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碎片化阅读?

朱秀媚


如果3年前回答这个问题,我会强烈的支持碎片化阅读,让每一份时间都“价值最大化”。

比如,原来你等公交纯粹是干等,还不如看看书,更有意义。

但知识付费的浪潮也来了小3年了。客观来说,尝试过碎片化阅读的我,目前对这个问题,五五开。

01

有些碎片化时间,的确要充分利用起来

比如说,你本来就在看电视、等公交车,走在路上、发呆,这些时间,它原来的价值几乎为0。但现在你通过碎片化阅读,就可以把它的价值变为1,或变为100。

那这些时间,的确是要利用起来,它就是有价值的。所以,这种方式的碎片化阅读,我依然还是提倡的。

02

不够15分钟的碎片化阅读,很难产生太多价值。

阅读这件事情,它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你要专注、比如,一本书放在你面前,你只看5分钟,很难看出什么内容。

除非你有目的的去找你所需要的知识,但是,那样跟看一篇文章没有什么区别。

而我推荐的阅读时间,最少也是15分钟。因为15分钟,你才能够看到一本书里面的一章或一节,这样是一个整块儿的阅读,而不是碎片化阅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碎片化阅读也是有一定条件,也就是15分钟以下的碎片化阅读,其实很难有阅读感悟。但15分钟以上这种阅读,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那么,把第一和第二,两个条件叠加起来,你会发现,假设你坐地铁的时候时间超过15分钟,那你看书,这就算是一个有价值的碎片化阅读。

但如果在平时的时间,你只拿出5分钟来看书,这样的阅读就过于零散了。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

在下千城


我就是碎片化阅读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平时要照顾两个宝宝,还要写作,所以阅读的时间很少,但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放弃了阅读,那么总有一天会才思枯竭,什么都写不出来的。

我现在基本每周一两本书,遇到特别喜欢的会反复精读。

我读书的时间全部来自碎片时间,只要有时间,立马拿出来看一看。因为时间分散又来之不易,所以读书的时候特别专注,效率反而很高。



总结了下,比较固定的碎片时间主要有三块。

1.每天六点半起床,读书半小时。

这个时间段,我用手机读电子书,因为老二到了这个点特别容易醒,需要我躺着陪睡,我就躺在床上看书半小时。七点准时叫醒老大。

2.哄睡时间。

老二刚刚九个月,还需要母乳,在他迷迷糊糊还未完全沉睡的时候,我就一边哄睡一边看书。每次能有个十来分钟,一天三次,也能挤出半个小时了。

3.睡前半小时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十点左右了,我坚持十点半上床睡觉,所以这点时间写作有点短,干脆用来看书,看纸质书,比较高效。

这么看起来,似乎我的读书都在碎片时间完成的,那么我的大块时间去哪了?比如孩子睡了后。

大块时间我要用来写作,不被打扰,一气呵成。


两情欢


碎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阅读是跟随手机一类的移动式电子设备而来的。原本成体系的知识,或被切割、或被高度概括、或被重新组合,以一种全新的、精简的、适合小屏幕阅读的样式呈现在移动设备上。它的内核是快餐式的即时阅读模式。


优点:

1.由于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每天和亲友间在微信的互动;我们关注各种娱乐和时事新闻等等,我们正变得对碎片化阅读越来越依赖的状态。很多人一天也离不开手机,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如果离开了碎片化阅读,那么生活将处处不方便。

2.碎片化阅读便于信息的快速传输和交流。国际上、社会上的重要时事新闻以及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碎片化的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每个人的手上。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动态,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

缺点

1.碎片化阅读容易使人陷入选择焦虑。同样的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鉴别能力,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2.碎片化阅读的第二个缺点是,人们习惯了这种阅读方式,渐渐对深度阅读失去耐心。而深度阅读是系统获取知识的必备条件,碎片化的知识只是流于浅表,它很难让人掌握高深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系统地深度阅读。就像看一本书一样,我们不可能通过老师的提纲和目录就能掌握全本书的内容,我们只能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反复学习和练习,才能慢慢把知识点化为已用。

总结:

曾国藩说:“天上最有益之事即有足损寓乎其中。”碎片化阅读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消耗在没有营养的碎片化知识上面,自以为看到了很多知识,其实关上电子设备一想,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碎片化的信息,要获取知识,还得深度学习。


纸上谈文


1、 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其实是中性的。

中性意味着,有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东西,也有不适合。就像菜刀,用得好的人,可以做出美味佳肴;不会用的人,会切到手;暴力使用者,菜刀也能成为伤人凶器。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延伸成,如何使用碎片化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方式。

