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你快乐全世界为你快乐,你悲伤只能一个人悲伤­­­-张爱玲

张爱玲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作家,她的写文风格,当世罕见。经历了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社会变迁,经历了爱情的创伤和婚姻的坟墓,张爱玲的一生可歌可泣。

一个女人要经历怎样的痛苦,才能让自己内心被坚硬的城墙包围,张爱玲的内心就是城墙。从不被父母宠爱,再到爱情上的受挫,最后一个人远渡重洋,远走他乡的张爱玲,她活的比谁都洒脱,但也活得比谁都窝囊。

女人都是渴望被爱的,这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各个都是在爱的路上奔走,但最后都徒劳,无功而返。

说到徒劳这个词,我不禁想起了川端康成写的《雪国》。在《雪国》这本书里川端康成就通过他笔下的岛村这个人物,为我们诉说了人生的徒劳。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其实徒劳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其实生活中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徒劳的,但人最让人动容,最能引发人们感动和热情的,往往都是这种徒劳的过程。

徒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绽放的美,这种美,即便哀伤,即便没有结果,但那种为爱去行动,去不顾一切的过程才是人们所追求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悲剧,但面对爱情她依然充满希望。

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富有才情的女子,要把自己的余生交给了爱情,并且一次次让自己遍体鳞伤。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张爱玲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错爱一生的遗憾,以及被伤害的痛苦,充斥了她的一生,但她有一点就是,她足够坚强。

张爱玲的坚强,是她对待世事的冷漠,是她在她的小说里一遍遍诉说着悲痛和决绝。明明内心充斥着怨和怒,明明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失望和痛恨,可当一切回到了原位,她的文字依然是那样,冷峻不掺杂一点个人情感。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其实纵观张爱玲的命运,以及她的惨死,我们不难发现,她的命运就像她笔下的郑川嫦,或许她唯一与这个女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她曾经享受过爱情,而郑川嫦还没有拥有那份爱情,就已经香消玉殒。

在张爱玲的笔下,《花凋》这篇短篇小说里的郑川嫦,就是旧时代女性的缩影。

1、

小说《花凋》是张爱玲早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曾发布于《传奇》杂志,后来收录在张爱玲的合集《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本书中。

其实比起《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花凋》相比起来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这篇短篇小说,却依然能够被人们记住,其存在的思想价值是值得我们去阅读的。

如果说,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就已经让我们看到这之间的比较和勾心斗角,那么一家子十几个孩子之间的斗争那就更是激烈。

小说《花凋》讲述了一个封建落魄遗少一家,关于小女儿郑川嫦的命运和爱情。其实在这个故事里,爱情并不是最主要的。

小说里关于郑川嫦的人物命运,爱情只是占据了其中一小半,而张爱玲真正的意图就是通过郑川嫦这样一个人物,来反应那个社会人们的生活态度,也将封建没落而腐朽的家庭生活,跃然纸上。

在这部小说里,我们看不到多么浪漫的爱情,也没有看到什么甜蜜的片刻,看到的只有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幻灭和无常。

张爱玲借着郑川嫦这个悲剧人物,通过她的命运,通过她做人做事的谨小慎微,通过她不能自我掌控的人生,向我们传达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腐朽。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人性是复杂的,尤其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生活越是艰难,就越能看到人性的方方面面。

张爱玲对人生的态度是悲观的,是消极的,但她从来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她的内心依然有一团火,只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没有来的及喷发。

其实,《花凋》里边的郑川嫦,也是和张爱玲一样,在面对一眼就能看到死的未来之后,饱受病痛折磨,被父母嫌弃,失去了爱情,失去了生命,郑川嫦忽然间知道了:从头到尾,她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而她一生被别人左右的生活,只有在死的那刻才能解脱。

小说的结尾,郑川嫦想自杀,因为她的活着已经是一种负担,没有人愿意为她的生命买单,而那种没有希望的人生,她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所以她选择了外出买安眠药,来让自己解脱。

但是活着难,想要死也难,当郑川嫦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当人们看着她犹如看见一个怪物,当她被人用嫌弃的眼光看她的时候她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不存在悲悯之心,她在笑的时候,或许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快乐,可一旦她要哭的时候,没有人陪她哭。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现实的当郑川嫦醒悟的时候,她就知道,她没办法死。连死都是一种奢侈,连死都不能自己左右,只能等待生命的垂危,感受死亡的气息,郑川嫦是悲剧的。

