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近来,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肆虐下,有多个地区的官员因为对疫情的处置不当而被免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关心的,不仅是他们的被免,更是被免怎么安置,之后会不会换个地方继续上岗。

而关于问题官员复出的情况,其实古而有之,而且在封建社会中,许多官员被免了官,可能马上就又能戏剧性的官复原职。这其中,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官身——免职位不免特权

和现代制度下对于官员权力待遇的限制不同,古代官制中,对于官员有了“官身”和“官职”的定义。官职可以经吏部调动、任免,但官身一旦取得,却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很难丧失。

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为了应考一直贫穷,被乡里所看不起,但一朝中举,不仅乡里乡亲争相奉迎巴结,连乡绅也来送银子、攀交情。何也?正是因为在明清时候,一旦中举,就有了永远继续赴考的资格,也就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即使举人多年不中,但仍然是地方最有头脸的人物,而且还有免除丁役、遇官不跪、应诉不跪的特权,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功名”。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即使因为犯了错被罢了官,但只要功名还在,这些特权就不会消失。在隋唐开科举之前,不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 其选拔主要以人的家世、门第为主,所以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在这样的制度下, 即使没有了官职,但其家族和出生所带来的特权,仍然会有所保留。

而在隋唐开科举后,“官身”“功名”替代了原本的门第、出身,成了统治阶层继续维护特权的手段。

复出手段之叙复:制度本身的优待

在北宋时期,对于贬、免的官员,有三种叙复制度:皇帝特旨叙复,赦降叙复和期叙。其中期叙还特别规定,因过失被免的官员,三年后可以在原来的品级上降两等起用。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叙复制度得以良好执行的关键——宋仁宗

北宋独特的叙复制度的本意本是体现对士大夫阶层的宽容,在北宋早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言官充分发挥职能。然而,北宋早期的政治体制和叙复制度,过于依赖皇帝、官员的道德品质,而不是法律制度。所以到了北宋中后期,免官和叙复的随意性开始越来越大,常常不遵循常规制度,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

复出手段之朋党: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古代中国,朝堂之上的权力纷争,大多涉及朋党之争所谓党争,皆由政见之争,最终演变为意气之争,因私愤而相互攻讦排斥。党争一旦形成,就往往会失去理性的判断,进而夹杂大量的情绪。他们并不需要客观的分析情况,因为排斥的情绪已经根植于内心。在争执当中,原本不属于两派之间的无辜人员亦被卷入,黑与白之间不能允许有意见的存在,界限这个词在朋党心中清晰不已:但凡不是我张三党之人,就一定是李四党,则张三党必群起而攻之。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而纵观中国历史,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的“牛李党争”:

公元808年,牛僧孺、李宗闵因为在制举时批评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不仅不被授官,还和考官杨于陵一同被贬黜。

五年后,李吉甫去世,牛僧孺、李宗闵重见天日,入朝为官。

又过了七年,李宗闵的女婿苏巢进士及第,但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则怨恨李宗闵讥讽他的父亲,便联合了元稹、李绅等人,在宦官段元昌的支持下揭发进士不公,使得李宗闵等人二度被贬。

随着唐文宗登基,牛党依附的宦官得势,牛僧孺入朝拜相,李党等人尽数罢黜,李德裕被贬西川

而到了唐武宗之时,李党依附的宦官得势,牛党主要人物又全部被贬往岭南。

武宗驾崩后,一向厌恶李德裕的宣宗将李德裕贬死崖州,牛党诸人再度起复,贯穿了四个皇帝,将近三十年的牛李党争,至此结束。

我们看牛李党争的过程,一旦李党执政,则牛党必定卷铺盖走人;一旦牛党当政,则李党便尽数被贬。在这样的冲突中,个人的权势则与朋党的得势息息相关,是非对错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简而言之,只要站好了队,就有卷土重来的那一天。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深陷牛李党争的李商隐

而在惨烈的牛李党争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那便是著名诗人李商隐。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沉沦下潦,他的人生悲剧,也正是贯穿于党争之中。其中,牛党对他恨之入骨,李党却也从未真正将他当过自己人,谁也不会注意到,夹在党争洪流之中的李商隐,是否有真才实学,人们在意的,只是他背后的标签是“牛党”还是“李党”。

复出手段之靠山:大树底下好乘凉

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朋党之争在明清之时便越来越少,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事情也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一个官员能否复出,最为重要的便是背后有没有靠山。只要靠山足够硬,那么就算免职多少次,都能卷土重来。

比如清代乾隆朝的大学士李侍尧,便是最好的例子,他背后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独揽大权的皇帝。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李侍尧

李侍尧一生官场浮沉,历任两广、湖广、云贵总督和户部、工部尚书。《清史稿》中称他“见知高宗。”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就是因为与皇帝的铁杆交情,李侍尧才能连番死里逃生,最后官复原职。

