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客名堂是深度研究原創客家文化和客家名人,不論您是否客家,只要您對客家文化有濃厚興趣,歡迎歡迎加微信teahakka加入客名堂品讀群,一起誠摯、深度地分享、交流、弘揚真正的客家文化。對文化無理解力或者無真正熱情以及一心發廣告者請勿擾。

在客家話裡面,四季是這麼說的:春上,熱天,高秋,冬下,詞語裡帶著一個方向,與《易經》裡面八卦陰陽轉化方向相和合。語言學家舉出很多證據,來證明客家話源出周朝官話;在周朝統治過的陝西(鎬、豐)、河南(洛陽、中州)等地,有些較閉塞村莊的土話和客家話頗有相似之處,比如可以舉出很多其他語言沒有的尖團音和類似的語法結構和詞彙內容。這裡不深入,我舉個例子,客家話裡誰人叫“滿人”?古語“莽人”,客語“嗎人”;客家人將“沒意思”說成“冇搭煞”,這在《西廂記》、《金瓶梅》書中有(據說哦,我沒看過);寒毛,指細毫毛、客家話和古漢語更一致。


因歷史變遷,北方的語言被持續交融,在北方,千年前的語言原貌漸已難以辨認。而客家話被客家人從中原帶到嶺南山脈所隔地區保留下來,客家民系對傳統執著地堅守著,將傳統放在一代一代人的心中攜帶著,“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不少方音還保留著中州古韻,話語間,還有很多中古的詞彙用法,甚至著名的客家箏,彈起來也是一種中州腔調,和客家話一樣。

語言,像是一面鏡子,或者無形的基因圖譜,有些年代久遠而沒有記載的東西,卻在語言中鏡像出來。春秋事大,語言複雜,客名君還是舉些“小栗子”玩味一番吧。


比如,客家話,是怎樣表達“早春”的呢?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燒暖逐百花

(燒暖,是指陽光的溫暖和煦;逐,是追的意思)


~ 春[cun]上[song] ~


客家人說,“入欸春,就轉暖了。”就是說,到了春天,客家人說成“入春”,好比“進入”了全新的時空。客家話說春天,說成“春上”,有一種陽氣生髮、昇華的意思,氣機向上;相反冬天,客家人說成“冬下”。立春,客家話裡面說成“交春”,閩西三明客家更對天禮拜,名曰“接春”,好像從天地間進行冬春的“交接”,也是《周易》裡面蘊含的季節陰陽交接臨界點吧。立春這一天,客家人會玩豎雞蛋的遊戲,為什麼呢?因為“春”,在客家話裡面,除了是春天的意思,還指雞蛋或者鴨蛋,把雞蛋立起來,就是“立春”。為什麼雞蛋叫春呢?本來客家人保留古說法稱雞蛋是“雞卵”,而在五華音裡面,“卵”和“亂”一樣的發音,此為避亂南遷的客家人所忌諱,而“亂”相對應的吉詞是“抻”(客家話和“春”一樣的音),意為暢達、順利、圓滿(“抻抻扠扠”或“春春車車”),所以,客家話裡對於雞蛋,較少直接稱“蛋”,多稱為“春”,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抻扠”的花朵


在梅縣“卵”與“亂”講法差別較大,不必諱之,所以仍保留稱蛋為“卵”更古的叫法。因諱“亂”而改叫“春”,是客家人對古代避諱漢族風俗的保留。客家人有很這樣的例子,例如,豬血,說成“豬紅”;打傘不說傘(因為通“散”),而說“擎遮”。

雞春的cun,寫起來如果是“春”,有點費解,其實應該是這個“膥”[cun],拆開來看,就是“未成肉”,天哪!太形象了。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雞春的cun,寫法其實是這個膥[cun],“未成肉”

雞膥巷(梅州大埔),

名字來由,當然是因為以前常常有人在這賣雞蛋哈


~ 返[fan]青[ciang] 、爆[bao]青~


客家人把草木由枯轉榮,叫做“返青”,青,是客家人對綠的說法。青青河邊草,看見草木返青,好比韓愈說的“草色遙看近卻無”,近看不明顯,遠遠地卻能看出來,一大片,由黃返青,意味著,春天回來了!用“返”字,原來客家人把春天當成一位故友、老朋友了!春天你好,歡迎回來!這裡我要舉出一個陝西人來了,就是作家柳青(不是滴滴那位美女CEO柳青),他在《創業史》第一部第六章寫道:“高原上的麥田,呈現出返青期的蔥綠。”看,他也用返青,但是北方一般是指麥苗,而客家人將這個動詞泛化了,推廣了。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客家早春(節選,圖片來自廣州仙堂文化)