2、 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诟病,往往在于,“只”碎片化阅读”。

背后隐含的含义是,没有能力准确处理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信息,造成的结果是,吸收很多信息,却无法有效转化成思想或行为。久而久之,信息吸收,人云亦云,周而复始。本来学习是为了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适得其反,成了信息流中漂浮的小船,忙碌却没有提高。所以如何恰当使用碎片化阅读,如何扬长避短是可以思考的问题。

3、 碎片化阅读的几点体会

1、适合实用性信息。


比如一个事,一个知识点,没什么推理链条,知道了就能用。这种信息适合碎片化阅读。例如一个书单,简单看一眼介绍,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这样的就适合碎片化阅读。

还有句子不能复杂,结构要简单。大家应该都有这种体会,有时候遇到一个长句子,心思不在,读两三遍都不明白讲的什么。这样的书必须抽专门时间安心读才能有收获。为什么自媒体传播讲究句子短,段落松散,讲故事多,不要讲道理,就是为了满足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内容稀一点,比较好吸收。

2、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也就是说碎片化阅读的信息,嵌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去。而不是单独的看了就忘。也只有和已有知识发生联系,才能谈到对信息的甄别和判断,不然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复读机没什么差别。有没有知识体系的人,碎片化阅读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3、如果一段时间内能相对集中的吸收某个领域的知识,效果更好。


也就是比起杂七杂八的碎片化阅读,把碎片化阅读当做一种手段和自己的学习,考试计划,工作需要结合起来,边看边用边思考,效果更好,还能触类旁通。


综上,碎片化阅读是中性的,如何使用好碎片化阅读,要结合阅读的特点和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吸收信息相对集中,和工作学习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西铭社


01

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如《朗读者》、《一本好书》等文化类综艺,很受大众欢迎,但同时也有人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挽救不了我们很多人不爱阅读的事实。关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呢?

在网上看过很多网友对于"碎片化"的评论,总结了一下,我们对碎片化阅读的误解,无非有三个原因:

  • 1.时间短,容易被打断
  • 2.碎片化阅读的场景不固定
  • 3.碎片化阅读和学习的系统性,不如整块阅读和学习

02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类型的节目,对于碎片化阅读和学习,也持肯定态度。

碎片化阅读能不能有收获,我认为,得看我们的阅读和学习是否有目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分为有效的和无效的。

无效的碎片化

无效的碎片化,主要指什么都学,学习没有目的、没有主题。

有效的碎片化

阅读学习的目的明确,是为了厘清一个概念而进行的阅读学习。

举个例子:你最近在利用每天的整块时间进行"人工智能"的主题学习,而在通勤的时候、或等车的时候,你翻出了自己收藏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得到文章、公众号文章进行阅读。

我们都知道,单篇文章一般是为了说清楚一个概念而写,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许会发现,对整块时间接触到的某个概念,理解更深了。

03

碎片化阅读学习的优势

增强时间管理观念

由于碎片化的阅读目的已经明确,所以我们在状态较好的时候,更容易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阅读目标。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如果经常在一些嘈杂场景下进行阅读,时间久了,在任何场景下,你都会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很少会受到周围的影响。

综上所述,碎片化学习,能否有所收获,首先要看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其次才看学习方法。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你有用。

我是蝈蝈漫步,一个喜欢阅读和写作的越读者,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读好书,一同精进。如果觉得回答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

蝈蝈漫步


当今社会,节奏比较快,很多人忙于奋斗,大量的时间用于职场,很难有连续、固定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但又不能完全抛弃阅读,最好的方式就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指的是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对于阅读内容来说,没有连续性的更适合,比如《论语》《聊斋志异》《世说新语》等。这里我推荐两套丛书,非常适合随时随地翻阅。如能坚持不懈并养成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会体味到“悦读”带来的真正快乐!

《闲雅小品》丛书,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20册。

这套丛书,封面疏朗清通,选文去取谨严,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历代寓言》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全8册。


《历代寓言》系列丛书由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晖主编,集合了上百位中文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历时近十年倾力编纂。从全方位的角度,遵循科学的编纂方法,按朝代先后收录,共分六卷,分别是先秦卷、汉魏六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代卷和清代卷,共收录约2600则寓言。每卷以作者为纲,篇章为目,雉以判断作者的,以篇章为纲:每篇在原文后均配有注释、今译、评析三部分内容;此外,每卷还挑选了经典篇目绘制了精美的彩色插图,整套丛书共配插图百余幅。



高尚其事


碎片化阅读的优势:

