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導讀

蒲松齡筆下的《聊齋志異》幾乎家喻戶曉,這本名著幾度被搬進電視大熒幕之中進行放映,其中種種人鬼之戀令人唏噓不已,而在《聊齋志異》中,除了人鬼之戀外,還存在著大量的人狐之戀。在人狐之戀中的諸多章節中,《封三娘》卻顯得極為特殊:

它不但是寫人狐之戀,還寫得是“女性”之間的戀情。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來自《聊齋志異》的章節《封三娘》

在筆者初讀此章節之時,就被蒲松齡筆下描繪的《封三娘》打動,這場與眾不同的人狐之戀充分展現出蒲松齡想表達的那種對封建束縛的不滿與極具個性的情感衝動,而在《封三娘》所寫的內容中,封三娘與範十一娘之間的感情經歷是極為曲折與令人扼腕的。

身為狐仙的封三娘對範十一孃的愛慕是躍然紙上的,封三娘敢愛敢恨,而受過封建禮教嚴加教育的大家閨秀範十一娘,儘管也對封三娘一見傾心,但卻自作聰明的迷倒了封三娘,讓封三娘失身於男子孟生孟安仁之手,其間種種令人不由扼腕嘆息,那麼,這一切到底又是因何而起,為何範十一娘會使出這種方式來強留封三娘呢,今天就由筆者帶大家一起來分析《封三娘》這段禁忌之戀。

《聊齋志異》人狐之戀並不少見,然而來自同性的人狐之戀卻極為罕見

蒲松齡筆下的人鬼故事大家幾乎耳熟能詳,但在《聊齋志異》中,大量的人狐之戀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然而不管是人鬼故事還是人狐之戀,

標準配置似乎一定都是窮酸男性書生搭配美豔女鬼/女狐,而這種搭配在那個封建禮教束縛強烈的時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也正是因此,如果突然出現一個美豔女狐搭配另一個美豔美人的設定,才會令人驚歎——蒲松齡就是這麼做的,在他的筆下《封三娘》就是這種嶄新的搭配設定。就算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篇略微另類的人狐之戀,也會大呼蒲松齡所表達的思想上的前衛程度。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來自影視劇中的封三娘劇照

在這場人狐之間的同性之戀當中,範十一娘和封三孃的身份懸殊極大——與以往蒲松齡所寫的人狐/人鬼之戀都不太相同。範十一娘出自名門望族之家,且父母都極為寵愛她,可以想見,身為千金小姐的她每日受到的教育與待遇自然使得範十一娘不但容貌驚人,而且眼光極高:

範十一娘,城祭酒之女,少豔美,騷雅尤絕。父母鐘愛之,求聘者輒令自擇,女恆少所可。

那些往來求親的男子,少有能入範十一娘眼的,在那個封建禮教束縛深重的時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才是時代主流,因此,儘管範十一孃的父母都很寵愛她,但依舊會為她的婚事著急。在這種情況下,範十一娘面對父母的催促,乘著“盂蘭盆會”的機會走出家門,在侍女的陪伴之下參與戶外活動進行散心遊玩。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寫就《聊齋志異》的蒲松齡

在這次遊玩中,封三娘出場了,她也是一名女性,因此自然可以參加這場只有女子的“盂蘭盆會”,封三孃的模樣比之範十一娘絲毫不遑多讓:

是日,遊女如雲,女亦詣之。方隨喜間,一女子步趨相從,屢望顏色,似欲有言。審視之,二八絕代姝也。悅而好之,轉用盼注。

現代人所言的一見傾心用在此處再合適不過——二人僅僅一個對視心中就有了彼此,三言兩語之下就親密無間——也許是因為二人都是女子,無男女之間的提防之心。

女子微笑曰:“姊非範十一娘乎?”答曰:“然。”女子曰:“久聞芳名,人言果不虛謬。”十一娘亦審里居,女笑曰:“妾封氏,第三,近在鄰村。”把臂歡笑,詞致溫婉,於是大相愛悅,依戀不捨。

從蒲松齡筆下的記錄來看,二人僅僅一見便依依不捨,這份感情從一開始便來的宛若驚濤駭浪,一發不可收拾,在旁觀者的眼裡,也許甚至都不會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兩位初識的女子,惺惺相惜乃是人之常情罷了,又非為男女大防。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來自網絡的圖片)依依不捨的封三娘和範十一娘

但是,蒲松齡筆下卻又緊接著寫道:

...十一娘乃脫金釵一股贈之,封亦摘髻上綠簪為報。十一娘既歸,傾想殊切。出所贈簪,非金非玉,家人都不之識,甚異之。日望其來,悵然遂病...

