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代直升机直5,用木头做旋翼,总理曾多次乘坐

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完成了歼-5等机型的仿制之后,又把目光对准了正处于发展期的直升机项目,和其他系列武器一样,仍然选择以仿制加自研为主,项目代号“

旋风25”。

国产第一代直升机直5,用木头做旋翼,总理曾多次乘坐

直5直升机

直5的原型机是从苏方批量引进的米-4直升机,在50年代是直升飞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许多相关技术都是在这一时期完善的,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是一开始就能接触到米-4这样成熟的机型也是一个不错的起步平台。

国产第一代直升机直5,用木头做旋翼,总理曾多次乘坐

米-4直升机

虽然1956年就和苏方签订了仿制生产的合同,但是苏方也在对直5进行技术升级,因此具体的技术资料、图纸等直到1958年才送到我国哈飞,随即哈飞工程师开始翻译文件,绘图以及结合自身实际生产技术进行一些修改。

直5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比较实际,因为该机采用的是技术要求更低的活塞式发动机,而非刚刚成型的涡轮轴发动机,减速机构和传动部件都更加适合当时的我国。在此基础上,哈飞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技术修改,保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满足设计指标。

国产第一代直升机直5,用木头做旋翼,总理曾多次乘坐

直5直升机

最大的变化就是用钢梁木结构旋翼桨叶取代原设计,因为当时我国还无法生产出如此抗疲劳、抗拉伸的旋翼材料。旋翼具体为钢管梁和包裹着胶合板、蒙布的木质架组成,平面为矩形结构。虽说木材的硬度等不如钢材,但是木质纤维的特点让旋翼在高速旋转时能够承受住离心力,缺点就是木质结构抗腐蚀性能不太好,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

针对这一缺陷,1966年我国研制成功玻璃钢桨叶,遂将全部旋翼替换,这种新桨叶的可靠性和寿命比老式桨叶高得多。

国产第一代直升机直5,用木头做旋翼,总理曾多次乘坐

直5直升机

直5的整体布局在活塞式直升机时代比较常见,尺寸太大的活塞式发动机被布置在机鼻处,通过一根传动轴往上传递动力,驾驶舱则布置在传动轴上方,这样可以更好地操控机械,但是这种布局也意味着飞机高度较高,驾驶舱和乘员舱被传动轴分离。

直5是一种多用途直升飞机,可以用于运输、搜救、巡逻等任务,最大起飞重量7.6吨,最大运载能力1.2吨,如果采用外挂则提升至1.35吨,又或者运载11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轻装情况下可以最多运载15名。执行医疗任务时可以搭载1名医护人员加8副担架+伤员。

国产第一代直升机直5,用木头做旋翼,总理曾多次乘坐

直5直升机

通过直5,我国建立起了研发、生产直升机的工业基础,直5服役后也作为主力直升机型号大量生产,并且先后出现了客运型、林业型、搜救型、海测型等,甚至还有一款武装型,在飞机的机腹装有一座小型的12.7毫米机枪塔,机身两侧可以挂载火箭弹发射巢。

直5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我国十分重要,不仅开启了国产直升机事业,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对直升机的需求。作为当时的主力机型,该机还曾多次作为总理的专机,到各地视察灾情和工作;连原子弹实验中都有它的身影。

国产第一代直升机直5,用木头做旋翼,总理曾多次乘坐

武装型直5

除了我国装备了,我国还援助给了阿尔巴尼亚、几内亚等7个国家共计87架,也算是为我国的国际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