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葉嘉瑩恩師,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隨魯迅成萬人景仰的大師

他是有名的國學大師,也是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著名詩詞專家葉嘉瑩的老師,他就是顧隨。

人生若能得一二知己,便是大幸事,顧隨這一生,卻從不缺少知己,這也許歸因於他的性格,寫詩的人多率真,甚至自己喜歡的戲曲藝術家楊小樓逝世,他都在上課時忍不住崩潰大哭,對於魯迅,顧隨更是如此,僅憑精神上的交流,就能夠追隨一生。

學生葉嘉瑩

在被各式各樣的新聞淹沒的今天,很少有人會關注這樣一件事:從2018年到2019年,一生致力於傳統文化研究的葉嘉瑩老先生已經向南開大學捐款達到3568萬元,這幾乎是她的畢生積蓄了。

葉嘉瑩是位女性,這裡的“先生”,是對葉嘉瑩的尊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她擔得起這樣的尊敬。

葉嘉瑩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在同齡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她每天沉浸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3、4歲,當其他孩子盡情玩耍時,她已經開始識文斷字、背誦詩歌。6歲以《論語》啟蒙,從人生伊始,她就與眾不同。

他是葉嘉瑩恩師,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隨魯迅成萬人景仰的大師

葉嘉瑩老先生

完成學業後的幾十個年頭,葉嘉瑩在教育界播種,在中國和西方的文藝理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七十年來,葉嘉瑩一直心繫教育事業、研究領域。

在葉嘉瑩的詩詞創作歷程中,大學二年級可以說是一個鼎盛的時段,那時國難家愁齊發,讓她的靈感源源不斷,然而更大的原因是她多了一大助力——在古典文化方面很有建樹的顧隨先生做她的老師。

顧隨對她的才華非常賞識,常認真指導她的習作,而葉嘉瑩也不負期望,學習勤奮刻苦,整整記了幾大本的筆記,後來還時常翻看、補充,字跡漸漸模糊,她經常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重新描繪模糊的字跡。

他是葉嘉瑩恩師,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隨魯迅成萬人景仰的大師

葉嘉瑩評價老師顧隨:“講課往往旁徵博引興會淋漓,觸緒發揮皆具妙義,可以予聽者極深之感受與啟迪。”

顧隨和葉嘉瑩的師生情誼不侷限於學業上,更體現在靈魂的溝通交流中,顧隨16歲上,母親病逝,他曾寫下很多情緒憂鬱的詩句,這慘痛的經歷讓顧隨對同樣遭遇母親逝世的葉嘉瑩多了幾分感同身受和憐惜,而顧隨作品中的詞句也常常能讓葉嘉瑩豐富自己的人生體悟,從中懂得很多道理,更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

他是葉嘉瑩恩師,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隨魯迅成萬人景仰的大師

顧隨與葉嘉瑩及同學的合照

可以說,葉嘉瑩後來出版的著作裡,都帶有老師顧隨的神韻,可見這位老師對她的影響之大,"假使苦水有法可傳,則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這是顧隨在一封信中所寫,“苦水”是顧隨的筆名。葉嘉瑩在汲取顧隨所授的同時,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添磚加瓦,也發揮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學術知己

顧隨在學術上,從來不缺知己,除了魯迅和學生葉嘉瑩之外,其中一個學生周汝昌也是其知己之一,兩個人的緣分是顧隨在燕京大學執教期間開始的,周汝昌對於顧隨的學識非常傾慕,大膽地給顧隨寫了封信,並附上簡短的作品,沒想到得到了回信,這才有了師生緣分,顧隨稱他為“最得意的學生”。

1941年,師生二人分隔兩地,二十年來一直書信來往,這時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純粹是師生了,更像是知音。這些信周汝昌一直留著,後來整理出版成書。

他是葉嘉瑩恩師,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隨魯迅成萬人景仰的大師

周汝昌曾這樣評價老師顧隨:“一位正直的詩人,而同時又是一位深邃的學者,一位極出色的大師級的哲人巨匠。”

只有學術上出類拔萃尚擔不起這樣的讚譽,難得的是,在教育事業上,顧隨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從不計得失,晚年,即使身體日漸支撐不住高強度的工作,仍然堅持在教育第一線頑強工作,多年的工作,顧隨桃李滿天下,很多學生都成為了受人尊敬的專家、學者。


一生追隨

凡對一事能夠從一而終者,必然對其熱愛有加,凡熱愛,則多半得益於一位難能可貴的引路人,如果顧隨對葉嘉瑩、周汝昌等人來說,是這樣的一種存在,那麼顧隨的引路人,就是魯迅。

顧隨也是忠誠的教育工作者,先後執教於多所大學,受到他的影響,很多學生都自發地參加了革命,顧隨的創作中,最著名的就是詩詞,研究也更傾向於詩詞領域,無論是他的創作還是研究,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了魯迅的影響。

他是葉嘉瑩恩師,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隨魯迅成萬人景仰的大師

顧隨

顧隨在北京大學就讀時,校長髮現了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卓越,建議他學西洋文學,於是大學期間的顧隨不僅學習了中國文學,在西洋文學及英語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他卻很少做翻譯方面的工作,僅有的幾次,也與魯迅有很大的關係——他曾翻譯過俄國作家安特列夫的一部作品,後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示,自己是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後,才對這位俄國作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言語中都能看出,魯迅對於顧隨來說,既像是老師,又像是知己,兩個人在對於文學的欣賞方面,有著非常多的共通之處。雖然顧隨和魯迅並沒有過什麼直接的接觸,擅長的領域也相差甚遠,但魯迅依然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顧隨對於魯迅的作品,研究很深,在給朋友寫的信中,顧隨曾多次提及魯迅和魯迅的作品,“《譯叢補》自攜來之後,每晚燈下讀之,覺大師精神面貌仍然奕奕如在目前。”不僅是寫給朋友的信,在日記中,也多次提及。即使是魯迅已去世之後,他在顧隨的心中仍然佔據一席之地。

他是葉嘉瑩恩師,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隨魯迅成萬人景仰的大師

魯迅

在各所大學講課的那段時間,沒有固定的課本,老師們按照自己的安排講課,顧隨一直圍繞著魯迅的思想進行授課,與其說是魯迅的思想,不如說也是他自己的思想,在長期的摸索中,顧隨已經將魯迅的思想內化,變成了自己的。

顧隨更擅長詩詞的寫作,很少發表過小說,一共只發表過四篇,其中

一篇曾被魯迅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這證明了魯迅對其思想及才華的認可。

有些人每天互相陪伴,靈魂卻彷彿隔著銀河;有些人一生可能都見不到一面,靈魂卻早已相聚,成為知己,也許可以用來描述魯迅和顧隨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