作為讀者,哪裡能看不出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毫無疑問,範十一娘“戀愛了”,她愛上了這位初次見面的女子,且在話本演義中,脫釵相贈本就有極深的曖昧意味,只不過,以往都是男女之間。這份感情過於前衛,而又過於禁忌,乃至使得深受封建禮教思維束縛的範十一娘直接就病了——她真的病了不成?恐怕不是,這種病八成是相思至極而又恐懼禮教之下而生的逃避之疾。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三見已然為伉儷:二人禁忌之戀已然深入靈魂

鍾愛女兒的范家父親自然是無比擔心女兒的疾病,在范家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一次相遇,因此只需要找到那次相遇的女子封三娘即可緩解女兒的疾病,因此范家人四處尋找封三娘。但找遍了周邊村鎮都未曾有人見過如此美貌的女子封三娘。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假想圖(來自網絡):封三娘

遲遲得見不到心上之人的範十一娘越發憂愁生病,竟然很快甚至贏弱到需要人攙扶的地步,也許正是因為範十一娘病重至此,激起了躲在暗處的封三娘內心的保護慾望——她終於出現:

....時值重九,十一娘羸頓無聊。倩侍兒強扶窺園,設褥東籬下。忽一女子攀垣來窺,覘之,則封女也。呼曰:“接我以力?”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影視劇中思念封三孃的範十一娘

封三娘出現的方式是孔武有力的,直接翻越牆垣,一句接我以力更是突出顯現出封三孃的英武之氣,與範十一孃的贏弱不堪形成鮮明對照。這份感情雙方的狀態似乎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而隨著封三孃的出現,一直久病不愈的範十一孃的表現是耐人尋味的:似乎一身的疾病瞬間瞭然,且馬上就若小媳婦似的責問為什麼“負心郎”遲遲不來,接著更是大被同眠,歸於一榻之上:

十一娘驚喜,頓起,曳坐褥間,責其負約,且問所來...偕歸同榻,快與傾懷,病尋愈...衣服履舄,輒互易著。見人來,則隱匿夾幕間。

但這種躲來躲去宛若偷情一般的情況,終究是不能長久的,別的不說,單單這份封建禮教束縛的大家族的有色眼鏡就是一把殺人尖刀——從前鍾愛範十一孃的父母不見了,使出卑鄙手段的小人色狼則出現了,因此等待事情敗露,封三娘遭受屈辱而不得不離去的時候,範十一孃的痛苦更進一步了——

...封羞暈滿頰,默然拈帶而已。夫人去,封乃告別,十一娘苦留之,乃止。一夕,自門外匆忙奔入,泣曰:“我固謂不可留,今果遭此大辱!”驚問之。曰:“適出更衣,一少年丈夫,橫來相干,幸而得逃。如此,復何面目!”...十一娘扶床悲惋,如失伉儷。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影視劇照:傷心的範十一娘

如失伉儷是蒲松齡用來形容此時的範十一娘,也就是說,此時的範十一娘與封三娘之間的感情其實已經到達了伉儷級別,這是來自作者本人的認證。因此幾乎可以料定,已經受辱離去的封三娘,還是會有機會回來的,畢竟,她也放心不下範十一娘。

...封亦惻惻,訊十一娘興居。婢捉袂曰:“三姑過我。我家姑姑盼欲死!”封曰:“我亦思之,但不樂使家人知。歸啟園門,我自至。”婢歸告十一娘,十一娘喜,從其言,則封已在園中矣。相見,各道間闊,綿綿不寐。視婢子眠熟,乃起,移與十一娘同枕...

