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榴裙”究竟是什麼裙?為何那麼多人拜倒在它腳下?

“拜倒在石榴裙下”多比男子對風流女性的崇拜傾倒之意。那麼到底有沒有“石榴裙”呢?究竟是怎樣的一條裙子。中國古代男人們常常拜倒在女子的石榴裙下,既然連石榴花都無比嫉妒的裙子這麼具有殺傷力,那“石榴裙”是何時產生又長什麼樣呢?“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繡石榴花的大紅裙子,一說是紅豔顏色的長裙。

古代“石榴裙”究竟是什麼裙?為何那麼多人拜倒在它腳下?


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詩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詩一樣的意思。牡丹花和石榴裙都是可以形容美女,也是為了美女,死了也值得。用於古代的話是褒義的,是形容英雄難過美女關。如果用於現代的話,那絕對的貶義了。只能說一個人太好色了。“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話聞名天下主要還是要從唐朝說起,在唐朝有以下幾種傳說:

古代“石榴裙”究竟是什麼裙?為何那麼多人拜倒在它腳下?


第一種:相傳石榴裙最早的代言人,乃是一代女皇武則天。唐太宗駕崩時,武才人作為“先帝愛姬”入感業寺為尼,百感交集,寫下了“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的詩句,用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思念曾與其暗定情緣的太子李治,李治深受感動,終於將她迎回了皇宮。於此,石榴裙有了它的一層特殊含義,直指女性魅力與男女間的情思愛慾。所以至今尚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俗語流傳。

古代“石榴裙”究竟是什麼裙?為何那麼多人拜倒在它腳下?


第二種:相傳跟唐朝的楊貴妃有關。大家只知道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其實楊貴妃還非常喜歡吃石榴,而且還喜歡穿跟石榴花顏色的一樣的裙子。後來由於李隆基為了寵愛楊貴妃,經常不理朝政。大臣們敢怒不敢言,私下紛紛把責任歸向於楊貴妃,對她拒不施禮,楊貴妃對此很是無奈並且生氣。有一次,李隆基唐玄宗設宴召群臣共飲,並讓楊貴妃獻舞助興。可是,楊貴妃端起酒杯送到唐玄宗嘴邊時,向他說到道:“這些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行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

古代“石榴裙”究竟是什麼裙?為何那麼多人拜倒在它腳下?


唐玄宗聽後,立刻覺得自己的最寵愛的貴妃生氣受委屈了,於是立即下令要求所有文武百官,見了楊貴妃一律要跟見了他一樣行禮、下跪,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眾臣無奈,只好下跪向身著石榴裙的楊貴妃行禮。有一天其中一個文官拜完楊貴妃後垂頭喪氣,另一個官員看到就問他:為何這般神情?他答:剛剛拜倒在石榴裙下了,丟臉。由於跪拜的人多了,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從此名聞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