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結構精巧

獰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

《蝶戀花》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結構精巧

這是一“首懷人詞,但是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手法新穎,結構精巧。開篇先寫登樓,登樓遠望,可能是懷人,可能是思鄉,也可能有別的用意,卻暫且不揭破,只說“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這裡若按照語意來斷句,應當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但詞中經常有按調當停頓而不頓,當連續而卻頓斷的情況出現,一是為了內容的需要,不以詞害意,同時也可在歌唱時產生獨特的意境一當然,後來詞逐漸遠離配曲,只能吟詠,那就純粹為求遣詞造句的方便了。

《蝶戀花》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結構精巧

愁是一種情感,春愁是因春景而產生或借春景而抒發的情感,情感是看不見的,但詞人偏要說這春愁正從天際生出。詞人“望極”之下,究竟見到了一些什麼?後面寫道,所見唯“草色煙光殘照裡”,青草接天,這是慣常抒發春愁之景了,煙霧濛濛,夕陽殘照,也可引發相同的情感,但這些似乎並不是詞人眼中所見的春愁,而只是春愁所籠罩的遠近的景象。他是在把天際的浮雲比作春愁嗎?

《蝶戀花》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結構精巧

還是根本在天際一無所見,只是用“移覺”的手法,把情感和視覺連通起來,彷彿虛空中真有黯淡而濃厚的春愁正在形成呢?那便不需要深究了。總之,詞人一眼望去,滿目皆愁,不禁想到,我這般心情,又有誰能夠了解啊。言下之意,是根本無人可知的,因為他根本就“無言”,什麼都不說,別說身邊之人了,就連讀者也是一頭霧水,只好繼續吟詠下去。

《蝶戀花》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結構精巧

下闋開始,筆鋒一轉,說詞人打算放縱一回,醉酒高歌,希望能夠將愁緒暫且遺忘,但可惜最終還是失敗了,因為“強樂還無味”,這正是“借酒澆愁愁更愁”的意思。類似情感,類似情境,在此之前很多詞人都曾經描摹過,范仲淹對此只好落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酒未到,先成淚),晏殊乾脆喝醉而眠(一面場愁夢酒醒時),這些都是常見的寫法。但是柳永相比他們來說,情感是非常濃烈的,所以既然“疏狂”和“對酒當歌”都無法消愁,乾脆不管不顧了吧,愁就愁了,那又如何?

《蝶戀花》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結構精巧

“衣帶漸寬終不悔”,即便愁損容顏,愁瘦軀體,那也沒什麼可懊悔的。直到這個時候,詞人才終於揭開謎底,“無言”而“憑欄”究竟是為了什麼,那都是為了伊人啊,是為了想念那心上的愛人,才會愁緒綿長,強樂無趣,直至“衣帶漸寬“,容顏憔悴。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為思念她而受再多的苦,我也無怨無悔!這簡直就是一番慷慨激昂的愛情宣言,在翻開謎底,點明主題的同時,詞人也把全詞的情感拔升了一個高度。何必諱言心中所思,更不必強顏歡笑,該思念就思念,該惆悵就惆悵,該憔悴就憔悴,情感的折磨並無可懼,詞人將會坦然面對。

《蝶戀花》詞人始終隱藏自己的真意,直到結句才始放開,結構精巧

漢代古詩《上邪》寫道:“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柳永固然沒有發下這種誓言,但詞中所表達出這種為愛不惜消瘦、憔悴,並且無怨無悔,聲言值得的情感,是與此一脈相通的。這出人意表的、情深意濃的結句,就此成為千古名句,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把它引申為“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二重境界,說追求事業成功和學問精深,也當如此“衣帶漸寬終不悔”,並且還說“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