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溼滯,腹滿便溏什麼意思?

用戶8199469822215


脾和胃互為陰陽,需要平衡。脾虛大便不成形,就有排不淨的感覺,積累久了會造成大的疾病。吃香砂六君丸,練習八段錦為好。


廣信健康養生


你好!"脾虛溼滯,腹滿便溏"這些都是中醫的詞彙;

脾虛溼滯、腹滿便溏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運化的含義為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是運化食物的精微物質,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二是指運化水溼,將吸收至人體的水液,一方面上輸於肺,利用肺的宣發肅降的功能,佈散全身,或由皮毛排除體外;一方面向下輸入腎,利用腎陽的氣化以及推動作用由小便排除體外;

如各種原因導致脾虛,如憂思傷脾或肝鬱克脾,會導致脾的運化功能降低,水溼自體內留滯於胃腸,溼性粘滯,又容易阻礙氣機運行,就可表現為腹部脹滿,同時溼性趨下,又易襲陰位,易表現為大便溏洩;這就是所謂的脾虛溼滯、腹滿便溏;

如何改善?

根據中醫七情致病以及五行生剋理論,憂思過度可傷脾,肝氣鬱結或肝火上炎,可克脾,同時根據脾的中醫習性,喜燥而惡溼,過度食入寒溼之品,亦會損傷脾氣脾陽;

因此針對“脾虛溼滯、腹滿便溏”首先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因情緒不佳損傷肝脾,同時飲食應注意,少食生冷之品;

如果是單純“脾虛溼滯、腹滿便溏”,可服中藥改善,如中成藥參苓白朮散(丸),是針對此證的良藥;


醫匠


多吃點大蒜,改善腸道菌群,山藥要常吃,不建議藥療,建議食補,每天一個蘋果,晚上睡覺前喝點蜂蜜水,多運動,不吃冰涼的東西,牛蒡子可以隔天煮一次吃,你會知道排毒的暢快和被子蓋不住的艱辛



雲南高育良


脾屬燥土,主運化水溼,脾氣虛或陽虛會導致脾無法正常工作,或工作的很慢,這樣大量的水溼會滯留在身體裡邊,導致肥胖,水腫,大便粘膩,舌苔厚膩等,這是脾虛溼滯。

腹滿便溏是腹內感覺脹氣,腸鳴,大便不成型,多為脾陽虛所致,還有喜溫喜按,舌苔白,脈緩等症狀。


中醫博士臧運華


脾臟是可以通調水道的,它能將體體內的水液規律性輸布。

如果脾臟虛了水液無法正常分佈,就會導致水溼氾濫,可見於水腫,腹滿,等症狀。

就打個比喻吧:脾臟就像一個分流器,身體其他器官是連接分流器的,當分流器出現問題的時候,水就會不按正常分送,按照常規,水往地處留,因此,腹部和腸道的水就自然多了,久了之後四肢也會水腫。

不知這樣解釋是否明白?


楊大師


脾溼可分為寒溼和溼熱.其中寒溼困脾是指寒溼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以納呆,腹脹,便溏,身重為主要表現的寒溼證候.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口膩納呆,欲嘔,口淡不渴,腹痛便溏,頭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體腫脹,或身目發黃,面色晦暗,或婦女白帶量多,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而溼熱蘊脾是指溼熱內蘊,脾溼健運,以腹脹,納呆,發熱,身重,便溏不爽為主要表現的溼熱證.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悶,噁心欲嘔,口中粘膩,口渴不多飲,便溏不爽,小便短黃,肢體困重,或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面目發黃色鮮明,或皮膚髮癢,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經典傳承中醫文化


脾虛溼滯:脾在五行屬土,主運化。脾臟有運化水液的功能,脾氣虛弱,使得脾臟運化水液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造成水液代謝障礙,溼邪停滯在體內,會出現浮腫的現象。腹滿便溏:是指腹脹伴有大便不成型,稀便,形似溏泥,並且大便次數增多。


文化小粉


脾虛有溼,中寒便溏這個是中醫下的病因啊!適合的藥--參苓白朮散脾虛溼盛,中焦受寒,大便溏瀉而且你平時還多痰,愛出汗!參苓白朮散是主治


徐瑾彥


脾陽脾氣不足 溫稀氣化功能弱 致機體消化及排洩功能失調 腹部脹滿 大便不成形 次數多 水濁多而溏也。。治之助運化溼 理氣健脾


西部林非


從字面理解就是脾臟虛弱導致對水溼的運化無力,致使水溼滯留中焦,引起腹脹大便溏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