1,碎片化阅读的信息量非常广泛。可以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穿衣做饭的相关知识,在海量的信息中可以非常方便自由地选取你需要的知识。这是传统纸制书不可想象,也无法比拟的。

2,碎片化阅读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快速及时地得到需要的信息。比如想要了解电机的二次控制回路,传统方法就是去查找相关的图书资料,费时费力;通过碎片化阅读就可以很快得知结果。

3,碎片化阅读可以进行一些传统阅读无法完成的互动活动。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想要阅读的东西,甚至可以通过与其它人进行相关经验交流与知识分享。



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1,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会把对问题的思考转变为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互功来实现,不利于建立起深度、理性化的知识体系。

2,碎片化阅读严谨性的问题。传统书籍的出版大多经过几次审查,相对来说比较规范严谨。但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可能是任何人发布的,比较随意。



碎片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无法用简单的优劣来评价,关键是根据个人需求与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毛园老龙


碎片化阅读是指利用各个比较短的时间段来阅读,比如等公交、排队、上厕所等时间段来阅读一些作品。

一、碎片化阅读的好处

碎片化阅读有利于我们有效使用时间,让我们能够不断地自我精进。

所以从时间浪费的角度看,碎片化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去做一些简单、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碎片化阅读。

从个人提升上,碎片化可以使我们多学一点知识。比如在公交车上看一篇职场文,或者其它技能类的文章。

二、碎片化阅读的坏处

碎片化意味着时间很短,所以想要看连续性很强的书,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读,效果就会降低。

三、碎片化阅读应该读哪些内容

所以碎片化时间就应该读一些连贯性不是很强或者没有连贯性的书或者文章。

比如“公众号”、“今日头条”、“简书”上的文章,微博上的一些新闻,一个一个故事分开来的书等等。

只要是需要一点点时间就能读完的,那么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读。


记忆簿子


碎片化阅读没有错,只是不能把它当正餐长期吃,否则会营养不良。

最好的学习方式,还是看经典的的且适合自己的书,一手、原味,而快餐只适合作为补充。

但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你再怎么说某某书很有必要看,他也是不太可能看的,如果你认定了自己就是那种人,那么把快餐吃好也是挺好的,至少比不吃强多了吧?

出于这样的需求,我会结合实际工作,一边整理书单,一边提炼书中被高频使用的知识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涉及的主题包括:阅读,逻辑,产品,商业,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

这么多的主题,看起来像个大杂烩?当然不会,因为结合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我发现他们最终都服务于一个目标:洞察用户需求。

这是我们各行各业的人都通用的核心技能,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些知识串起来,作为常识融入到我们的操作系统中。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多想想,如何有技巧的碎片化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否定碎片化学习。


春夏秋冬的笔记


我觉得读书人的时间不够用,因为,他(她)有很多的事要做,与时间赛跑,处理家务或工作上,余下无几的时间,只有利用碎片时间。

业余作者不可能放弃工作,而去阅读、写作,只有利用碎片时间学一点,积累一点,将计划放长一点,在三、五几年后,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从事读书写作。

每天利用早起。我曾经在那本书上看过每天学习30分钟,其实,别看碎片时间,早起三早当一工,利用起来可做很多事情。不管任何出名作者所走过的必经之路,应从家庭生活下笔。处理好家庭之间的事,你就有写作的材料,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生活源泉。你在边努力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当你上下班回家后,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去读书。利用碎片时间整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先学习那一册,依次学习,对书本或小说等阅读了多少,是些什么事情,记录一下,日后在整理有印象,加深对读过的书深刻认识。我们利用碎片时间,主要是学习较短的课文与阅读的章节,由于时间短,学习起来记忆易记易背,只是那么多的文字。利用碎片时间要达到效果,需计划好,安排好。

时间不等人,只有人去争取时间。我们利用碎片时间阅读,阅读又分粗读,细读,精读,学习这个问题各有各的方法,当你在粗读时,只了解大概的意思,还不能作完全的判断,对小说与故事等文学作品就另外议论,对课本就不一样。由于时间关系,你只能切成几块或分段来学习。不然,有事情或其他要办,只得暂停;在粗读后,细读、精读需一段段读,作好笔记,如有些课文作者在第二段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句,你不分析,很难达到效果。在阅读或学习,由于你是利用碎片时间,求精、求实、求少,不得贪多嚼不烂,费力不讨好,结果在浪费时间,如果将那一章节学习好了,对你有益,从点滴做起。

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达到标准。在你整天的劳作后,学习对你有一定的精神帮助,别人在浪费时间,你利用碎片时间在紧张的努力,照样挨过来了,虽然辛苦些,但你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知识,那是无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