2、

郑川嫦的悲剧从小说的开端,从郑川嫦的父母发了点财给她修葺坟墓,就能看出。

正常的父母,不管多么穷,对于孩子都是重视的,更何况孩子死了,更是会记挂,可这对父母,竟然发财了才想起给女人修坟墓,可见他们是活的很现实的。

尤其小说的开端墓碑上写的新式悼词,夸赞郑川嫦是个美丽的女子,尤其强调了她爱静、爱父母,还写到没有人不爱她。

对于这个悼词的描述,张爱玲写道:全然不是这回事。的确,她喜欢静,她是美丽的,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所有人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小说的开端,张爱玲就很明确的表示,墓碑上写的郑川嫦的悼词,有一些不实之处,关于她的死有很多原因,她的死是值得惋惜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她,所有人对她的爱都浅薄的,在现实面前,她就是弃子。

说川嫦是弃子,这一点并不为过,在这个家里,郑川嫦就是多余的。上边有几个姐姐,下边还有几个弟弟,她的容貌不及姐姐们漂亮,再加上她喜欢静,因此,就很容易被人遗忘。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生于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作为女儿的郑川嫦是愚昧的,也是无知的。她是有一点天真和纯洁在里边的。

相比起郑川嫦的安静和随遇而安,她的姐姐们就已经习惯了斗争,喜欢了争取,所以她们就习惯了欺负郑川嫦,然而郑川嫦傻傻的把这种欺负当做恩泽,这就不是单纯而是愚蠢了。

生在这样的环境,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表面上富裕,实际上内里空空,这个家的情况却恰恰和郑川嫦这个人物一样的风雨飘摇。

树欲静而风不止,郑川嫦是个没脑子的人物,她把这世间的一切看得太过简单,她以为姐妹们,给她的衣服就是对她好,她以为她们给她推荐穿蓝色旗袍就是漂亮,她从来对家人的爱,对父母的爱不加怀疑。

这种豪无保留的信任,是一种美德,但在那个时候就是一种愚蠢。这就如浑浊的泥水里,有一群被泥水包围的青蛙,却忽然出来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蛙,那就不是美丽,而是一种罪过了。

3、

郑川嫦作为父母最小的女儿,却保持着一颗童心,天真的想着姐姐们嫁人了,她就有机会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个理想的丈夫结婚。

从她的这个心理来看,郑川嫦把一切想的太过简单了,不说这个家现在已经内里空空,不可能让她去上学,更何况,她的父母认为她现在结婚他们一家人就得陪嫁,已经没有钱在为她做打算。

没有钱是这个家庭最大的错,没有钱还假装着有钱,已经腐朽没落的社会环境里,他们一家却还依然要保持着封建社会家族的体面,这不得不说,这种体面,这种郑家女儿不能出去打工赚钱的命运,是造成郑川嫦死亡的直接原因。

有苦不能说,有泪不轻弹,郁郁不得志,长期的郁闷积压在内心,郑川嫦的肺病就是发自于心。

心结难除,病根尤在,郑川嫦的病就是这么加重的。其实作为女儿的郑川嫦内心是有压力的。

郑川嫦为什么喜欢静,是因为她从小就不被父母重视,她的姐姐们老欺负她,她没有可以倾吐的人,所以她只能静,只有静才能让她远离纷争。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家庭的不良教育,父母封建的思想,以及大宅门里的姐妹争宠,以及儿女众多的忽视,这些就是压垮郑川嫦的致命之处。

虽然家庭不如人意,但是郑川嫦知道,她和她的姐姐们一样,唯一能摆脱命运,活出自我的只有结婚。所以当大姐介绍留学归来的章云藩出现在她生命里的时候,虽然他并不是她想要的那种样子的男人,但是她还是接受了他,并且爱上了他。

章云藩的出现就像川嫦生命里的一道光,照亮了她。然而当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一场病就突然而至。川嫦得了肺病住院了,本就体质差的她,躺床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最初的章云藩对她也是极尽温柔,说好了等她病好就结婚,然而美好总是被现实打碎。章云藩最后结婚了,和别的女人,而川嫦最终活着,没有希望的死去了。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一副美好的面容,一份美好的爱情,一场突然而至的病痛,打碎了一个女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爱玲是残忍的,在小说的解决,对川嫦的死,写的极其简单。就好像她的死是那么轻,没有重量。其实这种淡漠和忽视,对死者的描述的轻,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些人的冷漠和无情

川嫦只是千万个女人中的一个,她的死固然悲痛,但比她痛的,比她惨的多不胜数,而我们能做的不是悲悯,而是自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