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东源新村”,我占地面积1.51平方公里,有36栋楼、151个单元,1886户4830名居民。一直以来我健康、强壮,然而2020年春节,这个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我却“生病了”,人们一度对“我”谈之色变,避而远之,昔日那个活泼开朗的我变得沉默、安静,但是我并不害怕与孤单,因为我知道有很多人在照顾我、陪伴我,为我筑起坚实的防护墙……

联防联控让“我”心安

因为这个病具有传染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家,旗委、政府第一时间对“我”进行封闭管理,并从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卫生系统及公安干警中抽调工作人员,组成69人的疫情防控队伍,落实“一导六员”的小区管控体系,24小时盯控重点关卡和重点人群,严格控制车辆和行人出入,着力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随着疫情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于2月6日零时对“我”实行全封闭管理,并制定《东源新村疫情防控全封闭工作方案》,及时抽调补岗人员130余人,成立居民居家隔离人员稳控及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组等8个专项工作组,并细化落实了密切接触人员盯控、生活物资保障、消毒杀菌和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治安巡逻、医疗保障、应急响应、监督检查等8项管控措施,做到了“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宣传到位”。

生活保障使“我”无忧

为满足小区所有住户日常生活物资需求,生活物资工作保障组下设采购组和配送组。考虑到小区住户多,采购和配送工作量大,工作组确定6家超市和部分药房为供应商,并邀请加入小区居民群,方便居民通过线上下单和电话订购方式购买所需物品,采购物品一并送到小区物资临时配送中心。这样一来,采购组就可以抽出时间帮助部分居民缴纳水费、天然气费等。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根据管控要求,被全封闭的小区居民要“人不离楼”,那么物资怎么送到家?配送组把所有物资用绳索、吊篮挨家挨户配送到居民手中。“采购回来的物品有易碎的鸡蛋,有较重的米、面、煤气罐等,我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把这些东西完好无损地配送到居民家中,还要避免接触,每配送一户换一次手套。”负责配送的工作人员王宏介绍说。

同时,为了不漏掉每一个疫情预警信息,信息员24小时不眠不休守着信息系统,泡面是标配,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组迅速建立36栋住宅楼居民的微信群,每日固定向微信群内推送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政策、措施成效,并安排22名心理咨询师疏导居民紧张情绪……

消毒杀菌护“我”周全

消杀组主要负责确诊病例人员和病例密切接触人员家里、使用过的用品、所在楼层楼道的消毒杀菌。1月31日,是消杀组进入达拉特旗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宋某家进行消毒的日子。戴上口罩、护目镜,穿着2层防护服、戴着3层手套、背着40多斤的消毒剂,消杀队员们上“战场”了。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为彻底阻断病源,从2月6日开始,垃圾收集处理和日常消毒杀菌工作组对“我”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楼道内地面、墙壁、门把手、步梯扶手以及居民平时的日常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和集中处理。对居民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并同时开始对小区的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截至目前,共清运医疗垃圾2643.5公斤、环境垃圾31吨,喷洒消毒液9800升,发放消毒片34788片。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队员们的汗水和脚步,旗幼保健院院长、东源新村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垃圾收集处理和日常消毒杀菌工作组组长郝亚琼动情地说:“我实在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这些人的辛苦。”

“我”解封前的准备

转眼13天就过去了,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即将迎来解封。

2月19日,为保证“我”顺利解除全封闭隔离,同时为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解除隔离提供有力保障,疾控中心主任解军带领12名消杀人员、4名流调人员及4名采样人员,会同市疾控中心专家深入东源新村开展消杀、采样及技术指导等工作。

采样组对疫点的门把手、楼梯扶手、家具及车辆等进行了取样,共采集环境样本6份。另外对5名与确诊患者接触频率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及同楼道居住人员采集了咽拭子样本。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消杀组对东源新村各疫点及楼道等重点区域再次进行了消杀,对东源新村全小区外环境再次进行无死角彻底消毒,消杀面积约20400平米,消杀垃圾桶72个,并对小区内所有生活垃圾进行严格规范消毒,并按照医疗垃圾进行处理。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流调组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小区居民的相关情况,并到平原街道东源社区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

“我”终于解封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各部门共同协作奋战了14天后,从封闭1栋楼到36栋楼,2月20日零时,“我”终于解除全封闭管理。

按照市疾控中心与旗疾控中心防控专家组会商评估意见,经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对“我”实施半封闭管理。面对2000多名居民有外出的心思,2000多名居民有回来的想法,为了执行好指挥部命令,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平原街道加派力量并协同公安、卫生、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和抽调干部共同管理。为了维护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秩序,根据36栋楼居民的具体情况,平原街道构建了“6+1”的管控模式,即设立了6个网格管控组和1个东门管控组。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各小组分散办公,设有独立的办公地点,主要负责办理人员返乡、返岗、出入证和重点人员管控、粘贴封条、处理突发矛盾等工作,各小组协调配合,高效运转。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战“疫”系列报道】之三:筑牢防控“墙”

“我”能打赢疫源阻击战,是200多名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坚守在这里的功劳,200多个忙碌的身影,遍布小区各个地方:担当尽责老干部万征、行走在“疫”线上的小“管家”田岩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排头兵王强、危难时刻显担当的王润生、最美巾帼高乐、社区最美逆行者贺炳楠、主动申请上战场的白俊……是他们全力守护着“我”的安全和健康。

春天如约而至,“我”痊愈了!(达拉特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