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杨修懂曹操还是不懂曹操?为何屡屡能猜中曹操心思,却又落得个因言获罪的下场?

方唐在胡言乱语


杨修并不懂曹操,有点恃才自傲的味道

杨修比较出名的事迹就是,猜字谜,合字谜,阔字谜,最后因为鸡肋之事,被处死。所以从典故上看,杨修的才华横溢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出生名门,是杨彪的儿子,四世太尉的出身也很显赫。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最后做了曹操的主簿。

伴君如伴虎,貌似杨修并不懂这点,好像觉得自己四世太尉,屡次在众人对曹操字谜不解的时候,信手拈来的猜出来,很有排面,洋洋自得。觉得高众人一等,并且曹操早期是很器重杨修的,做事很是让曹操满意,当时连曹丕都很巴结他。

出身名门,曹操器重,百官时而拍他马屁,连曹操最出众的的二个儿子一个曹植,万事都要请教他,另一个曹丕,对他尊敬有佳。渐渐的就迷失了自己,没有正确摆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虽说他懂曹操的字谜,但是他不懂曹操的心思,最后面对军事撤退与否的大事,轻描淡写的随心处置,招来杀身之祸,死的太冤枉了。是恃才自傲的缘故,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过高的估计了。


曹操为何杀杨修

曹操是个小心眼的人吗?就算你屡次猜中我的心思,但罪不至死吧。更何况杨修在其府上做主簿,曹操能留他在相府,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再者他出身名门杀他还要考虑影响的,其实有很多理由不杀他,那为何曹老板要执意杀了他呢?

一是参与了夺嫡之争,参与夺嫡之争也罪不至死,那曹丕不也是有司马懿,陈群等人帮助吗?他们为何不被处死?因为杨修恃才自傲,就是不低调,做人太高调了,看看人家司马懿隐藏的多深,多低调?夺嫡之争本来就是世代君王的忌讳点,曹操当然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们相互搏杀,阴谋陷害,但是古代基本都是这样的。

二是被他父亲坑了,杨彪在曹操迎了献帝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是对曹操很尊敬,说白话就是看不起曹操,因为他是四世太尉家族,名门望族,曹操 “阉人之后”,经常不去参加朝会,很是懈怠。同时对曹操的政治意见也颇有微词,杨修本来有才,后来过度自傲,又想起他父亲对自己的态度就很忌恨,觉得他们父子没一个好东西。

三是杨修虽说家族四世太尉,但是更要命的是袁术的外孙,他老爸的老婆是袁术的女儿,是军事竞争关系,虽然这点不重要,但是加上父子二人的政治观念保守陈旧,与曹魏的政权利益冲突,也是怀璧其罪,会无中生有,引火上身。

最后杨修并非曹操的顶级智囊团里成员,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胆有谋的程昱等等。所以曹操杀杨修并不会导致无人可用,不会觉得可惜。杀人一念之间,杀完兵败后曹操还是后悔不已的,厚葬了杨修。侧面看出,曹操还是很看好杨修的,如果杨修低调点,行事稳健点,确实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确实很让人惋惜。


本人认为

杨修虽有大才,但是不懂人情世故。说白点就是情商不高,虽有才华,却被才华所害。做臣子如果不懂收敛自己,早晚毙命,就如许攸也是一样的,居功自傲,被许褚斩杀。

古代很多谋士进言并不是直言相告,再举个例子,凤雏庞统,当初刘备问他如何夺下益州,他就献上三计,让刘备自选,很明显其中二策一听就不得行,最后刘备选了凤雏精心准备的一计。斩杨怀高沛,拿下益州。

臣子和君王献计,讲话都是大有内涵和技巧的。但是杨修不懂。

所以杨修这点上,差太远了,然后又众多因素汇集一身,导致他被曹操斩首。


谢谢诸位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