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欲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第柱。——蝶戀花

這是一首懷人詞。開篇從夢境發端,詞人夢見回到了江南,可見所思之人正在江南。夢中的時空概念與現實世界是不同的,所以才能“行盡江南”,雖是誇張修辭,卻也符合夢的特徵。岑參《春夢》中有“枕上片時春夢中,行進江南數千裡”句,也是同樣的意思。但是江南之地,水網密佈,煙霧濛濛,這既是實際情況,也是夢景,詞人想要在夢中尋找心愛的人兒,卻總是尋找不到。

《蝶戀花》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

然後詞人從夢中醒來了,回想夢境,因為尋找不到心愛的人兒,又是哀愁,又是焦慮,一度是如此的銷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因為與愛人分別,難以重聚,所以這種情感在夢境中得以放大,並且無人可以傾訴。與愛人分別,這是一重哀痛,就連夢中都難以見面,又是一重哀痛,銷魂滋味無人可以言表,再是一重哀痛,短短几句內就疊加了三重哀痛,情感的激越幾乎已達頂點。

《蝶戀花》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

但是詞人還不肯作罷,還要在這痛苦上別加一層——“覺來惆悵消魂誤”,醒來以後,終於醒悟到夢中的哀傷、焦慮都是虛幻的,既然如此,心情本該平復下來才對,然而事與願違,詞人反倒更覺惆悵。因為夢中遍尋愛人而不得見的離情,並非憑空生成的,而是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醒覺時哀傷的延伸和放大,所以表面上說“消魂誤”,其實並沒有誤,表面上說夢境是虛幻的,但終究還是實景的投影。

《蝶戀花》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

上闋寫夢境以及從夢中醒來後的情感波瀾,下闋接寫醒來後的舉動。這樣的夢境,似乎值得寫入家信,以向愛人表達自己濃郁的相思之情了,然而卻不知道該怎樣傳遞這封家信呀。“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這種意象倒並不罕見,和其父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中“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是同一含義,這是在上闋的惆悵中,別添一層無奈。

《蝶戀花》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

既然書信難寄,就只好用別的方式來寄託惆悵了。“欲倚緩絃歌別緒”,別本有作“卻倚緩絃歌別緒”的,“卻”是承接上句,字面上意思是轉身,內中含義是因為無法達成上句的目的,所以只得如何如何。因為書信難寄,於是“卻”而彈箏。箏聲本就哀怨淒涼,而“緩弦”,以示節奏之舒緩,應當能夠增添哀怨之聲,用這種音色去表達“別緒“,是非常合適的。但可惜的是,詞人因為“斷腸”,卻導致“移破秦箏柱”,連箏都無法可彈了呀。

《蝶戀花》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

箏的柱,因為斜行排列,也叫“雁柱”, 現在通常稱為“碼子”,乃是箏弦和麵板的傳振支柱,一般用木製作,也有用牛骨或象牙製成的。每個碼子支撐著一根弦, 在彈奏的時候,弦的振動由碼子傳遞到面板,再通過共鳴體而產生效果,碼子可以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有時也稍作前後移動,以適當調整音質。詞中所寫的“移破”,就是指左右或前後移動、調整箏柱的時候,一個不慎,把箏柱給弄壞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斷腸”二字,是說明詞人情感激盪,難以自控,所以才會犯下這種錯誤。

《蝶戀花》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

全詞一氣呵成,主要的修辭手法就是將哀傷的情感、無奈的氛圍層層疊加,上闋由離別而至夢中不見,再由夢中不見而至銷魂,繼而魂消卻“無說處”,然後雖“消魂誤“卻別添惆悵,下闋則在此之上,再加音信不通,轉而寄之於聲律,最後“移破秦箏柱”,連音樂也無法演奏了。層層疊加的結果就是情感的層層遞進、層層濃郁,直至餘響悠然,遺恨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