一課。

“糟了,是心動的感覺!”在由校黨委書記、校長、人氣教師帶來的“雲課堂”上,同學紛紛用彈幕打卡。還有人說,“上課鈴聲都這麼優美”“搬好小板凳,畢業10年再當學生”……90分鐘的直播,在線收看人次達52萬。

华东师大云端第一课弹幕刷屏:“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華東師大第一課直播,B站彈幕

從疫情應對、心理科學到運動科學,多位大咖共上這一堂課。

“新冠肺炎究竟是不是SARS?新冠肺炎病毒從哪裡來,如何傳播?我們從不斷出現的人畜共患病毒中學到了什麼?”華東師大特聘教授、1977級生物學系校友、著名病毒學家、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新加坡Duke-NUS新發傳染病項目首席科學家王林發,與同學們分享了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與應對”中自己所做的工作。

春節前,王林發前往武漢出差。他回憶,1月18日凌晨他離開武漢的時候,登機口一百餘人沒有人戴口罩,而在1月31日最後一班直飛新加坡的航班上,百分之百的人都戴上了口罩。

“在這兩週中,最關鍵的點在於宣佈了人傳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我們以後一定要對人傳人有更深入的瞭解、而且要及時地通告。”王林發說。

华东师大云端第一课弹幕刷屏:“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王林發隔離期間在家辦公。華東師大第一課B站截圖在居家隔離期間,王林發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文章指出,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媒體有很多的報道和評論,關於科學家、醫生、政府在病毒爆發期間防控工作與論文發表之間的辯證關係,這是比較有爭議的,也是經驗教訓,以後需要做得更好。應對人畜共患病,王林發認為,當前的防控思路以醫生或科學家為主,儘管造成的危害確實對人最大,但是需要改變。“世界上有One Health,即‘同一健康’的策略,也就是說,醫生、科學家、動物學家、環境生物學家、獸醫都要在一起才能真正把新發傳染病、人畜共患病研究好。”

在王林發看來,社交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大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很快地知道很多信息;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假新聞。“我覺得有些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的評論都不夠嚴謹,所以造成了困惑。這也是經驗教訓,我們需要好好學習以後如何把社交媒體運用在積極方面。”

從1994年第一次接觸新發傳染病Hendra,到SARS、MERS、Ebola,再到2020年的COVID-19,王林發參與了25年裡所有的重大新發傳染病研究,他指出,“病毒的中間宿主在不斷變化,如果我們不改變食用野生動物的銷售和飲食習慣,COVID-19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爆發的新發傳染病。”

面對疫情,除了要有對疾病的科學認知,還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那麼,如何提升心理彈性,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防護?

為此,華東師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席居哲分享了自己編制的增進心理彈性“三字經”,即宜順變:納變化、重防範。管信息,隔謠言。暫抽離,靜心田。巧用力:定計劃,實現它。多閱讀,看名家。精學業,爭韶華。在一起:享親情,伴益友。共懷舊,深交流。說好話,紓煩憂。多積極:思過去,念未來。惜當下,自關懷。春寒盡,花盛開。

席居哲建議,同學們要“定計劃,實現它”,“每天都有計劃,並執行它,每個月和新學期都有新計劃,我們實現它。定好計劃並實現它,是我們很重要的心理秩序的由來。”

在解釋“說好話,紓煩憂”時,席居哲提醒,家庭成員之間要好好說話,多說好話,不要任著性子來,一語既出,讓別人難過。

此外,他對同學們居家的髮式、穿著也提出建議。

“羅素曾經提醒我們,我們生活一定要有節奏和習慣,在他看來,這是一種必須要談的神經紀律。”為此,席居哲提醒同學們,要保證自己髮式、衣帽的整潔,不能天天穿得鬆鬆垮垮,“因為這些是非常重要的行為暗示,如果我們穿著整齊、頭髮不亂,我們的精神氣那就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