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因為這場特殊的疫情,許多在過去日常生活中難以體現的問題都逐一暴露了出來。

就比方說對於醫療體系的公立、私立之爭,在以往我們大都只是單純的從價格、服務體驗、醫師資源分配等方面入手進行討論,而藉助這次疫情,許多人基本上是頭一次發現了這個全新的角度。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有注意關注過近期疫情新聞的朋友一定能發現,近期雖然全國各地都有派出醫療資源趕赴湖北武漢進行支援,但這些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的醫生,基本上全都來自於公立醫院,又或者乾脆就是解放軍直屬的醫療衛生單位。

有趣的是,在我們國家的土地上,事實上還存在著另外一個同樣規模龐大的完整醫療體系,可這股力量卻在這場需要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疫的關鍵戰役中,缺席了。

沒錯,那就是全國各地如今隨處可見的那些民營私立醫院。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許多讀者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私營醫院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役中缺席,也許只是因為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民營醫療體系是因為在醫療器材、醫師資源等方面落後於公立醫院,從而不是不想站出來,而是沒有能力站出來。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

自從2001年9月國家正式開放醫療市場以來,中國的民營醫療機構就迎來了一波爆發式的增長。

到了2003年,許多地方政府又大舉推進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允許公立醫院通過委託經營、股份合作、乃至是直接整體出讓的方式進行私有化。

有了以上各種措施的多管齊下,我國私營醫療體系的發展其實遠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好上許多。

截止到2013年,中國大陸民營醫院佔全國醫院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3.24%;

到了2015年8月,大陸民營醫院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公立醫院,達到13475家,而公立醫院只剩下了13314家。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試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還非要說私營醫院實力遠弱於公立醫院,以至於在這次抗疫戰爭中根本幫不上忙,只能意思一下喊兩句加油,是不是也未免有點太昧良心了?

既然在實力上兩套醫療體系都已經具備參與防疫的能力了,那麼這兩套醫療班子分別交出的答卷是什麼呢?

公立醫院作出的許多貢獻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小柴在這裡就只簡單地提一個。

那就是在這次疫情期間出過這麼個事——海南保亭縣人民醫院一位醫生,因為拒絕服從上級安排去發熱門診參與抗擊疫情的工作,直接被醫院開除了。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這還沒完,之後衛健委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八條「遇有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醫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的規定,直接吊銷了該醫生的執業醫師資格。

而作為對比,我們的私營醫療體系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北京著名的私立醫院和睦家。

2020年1月24日,正是新冠肺炎病毒開始在全國大規模爆發的緊要關頭,北京市衛健委開出了一份用以指導民眾就醫的定點醫療機構名單,其中和睦家也被收錄在其中。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結果有趣的事情來了,在發現有大量發熱病人被這份名單引導前來就診後,和睦家直接做出了一個當機立斷的決定——把自己的發熱門診直接關停。

公立醫院的醫生因為拒絕參與抗疫,直接被當場開除,之後還要被放上熱搜讓全國人民在網上批鬥。

而私營醫院倒好,直接把大門一關就一了百了,讓衛健委只能對著自己乾瞪眼。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至於這個關停發熱門診的理由,選的也是相當地令人信服,是為了“對發熱門診進行升級改造”。

許多讀者也許對和睦家這所私營醫院沒有什麼概念,小柴在就和大夥這麼說吧。

這是一家光掛號費就要大幾千的醫院,其醫療實力在整個北京的眾多醫院裡也屬於排的上名號的,如果把比較目標限定在私營醫院裡,那更是足以名列前茅。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就這麼一家平時天天宣傳自己醫療水平國際先進的私營醫院,碰到真要來背擔子的時候,用一個“門診不符合要求,需要連夜升級改建”的理由把發熱門診關掉……

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對了,在對這家醫院進行進一步的瞭解後小柴還發現,原來早在17年前的SARS期間,北京和睦家就已經被衛生部認為具備接受非典病人的能力了。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看來這家醫院的技術實力發展的比較詭異,人家都是越來越強,他們卻有些越活越回去的意思。

17年前還能接待非典病人,17年後卻連個能接受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的門診大廳都拿不出來了。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長久以來,我們社會上都活躍這許多所謂的公知,他們往往都非常喜歡大力地鼓吹私有化,恨不得把所有的國企、事業單位都汙衊為臃腫無能效率低下,必然會被時代淘汰的殘次品。

在這些公知的鼓吹下,許多民眾也跟著他們為國內私營醫院的發展拍掌叫好,以為私營醫院的發展能為人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不知不覺幾年間過去了,這些問題到底有沒有得到解決,相信我們各位應該都心裡有數,至於中間私營醫院爆出來過的莆田系問題,更是至今都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不過這些問題我們今天我們暫且拋開不談,只重點來關注看一下這兩套迥異的醫療體系,在本次疫情期間各自發揮作用的對比。

結果幾乎是一目瞭然。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我們不是說私營醫院完全沒有出力,問題的關鍵在於,私營醫院早已不是什麼只佔了中國醫療體系百分之幾的小勢力,而是一個已經佔據了中國醫療衛生界大半壁江山的巨無霸!

截至到2018年底,中國私營醫院的數量已經高達2.1萬家,佔比達到恐怖的63.5%,而公立醫院數量只剩下了36.5%。

體量幾乎是公立醫院的兩倍,在這次事關全中國的抗疫大戰中派出的人員,卻只有公立醫院的零頭,這難道真的說得過去嗎?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甚至還有拖後腿的……這個咱們在這就不點名了,某些與新冠病毒壓根扯不上關係的男科醫院最終卻分走了比一線醫院更多的口罩、防護服,想來大家懂得也都懂。

更加讓人擔憂的是,就在這次疫情發生前,我們依然還在不斷想要進一步削減公立醫院所佔的比例。

2019年年中,十部委專門聯合發文《關於印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意見的通知》,其中在第一條就明確提到要“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醫療行業也要遵循市場規律,在正常情況下全中國每天出現頭疼腦熱的病人基本都是一個定值。

換而言之,也就是在中國同一時期內能養活的醫院總數是有限的。

那麼如果按照之前的想法,我們還需要繼續鼓勵私營醫院的發展,那麼自然就要不斷地給公立醫院放血,把他們的市場份額搶出來讓給民營醫院。

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假如,僅僅只是假如。

要是在十幾年又或是更遠之後,又一次與SARA、新冠類似的疫情來襲,那麼到時候我們的公立醫療體系還能湊出這麼多力量,去為全國人民遮風擋雨嗎?

或者說,到那時我們只能去微博上一起聯名請願,寄希望於那些私營醫院的老闆們看百姓可憐,願意為我們發發善心?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結語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

還記得那年災難發生之前,汶川等周邊縣城的電路系統都分包給了當地的私有電網企業老闆。

結果在地震發生之後,這些私有電力企業的老闆全部拖家帶口地出逃,沒有一個想到要不要先去搶修電路,為災區人民恢復供電。

最後還是國家電網從外地專門抽調人手,連夜趕進汶川進去搶修。

這件事給國家電網的董事長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直到2015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在憤憤不平地念叨此事。

關於醫療體制公私之辯,疫情帶給我們的答案

私營醫院固然有它存在的價值,但在一些特殊時期,它們到底靠不靠得住?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問題。

另外,就算是要大力發展私營醫療體系,那麼是否一定要以主動打壓公立醫院的方式來培養它,也是一個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主筆 | 阿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