乾隆四十五年,得罪了和珅的李侍尧被云南粮储道海宁控告贪污营私,在如山铁证面前,李侍尧供认不讳。乾隆皇帝大怒之下将其革职,由和珅等人审理后,判处斩立决。然而,就在即将人头落地的时候,乾隆皇帝却改了主意,念在几十年的铁杆份上,改判为“斩监侯。”并让各省督抚商议。

各省的督抚都是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人精,哪有不明白皇帝意思的,便纷纷上书求情,乾隆皇帝得到了借口,便抄了李侍尧的家,饶了他一条命。

在旁人看来,李侍尧能够死里逃生已是万幸,哪里敢想什么东山再起。可是有了皇帝做靠山,一切皆有可能。在被抄家刚刚一年后,李侍尧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旨,给了他三品顶戴去甘肃督办军务。

但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李侍尧刚刚到甘肃,便爆发了著名的“甘肃米案”,乾隆皇帝震怒,甘肃自甘陕总督勒尔谨以下100多名官员人头落地。勒尔谨一死,甘陕总督的位置就出现了空缺,刚刚好,又落到了李侍尧头上,不到一年时间,又成了封疆大吏。

故事到这里完了吗?还没。在甘陕总督任上没多久,甘肃的回民又爆发了叛乱,乾隆皇帝派了最亲信的大将军福康安前去平叛,而福康安来到甘肃的第一件事,不是整军,而是以玩忽职守为名,把李侍尧抓回了北京,又判了一个“斩立决”。

但这次,乾隆皇帝又犹豫了,他想尽办法“为之曲赦”,终于又给李侍尧挽回了一条小命,官职自然不消说,没过几年,李侍尧就又成了湖广总督,堪称清朝第一不倒翁。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乾隆皇帝

而能让李侍尧三番两次死里逃生且还能官复原职的,自然是他和乾隆的关系。虽然是出名的大贪官,但是他贪污的,大半都送到了乾隆皇帝的手中,自己不过是揩点油水,谁拿了大头,君臣二人心知肚明。其次,李侍尧为人十分精明能干,曾多次为乾隆皇帝解决难题,这样一个能背锅又能办事的奴才,乾隆皇帝自然舍不得让他去死,并且会想尽办法保他复出。

复出手段之权力斗争:不得以而为之

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在清朝中晚期,出现了许多关于官员“革职复出”的闹剧,而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琦善和林则徐这两位鸦片战争“主和派”和“主战派”的遭遇。

1840年8月,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开到了天津大沽口外,迫于英国人淫威的道光皇帝不得不下旨革除了林则徐的职位,由琦善替代。结果琦善到广东后不久,就私自议和,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丧权辱国,一时间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大骂琦善是卖国贼。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琦善

在朝野内外的压力之下,道光皇帝不得不下令将琦善革职抄家,并重新启用林则徐。但随着战事不顺,懦弱的道光皇帝又一次动摇,第二次将林则徐革职,发配新疆,曾经力主议和的琦善,则又摇身一变,成了热河都统。

《广州条约》正式签订后,御史们再度群情激愤,列了一个汉奸卖国贼的名单,要求严惩,其中就有琦善的名字,道光无奈之下,又把琦善革职,来安抚清流。

等到健忘的清流们把这事忘了后,琦善又复出了,这次他成了清廷驻藏大臣,之后还升任四川总督,风生水起。而作为琦善的对头林则徐,也先后担任了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林则徐

琦善、林则徐的复出,客观来说,二人虽然政见不同,但却都是当时皇帝依仗的肱骨之臣,深得道光皇帝倚重,这二人的贬谪和复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之中权力斗争和舆论声势的妥协。当时不论是战是和,清朝都要丧失诸多权益。所以当时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经过了复杂而激烈的斗争,《清史稿》中称,将琦善、林则徐革职是“朝廷皆不得已而罪之”,并非本意如此,而是困于两派的权力斗争。既然本意并非如此,那么之后的复出,也正是顺应形势而为之。

复出手段之花钱: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靠山难寻,朋党难结,权力斗争又太复杂,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让被免官的官员复出呢?答案是有,而且大受官员之欢迎,那就是花钱,也就是臭名昭著的“议罪银。”

“议罪银”制度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大贪官和珅提议设立的一项以钱顶罪的制度,即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


东山再起花样多——古代那些被免职官员的复出之路

议罪银的始作俑者——和珅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挥霍无度,为了填补他造成的窟窿,善于揣测上意的和珅便为他想出了“议罪银”的敛财方法,让官员交的钱,统统流入内务府,进皇帝个人的腰包。这样以钱代罪的奇葩制度,使得清朝的贪官们开始有恃无恐,只要肯花钱,便能逍遥法外,使得有法无依,整个官僚制度开始极速腐败。

虽然乾隆皇帝也对这个不靠谱的制度表达过异议,认为这些“交罚款”复出的官员不太靠谱,可无奈自己挖的坑太大,只能让这项制度一直执行下去。

“议罪银”的出现,使得官员犯错的成本大大降低,免职制度几乎形同虚设,更恶劣的是,许多官员担心东窗事发,为了早日备齐复出的钱财,在任上就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贪污搜刮民脂民膏,让底层百姓受苦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