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将是谁?

世界人文通史


明朝是漫长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汉人王朝。在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历程中,无数贤臣良将涌现。在后世的小说和影视剧中,不少明代将领被推崇备至,如抗倭名将,带领戚家军战无不胜,保卫海疆的戚继光,后人们在呼吁保卫领土完整时,常常追思戚继光的丰功伟绩。 不只是戚继光,明代的开国将领徐达、常遇春、蓝玉,参与援朝战争的李如松等等也都很有名气。那么,明朝第一猛将到底是谁呢?

这个问题的争议自然是非常非常大的,不过笔者姑且也给出自己的拙见。在笔者看来,明朝第一猛将应当是有“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之称的徐达。徐达,字天德,和明朝的创始人,太祖朱元璋相同,他也是濠州钟离,即今天安徽省凤阳县人氏。

徐达家世代以务农为生,不过他从小就有大志向,而且“长身高颧,刚毅武勇。”体格非常不错。传说,徐达因为和朱元璋是同乡,且只比他小四岁,所以和朱元璋常常一起玩耍,关系很好,甚至有人称,朱元璋、汤和、徐达三人因为同乡,所以曾经结义。

不过,从《明史》中看,徐达二十二岁时,朱元璋是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手下的将领,于是他前往投奔,两人“一见语合。”如果二人是发小,甚至结义兄弟,怎么会史书中不予记载,而他们二十多岁相见时才言语相合,讲话投机呢。

所以笔者认为,虽然二人都是濠州人氏,但二者都是从小贫寒,恐怕没有什么机会相识相交。等到徐达二十二岁,听闻同乡在义军身居要职,所以前去投奔,而朱元璋也因为徐达是同乡,且才能出众,所以给予了重用。不久,徐达就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之首。

后来,朱元璋被孙德崖所擒获,“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这一奋不顾身的举动可以说是勇敢忠诚的典型例子,朱元璋也由此更加信任和重用徐达。后来,徐达作为前锋,跟随朱元璋南下渡过长江,攻下位于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的采石,接着占领即今天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战略要地太平。

紧接着,朱元璋的军队又攻下了集庆,这一地名当然不如它被用的更多的名字南京、金陵著名,朱元璋驻扎进集庆后,便将此地改名为“应天府”,并“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徐达被授予大将的重任后,很快便攻克镇江来报答朱元璋的信任。

徐达兵出毗陵,生擒了另一派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又在半年后成功占领了毗陵,随后,接连攻下宁国、宣城等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至正十九年(1359),徐达攻克池州,被加封奉国上将军,他乘胜追击,重重挫败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义军陈友谅手下兵马。

决定元末局势的最重要战争之一,鄱阳湖水战中,徐达也奉献了精彩的表现。面对着拥有数十艘巨舰、拥兵六十万的陈友谅,徐达身先士卒,在最前方激励将士,于是一举击破了陈友谅的先锋部队,朱元璋军士气大振。

陈友谅的舰队对徐达集中火力,徐达的小船着了火,但他奋不顾身将其扑灭,并一直支撑到朱元璋的援军赶到。徐达振奋全军士气后,又匆匆赶回应天镇守,防备张士诚的偷袭。至正二十四年(1364),徐达被封左相国,同年八月,他连克江陵、夷陵、潭州、归州、辰州、衡州、宝庆等地,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彻底抹杀。

至正二十六年(1366),徐达被封大将军,受命征讨朱元璋称帝路上最后的阻碍张士诚。徐达先是用计将张士诚所在的平江城围困,使之孤立无援,又日夜用襄阳炮轰击城中,等到城内疲惫不堪,徐达率领二十万大军冲锋,他当先攻破葑门,带领士兵在城内巷战,大获全胜,张士诚自缢而死。

一年后,徐达又被封征虏大将军,北上占领大都,将元朝时的贵族们赶回了北方。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病逝,成为了开国功臣中少数没有被朱元璋杀害的一个。史书评价他道:“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朱元璋将其称赞为“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他有谋略、善计策,本可以运筹于帷幄之中,但冲锋陷阵时,他又一马当先,勇猛无比。要论明朝第一猛将,笔者认为徐达是很有竞争力的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