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果二战从一开始就只侵略美国,胜算有多大?

风云一点通


二战伊始,如果日本真愿意“全面侵略美国”的话,那就是集体疯了,胜算为零。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分析分析。

日本人要打美国,那么一定是“鸡蛋碰石头”

日本人要打美国,无异于“以卵击石”。

大家都知道,现代战争,看似打的是战争,其实打的是经济实力。“经济强国”所占据的优势比经济落后的国家大多了,常常可以碾压,就像二十多年前美国(主导)碾压伊拉克,美国(主导)碾压南斯拉夫。

二战时期的美国,经济实力非常强,有多强?美国在1940年的GDP是两千多亿美元,而日本的GDP是200亿美元左右,两者相差10倍,这仗怎么打?

一个巨无霸和一个小矮子的战争,如果说小矮子能获胜,那真的可以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有人可能会说“战场胜负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实力”,这话我不否定,那么请问战争胜负和装备有关系吗?

肯定有关系,一场战争的胜负和武器装备的关系巨大。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为什么可以打得匈奴发出“何以为家”的感慨,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当时汉朝的炼铁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导致武器较以前更为精良。

二战时期的美国,是最尖端武器的生产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贩子”,日本人的很多武器装备相对而言都落后于美国,这仗打起来,困难肯定大,想取胜更是难上加难。就像日本人在中国大地上横行霸道,这和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先进有很大关系。

可能有人会说,武器的先进只是代表一定战力,中国还有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的案例,人的意志很重要。

没错,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大家想一想,日本是要漂洋过海,带着大军穿越8千多公里的海域,不说路上的幸苦,仅说一点,一旦胶着,补给怎么补?这么长的补给线,打不垮你,都饿死你了。意志再顽强,能抗饿不死吗?当然是很难的。

在经济实力不如别人,装备不如别人,补给线又“长之又长”的情况下,别和我谈什么意志,意志能抗住飞机来回的轰炸吗?意志能挡住饥饿吗?意志能挡住先进的武器吗?日本不是有个“玉碎计划”吗?怎么两颗原子弹就投降了?

意志很重要,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意志强的日本除了输,实在想不出第二种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要挑衅美国?为何要招惹美国?

日本哪里来的胆量敢偷袭珍珠港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个故事。

一个调皮的孩子,想要得到一些糖果,但糖果在一个壮汉身上,打是打不过的,直接要,人家壮汉不给。于是,这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偷袭和骚扰。

看到壮汉在忙,孩子悄悄过去,朝壮汉的后背就是一拳,脑袋打不上,孩子太矮。壮汉遭到偷袭后,很生气,想要追上打一顿吧,孩子跑远了。于是,壮汉继续工作,孩子又偷偷摸摸来了,这次孩子没占上便宜,但是却发出了警告:“大壮,你如果不给我糖果,我就不断骚扰你,让你无法安心工作。”

问题来了,壮汉怎么办?是答应孩子的要求,还是抓住机会把孩子狠狠教训一顿?

这个孩子就是日本,这个壮汉就是美国。日本偷袭珍珠港,并不是为了真的要打美国,为的只是骚扰,为的只是要谈判。谈判什么?自然是海域划分了,日本想要取得更多的利益,也希望美国最好不要干扰“日本侵占东南亚”。

在日本看来,珍珠港所在的夏威夷在日本和美国的中间,美国虽然实力强大,但离家很远的夏威夷,如果全面防范,有点得不偿失;如果不防,日本人就会不断骚扰甚至侵占。

日本人认为美国会就范的,他们的底气来自于曾经的经验,曾经,他们称为“天朝”的大清,被他们用一场战争打服了,获得了不少赔款,而且获得了割地。彼时的美国,在日本看来,就是经济实力强,论战争经验,实在是缺,局部的正面对战,日本人觉得完全有一战之力。

日本打错了算盘,风头正劲的美国和日落西山的大清区别太大了,一次偷袭珍珠港,美国记住了这比账,然后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至于妥协,美国是不会的,因为没有妥协的理由。

就这样,日本不断和美国发生着局部摩擦,等着美国的谈判和“认输”,就如同那个等待糖果的孩子,他幼稚地以为糖果终会得到的。

而此时的美国,一边给同盟国提供先进武器,一边派出大量的官兵,开始深度介入二战。同时,美国就像那个壮汉,不过他想的是该如何给一个教训,叫那个名为“日本”的孩子彻底载个大跟头,从此再也不敢来骚扰。

机会终于来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这个壮汉,给了日本这个调皮的孩子“两颗超级糖果”(原子弹),从此之后,日本再也不敢偷袭,再也不敢骚扰了。而且从对立者变成了一个超级跟班,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如果说二战期间,日本最后悔的是什么,估计肯定是偷袭珍珠港,因为这个代价太大了。

日本从来没有想直接找美国开战,因为他们还没完全疯,还不至于去自杀。他们曾经偷袭珍珠港,只是为了谈判,只是为了多获得一些海域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