兩情不能相悅,非因同性抑或人狐,而是萬惡的封建倫理綱常

在觀眾和讀者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來看,範十一娘和封三孃的愛情是美好的,二人心中都有彼此,且二人不管是才還是色,都極為相配,然而站在書中範十一孃的視角,這段感情則是畸形的——這不符合封建倫理綱常,因此範十一娘需要為自己尋找一個符合封建倫理綱常的藉口。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情根深種的二人

這個念頭是很可怕的,一旦生出就很難打消,前文已經說過,範十一娘自幼生在名門望族之家,因而所受的封建禮教束縛是很深重的,在我們今天看做是糟粕的封建禮教,卻是範十一娘一直受到的教育。與範十一娘相似,正如前文所言,封三娘較為英武,行事也很果斷,卻也要顧忌他人有色眼鏡,不管是翻牆入室,還是躲於帷帳之內,亦或是叮囑留門,封建禮教的束縛牢牢的捆住了二人純潔的愛情。

....十一娘果往,封已先在。眺覽一週,十一娘便邀同車。攜手出門,見一秀才,年可十七八,布袍不飾,而容儀俊偉。封潛指曰:“此翰苑才也。”十一娘略睨之...

荒唐的事情發生了,封三娘竟然給自己摯愛範十一娘挑選愛人,而範十一孃的態度是”十一娘略睨之”,很明顯範十一娘是不愛這位孟生的,封三娘卻自作主張的安排了這倆人的親事:

時孟生貧而多才,意將擇耦,故十八猶未聘也...“妾封氏,範十一娘之女伴也...十一娘願締永好...封乃以釵示生。生喜不自已,矢曰:“勞眷注如此,僕不得十一娘,寧終鰥耳。”封遂去...十一娘知之,心失所望,深恨封之誤己也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為符合封建倫理綱常而進入二人世界的孟生

這個故事的主基調立刻急轉直下,開始朝著悲劇的方向疾馳:範十一娘在孟生結合之後竟然夥同孟生以一種非常卑劣的手段玷汙了封三娘,在讀者眼裡,這簡直匪夷所思:

”十一娘陰與生謀,使偽為出者。入夜,強勸以酒,既醉,生潛入汙之。”

封三娘在醒過來之後反應也是極為強烈,只留下讓範十一娘珍重自愛的遺言就此離去:

三娘醒曰:“妹子害我矣...今墮奸謀,命耳!”乃起告辭。十一娘告以誠意而哀謝之....三娘曰:“我乃狐也。緣瞻麗容,忽生愛慕,如繭自纏,遂有今日。娘子福澤正遠,珍重自愛。”言已而逝。夫妻驚歎久之。

這對有情之人就這樣分開了,是如此的令人難以置信,二人之間最大的裂痕是什麼呢?不是兩情不能相悅,也非因同性抑或人狐,而是萬惡的封建倫理綱常——在封三娘看來,她應該為範十一娘考慮封建倫理綱常,為範十一娘選擇良配,在範十一娘看來,她應該通過讓二女共侍一夫的這種封建倫理綱常的方式來永遠留下封三娘,達到在一起的目的,於是悲劇就這樣誕生了....

總結

“我乃狐也。緣瞻麗容,忽生愛慕,如繭自纏,遂有今日。”

封三娘離開之前,留下的這句話是很耐人尋味的,她真的是作繭自縛嗎?顯然不是,她們的愛情就如封三娘所言那般緣瞻麗容,忽生愛慕,是純粹的,她們眼中心中都有彼此,但最終的結局是悲劇——源於封建倫理綱常和封建禮教的畸形束縛。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令人扼腕嘆息的結局

縱是狐,縱是同性,也阻攔不斷二人的純潔愛情,終究還是敗給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這篇取自《聊齋志異》的《封三娘》故事,讀來令人扼腕,它也是古代極為罕見的寫女性之間的愛慕的故事,在彼時異性愛情依舊為主流的世間,似乎就註定得不到祝福。

同性人狐之戀的悲劇,它與封建倫理綱常禮教束縛有關

現代社會逐漸包容接納,興起的彩虹運動

最後的悲情結局似乎連作者蒲松齡也深感遺憾,為範十一娘安排了一個極為完美的晚年生活。但千金易得,真愛難尋,在與不愛之人孟生相伴的每一天,她會不會思念那個封三娘呢,若是生在現代,她們之間的故事會不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呢?筆者相信,在逐漸包容的現代,她們是會有這樣完美的結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