客家人說的“爆青”,怎講呢?是返青的“點”,在樹木的某一點突然冒出綠色來,叫“爆青”,這個和爆芽意思一樣,但是,這裡有顏色欸!和返青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點,一個是點或面。所以,好的語言要不自帶動作,要不自帶色彩,要不自帶集中度,總之自帶六維的畫面(色聲香味觸法),這和宋詞是一樣的道理。終於明白為啥客家人那麼愛作詩了,因為是語言中天生的啊,“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嘛。不說宋湘、黃遵憲、葉劍英、李金髮,就說客名君高中的校友群,天天好多師兄在群裡文思飛揚,口吐蓮花,寫的詩都blingbling的美極了,就是看著也挺享受。不過客家人寫詩大都是為了言志怡情,為了精神享受,不是為寫詩而寫詩,為啥?大概是因為崇尚“修齊治平”吧,詩歌更多隻是生命質感的一種點綴,挺好玩,但是不去尋章鑿句,大精力不在此。

~ 生[sang] 菇 [gu] ~


客家人把經孕育後能夠突破皮層、生長出來的生命體,稱為“菇”,把植物種子發芽稱作“生菇”,“菇”突破種皮生長出來,如番豆菇、番薯菇;雞鴨身上的幼嫩毛根稱作“毛菇”,“毛菇”是羽毛的生命體,它在皮內孕育著,最終會發育而生長出來;長出來的鬍子叫“須菇”,鬍子剃了又會生長出來。“生菇”強調植物種子或者塊根因放置時間長而發芽,俗稱“漚到生菇”。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早春,黃豆生菇了


~ 闢 [ bi ] 芽 [ nga ] 、闢目[mu]或爆[bao]芽~


“月光光,好種姜;姜闢目,好種竹……”闢芽,或者闢目,新芽將種殼或樹皮頂開,冒出來,種殼或者樹皮被開闢、綻裂。闢,裂開貌。目,好比種子睜開眼。不論是“闢"還是“目”,都隱含了生命一連串的成長過程。一個字,一部小紀錄片,一個生命新的征程。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馬鈴薯闢芽了


客家人說裂開,說成“闢開”,所以這個“闢”字,自帶畫面——有裂縫感。種子出芽,好像小雞寶寶破“春”而出。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小雞寶寶闢殼了

(5歲小朋友作品)


客家話把植物發芽,又稱為爆[bao]芽,形容芽的爆發力。和前面的“爆青”一樣的道理,有一種突然冒出的既視感。


~ 綻 [can] 目[mu] 、綻筍 [ sun ] ~


綻目/筍,意指植物嫩芽生長,開始時候好像即將睜開的、有點鼓的眼睛,打開後尖尖如筍,然後進一步長成新枝。“目”,如前所說,把植物出芽,比作即將睜開的眼睛。而“筍”是指植物出芽後的生長髮育階段,此時已經具備植物嫩枝的雛形了。綻,客家話讀作càn,指植物嫩芽生長,或長出新枝的現象(見溫昌衍《客家方言》)。筍是竹子從土裡長出的嫩芽,竹頭的節芽發育時,苞葉不斷壯大,嫩芽外層苞葉在內層苞葉的生長力作用之下而漸漸綻裂,被包裹著的新苞葉或內芯則顯露出來,這個過程就叫綻筍。後來,該詞就被擴展應用,人們把各種植物的嫩芽生長形成枝頭都叫綻筍。客家地區盛產竹子,所以語言裡面也鏡像了這一點,“擔竿做(作)過竹筍”比喻自已是過來人,對某些經歷有著深刻的感受;“白蒲嫩筍”形容人面色白嫩、好看。綻,後來也變成名詞,如“谷綻”,就是稻穗。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 綻 [can] 梢 [ sao ] ~


