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自然界的石頭如恆河沙數不能計量,但古往今來只有中國人最愛石頭也最懂石頭,古代皇傢俬人園林、王公貴胄、文人雅士都以擁有一塊好的石頭為雅。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那些孔孔相扣的石頭,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無限世界。昔日高士名賢,則寄澄懷於拳石之中,他們觀象得意、格物盡理。

《莊子•人間世》裡的形體殘缺避世的支離疏,觀者可從中品味天真稚拙的大美,體會守拙隨緣的人生哲學,讓關注審美的心靈從世俗羈絆中解脫出來。以如此觀念關照石頭,我們也不難理解清代文藝理論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怪石之醜為美,醜到極處就是美到極處』這句話了。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領略自然,便是發現自己。


『石體堅貞,不以柔媚悅人,孤高介節,君子也。吾將以為師。石性沉靜,不隨波逐流,然叩之溫潤純粹,良士也,吾樂為友』清人儒者趙爾豐通過石,看到了一種人格的榜樣。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個酷愛收藏太湖石的人,白居易稱他『休息之時,與石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石,愛之如兒孫』的地步,可見其愛石之深。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白居易《雙石》詩真切地表達了其對石的喜愛之情:


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醜。

俗用無所堪,時人嫌不取。

結從胚渾始,得自洞庭口。

萬古遺水濱,一朝入我手。

擔舁來郡內,洗刷去泥垢。

孔黒煙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劍插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

一可支我琴,一可儲吾酒。

峭絕高數尺,坳泓容一斗。

五絃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窪樽酌未空,玉山頹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漸恐少年場,不容垂白叟。

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

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習慣了都市快節奏的現代人,更渴望活潑恬淡的生活。浮生偷得半日閒,躲進斗室,把卷啜茗,再配上古樸典雅的古典賞石,感受石之美,是再愜意不過了。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中國人最懂石頭,雅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