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你怎麼看

三國曆史波瀾壯闊,天下三分,能人輩出,各路英雄紛紛登場逞強爭雄,都想逐鹿中原,我們驚歎那段時間的歷史,也驚歎那個時代的人。

我們談論最多的三國頂級謀士應該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可是,很多人都忘了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難道說郭奉孝比諸葛亮還要厲害嗎?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曾經大呼說“若奉孝在孤,何以至此?”可以見得郭嘉在曹操的心裡有很重的分量。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你怎麼看


只要是讀過《三國演義》或是《三國志》的人只怕是無人不知。但是在歷史上卻還存在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那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諸葛亮平日裡有事沒事就是喜歡吟詠《梁甫吟》,又時常自比管仲、樂毅。我們知道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是齊國的國相,在任期間大興改革,富國強兵。輔佐齊恆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樂毅這是戰國時期知名的軍事家。官拜燕上將軍,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諸葛亮常與此二人自比,說他沒有任何野心誰會相信?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你怎麼看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論調,認為郭嘉勝於諸葛亮,從計策的級別和管理的範疇上,剛才已經分析了,蜀漢內部的其他謀士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後期諸葛亮更可以說是蜀漢政權實際上的領導人,而郭嘉更多是錦上添花,畢竟曹操的能力已經很強,曹魏集團又不乏良將謀臣。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你怎麼看


諸葛亮除去三國演義中誇張的橋段,其實更多的能力在從政,可以說亮的政治才能高於軍事才能,而軍事才能中治軍的才能要高於行軍打仗的才能。如果說周瑜、陸遜有統帥之才,那麼諸葛亮和司馬懿是有管理國家的能力的,而郭嘉作為軍師祭酒是沒有兵權的,換句話說只出計策,是純謀士。

有人說郭嘉死的早,要是壽終正寢也許更有作為,那麼我們不比後期,比前期,諸葛亮出山時28歲左右,當時劉備基本要被曹操滅掉了,而這時候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接受羸弱的劉備集團作為聯盟(當時只有兩萬人左右,一萬人還是劉琦的),而不是投奔東吳,在沒有任何資本的情況下展示出的能力,不是一般的謀士能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