綻梢,是指樹木長出新枝。這個“稍”,比“目”、“芽”、“筍”,一般指老樹長新枝,而且一般在樹梢長出,比較長。如果要把多餘的“梢”去掉(農事管理需要),客家人叫“抹梢”,因為嫩“梢”是很容易就去掉的,客家人用了“抹”字,以示輕鬆和淡定。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樹木綻梢


~ 打[da]花 [fa]~


“打花”,就是植物開花的意思;類似,打果,就是結果;打籽,就是結種子。“這棵樹會開花嗎”,用客家話來說,就是“欸(或者該)墩樹曉得打花麼”,一句話裡可以看出客家人的生命觀:“墩”——這個量詞表現了樹穩穩當當的樣子;“曉得”——樹木變成會思考有生命的了;“打花”——樹木把花朵打開,還是說樹木有生命,會把花朵打開,像是打開一把美麗的“遮”。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三生三世的桃樹打花了

“春風逐百花滿山爬”

(逐,是追的意思)


結果或者結籽,客家人也沿用了這個“打”字,跟打開一把傘一樣,撐起來,長大,飽滿後,最終打開,開展生命的下一輪迴。這時候請仔細體會一下客家話裡面的“打花”,想想顧城這句詩:“草在結它的籽,風在搖它的葉,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真是美呆了。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蝴蝶蘭(學名射干?)打花了


~ 鬧[nao]熱[nge] ~


“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客家早春一景(因為南方早春很短)。客家很多地區說“鬧熱”,不說“熱鬧”,怎麼講?因為鬧而熱,而不僅僅是熱熱地鬧著,有一個動態的因果過程在裡面,而不是簡單的描述場面。這裡好像讓你看見安徒生《小意達的花兒》裡面的一個故事,花兒們競相鬧起來了,high起來了,所以場面就熱了,火爆了,客家話不是拍一個snapshot,而是展示了一個因果和過程,所有自帶想象力和預測力,而鬧熱的春天,一定是動植物相和諧呼應的,所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很重要,不然就變成了“寂靜的春天”了。如此,客家話仔細品味是很有意思的。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弓蕉樹上的小鳥,鬧熱得很

(香蕉,大概因為形狀如弓,客家人叫弓蕉)


~ 翼 [yik] 甲 [gap] ~


“翼甲”,客家話裡面指“翅膀”。翼,沿用古語;甲,有保護之含義。昆蟲和鳥兒的翅膀,客家人都叫“翼甲”,有翼也有甲,能飛翔也能護身,真是一舉兩得,比“翅膀”如何?雞翅膀,客家話稱為“雞翼”。詩經裡面說“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其實動股的斯螽和振翅的莎雞(紡織娘),都是兩重翅,有翼也有甲,是翼也是甲,如果光有翼或者光有甲,都不夠,翼甲,還真是貼切。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早春的飛蟲

翼甲,有翼也有甲,是翼也是甲


~ 做[zuo]竇 [deou]~


“做竇”,就是做窩,築巢。客家話裡面的“竇”是沿用古義,本義為孔、洞的意思,客家話引申為是窩、巢的意思。如黃蜂竇、狗竇、燕竇、貓公竇……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客家重視天人合一,與環境相生,

燕子常常在客家屋簷下銜泥做竇,人們視為吉祥

客家傳統建築有天井,燕子可以飛進去

“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是客家田園一景

客名君記得2013年回家,一隻燕子就飛到家裡來了


~ 南風天、 轉潤 ~


南風天,在客家話裡面,是指南方春天的潮溼天氣,這幾天,衣服也曬不幹。牆壁什麼的溼潤潤的,客家人稱為“轉潤”,與“轉運”諧音。客家地區的春天,先用一陣輕微小南風將冬眠的草木喚醒,輕撫每一根枝椏,向枝椏的毛孔裡呵氣,濡溼每一塊皴裂的樹皮,然後草木就綻筍、打花了,莫非這就是聶魯達(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說的“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 畫面太美不敢看。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南風天玻璃上轉潤


~ 落雨毛、落水毛 ~


落水毛、落雨毛:下毛毛雨。雨水像毛毛一樣落下來。這個“雨”字,在一些客家地區,發一種很難發的舌尖捲起或顫抖的聲音(梅縣就說yi,不髮捲舌音),像那個著名的“隰有萇楚”視頻裡發的上古顫舌音類似(這裡就不深入說了),如興寧和大埔地區(客名君不是語言學家哈,我只是想起了,關聯起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這種“水毛”一撩動,早春的芽芽們一個個都按捺不住了。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春雨毛毛貴如油

“雨毛撩弄檳榔花”


客家諺語云:落水毛,雞打交(打架);禾鷝仔(客家地區常見的一種野鳥),攬腰跤。這諺語裡面,可真是把小動物們的情態寫高寫妙了。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禾鷝尋樹遮


我們讀《周易》,會發現周朝人特別善於體察天地萬物,處處體現著“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思想和價值觀,先人們覺著這是天經地義的,天地人,是三才,在六爻中居上中下,非常和諧、有序。

好的文化,蘊含了對生命本質的劇透,《周易》告訴我們要在陰陽變卦中尋找“應期”,感受天行健地勢坤的輪迴,客家話裡面的很多字眼,精準地體現了生命的這種動態過程。周朝的老子寫的《道德經》裡面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早春的萬物,各有其變化之規律,而人,在天地之間,把握就好。這麼仔細品味起來,客家話若真是源出周朝官話,也確實是給人以“類萬物之情”的感覺呵,客家人在價值觀裡面,也是崇尚萬物有情。根據上面的早春例子,您覺得呢?我記得很久前看過一篇國外的論文,題目不記得了,大體是說,幼兒生在一個漢語環境,對其智商發育有大好處,因為漢語表達重視動詞(較英語而言),而不是名詞,動詞是很具想象力的(現在英語水平高的,也有一種把動詞名詞化的傾向)。客家話保留了大量傳統漢語的元素(堪稱活化石),從我舉的客家話例子可以看出,這些客家話的字眼都是“動態”的,每個字都是一幅動態的畫面,充滿著想象力和預測力,比如那個“目”。先人們真是厲害呵。客名君只是舉了幾個小例子,其實漢語的博大精深,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我還是舉個小例子,如下:


客家話怎樣表達“早春”?仔細一分析,竟蘊含《周易》的生命思想


美國耶魯大學韓廷敦教授在《種族的品性》一書中說:“客家人原出北方,他們的方言,實在是一種官話,像中州河南的話。”所謂中州音韻、中州話,就是鄭州土話,與現在的客家話非常相似。清陳蘭甫著《均韻考》一書說:“客人語言,證之周德清《中原音韻》無不合。”音韻大師章太炎又在《客方言字》中說:“廣東稱客籍,以嘉應諸縣為宗 ,大抵本之河南,其聲音亦與嶺北相似。”儘管和少數民族(如百越族等)長期交融,形成客家話的多樣性,不同程度夾雜入畲、瑤、黎等少數民族方言成份,但從整體看,仍保持客家話的主體性,而很多畲族(據說有二三十萬)世代都客家化了,成了崇文重教的客家人。所以,客家話的生動,其實就是對原來中原文化的傳承。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客家語言裡面一股生命的氣息撲面而來。

關聯閱讀——》》》

以客家蘿蔔丸為例,漫談客家美食裡面的中古哲學正月半,來看看客家人的玩法,遙想古中原漢族的流光溢彩(多圖預警)安得促膝,說彼平生 | 第七首歌《在》(粵語),改自張國榮的《春夏秋冬》那些綻放在客家大門上的恢宏記憶 | 客家堂號及門聯掠影近代以來韓江流域的“財富鉅子現象”| 超級大佬們的故鄉傳奇(上)第二期沙龍主講嘉賓:做中國的“商業經濟學家” | 法巴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先生


第三期沙龍主講嘉賓: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研究客家文化 | 著名史學家郭華榕教授第四期沙龍主講嘉賓:參加指揮2015年空軍閱兵儀式的空軍少將餘愛水將軍客家人,你心中的“大河”是哪一條?


客家人的長相是怎樣的?為什麼?

陽明子誕辰544週年,來看看這位曠世聖賢對客家人的影響

太平天國時代的客家人(綜述,下)

過去外國人對客家人的評價

李金髮筆下的故鄉——廣東梅縣(多圖預警)


關注全球客家名人堂,體驗名人的角度、文化的溫度、智慧的高度

申請加入客名堂讀者交流圈

我們只有優秀的思想和文章

只為有趣有品位有格局的人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