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導言:在歷代王朝中,皇帝為了保證皇權的高度集中,除了對權臣進行權力分化之外,還對外戚干政做出了一系列的防禦。這其中,后妃干政最為關鍵。為此,“后妃不得干政”成為了歷朝歷代掌權者的“古訓”,儘管如此,在中國歷史上還是有不少的女子從後宮走向了朝堂,這其中包括呂雉,武則天,慈禧等,她們的出現,構成皇權的威脅,甚至引起了不少的動亂,導致國家的覆滅也不在少數。但是我們細細研究,並非所有走上朝堂的女性都對皇權構成威脅,比如宋朝。

有正史記載的后妃臨朝聽政者共有二十九人,僅宋朝就佔了九人,對於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共歷十八帝的宋朝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宋代垂簾聽政的女主分別有:仁宗朝的真宗劉皇后;英宗朝的仁宗曹皇后;哲宗朝的英宗高皇后;徽宗朝的神宗向皇后;偽楚皇帝張邦昌及高宗朝時兩度臨朝的哲宗孟皇后;光宗朝的高宗吳皇后;理宗朝的寧宗楊皇后;恭宗朝的理宗謝皇后;端宗朝的度宗楊淑妃。其中哲宗孟皇后垂簾聽政兩次,不過兩次分別只有一個月,聽政時間最長的為真宗劉皇后,長達十一年之久。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宋朝垂簾聽政起於仁宗朝的真宗劉皇后,據記載,宋真宗駕崩前,因為繼位者趙楨即宋仁宗年幼,所以在遺昭中尊皇后為皇太后,讓其有權處理軍國政事。劉太后是一位有才幹的女子,與宋仁宗一起處理政事,垂簾聽政十一年,功績赫赫。史學家認為她有西漢呂后,唐朝午後的才能,卻沒有他們的野心。

由此可見宋代女主臨朝聽政,共有九人十次臨朝聽政,聽政時間共計二十六年,可是卻沒有給宋朝、給趙家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且,可以說是穩固了趙世王朝的發展。這樣的情況是有其深層原因的。

士大夫對后妃干政的遏制

士大夫階層在抑制后妃擅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宋代士大夫階層的組成成分與之前歷代相比,有著最根本的不同,之前官僚主要出身於世家貴族,即門閥或門第,宋代士大夫則以寒門為主,這個政治群體只能依附皇室發揮他們的政治作用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同時,皇帝對於士大夫這一群體也是十分重視的,他們是皇帝唯一可以信賴的政治集團。士大夫往往重義輕利、以天下為己任、以維護趙宋王朝安危為己任,輔佐和幫助皇帝,甚至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制約著皇帝,主導了宋代政治的運行,後人稱宋代"主柔臣弱"是很有道理的。這樣的士大夫群體在面對后妃干政的情況。一定會加以防範,從而抑制后妃擅權。

首先,士大夫在輿論層面以及思想層面上抵制后妃干政

《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劉太后曾經問魯宗道唐朝的武則天怎麼樣?魯宗道直接說對她說,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危害了社稷。當時的劉皇后在垂簾聽政,這樣的提問其實另有深意,魯宗道毫不避諱,不加掩飾地說武則天是罪人,其實就是已經在輿論方面抵制后妃過度干政。宋朝士大夫認為:母后臨朝,足以使天下敗亂。這種誇張性的句子也給了宋代后妃們極大的壓力,從而在思想方面就十分顧忌,對一些越軌行為有所抑制。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其次,除了在思想上對后妃施加壓力以外,士大夫也會在行動上對后妃干政予以限制。

在母臨朝聽政時,如果后妃有某個舉動越軌,士大夫會及時阻止。《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了多次群臣制止后妃過於專權的事例:劉太后曾經以皇上有事為藉口,想要獨自處理政事,大臣立即阻止了她;有一次,劉太后想要在七廟設立劉氏的排位,魯宗道也及時制止了她,並對她說,如果在七廟中設立劉氏的牌位,那後代的趙氏君主該怎麼辦?還有一次,劉太后與仁宗皇帝一同孝慈寺,想要自己坐輦車先走在前邊。但是魯宗道對他說,婦人應該夫死從子。於是劉太后就立即改正了。從以上可以看出,

當母后臨朝時,士大夫會及時阻止她越軌的行為,防止其一步步爭奪權力。獨攬大權。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此外,士大夫還會在皇帝有能力處理政事之後,竭力促使母后撤簾歸政,及時的將權力歸還於皇帝

一般情況下,面對群臣壓力,以及對自身力量地認識,當皇帝有能力之後,母后會主動歸大權。但是宋代也有後妃因為貪戀權力而不肯及時放手地情況。

這時宋大夫就會迫使太后還政,宰相韓琦就曾迫使曹太后歸政於宋英宗。

宋代的士大夫階層對於維護王朝穩固有著極大的責任心,尤其是宋代宰相的權力,可以插手宮中的一切事物。為了維護趙氏王朝的根基,他們極力約束、抵制后妃干政。大臣富弼就曾經說過:劉皇后不敢座和午後一樣的事,宋仁宗可以保全陛下之位,就是因為大臣們的力量。在士大夫的干預下,宋代的女主臨朝聽政有了良好的發展。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宋代家法對後宮干政的遏制

宋代家法的嚴密,有效的抵制了後宮干政。宋代加家的嚴密主要體現在對於外戚勢力的防範,以及對后妃的自我約束上。

宋代建立後便吸取前朝教訓,認為唐朝的衰敗是后妃干政,結黨營私的後果,所以宋代制定了一套把后妃輔政納入良性運行軌道的機制。首先,宋代有完善的官僚體系制度。宋代祖制規定:母后可以在皇帝年幼或患重病的情況下垂簾聽政,但是完善嚴密的官僚體系制度,尤其是監督體制,可以對母后聽證進行很好的約束。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在對后妃的約束上,可以說是"女子之防尤嚴。"

明確規定了后妃不能與外界溝通,這樣后妃的活動範圍就十分有限,有效遏制了後黨集團的形成。

后妃干政往往依賴外戚。宋代對於外戚也有著明確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嚴禁外戚參與機要,不會予以重任。而且對於犯法的外戚子弟懲罰更甚,抑制外戚勢力的膨脹,防止其干預政事。

後宮干政往往重用外戚,很容易形成外戚集團,威脅皇權。

宋代對於外戚十分防範。宋朝宰相呂大防,就認為前朝外戚干預政事,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宋代外戚都不可以參與政事,不可以擔任文職,也不可以擔任二府(中書門下和樞密院)之任。而宋代又重用文官,二府又是宋代的中央決策機構。這樣一來,外戚根本無法接觸到國家重大政事。除了任官方面,宋代對外戚還有諸多限制,比如不能與後宮私自相見,外戚子弟犯法要更加嚴懲。

這樣一來,外戚很難形成一股勢力去影響皇權。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由於宋代,家法嚴密,尤其是對女子家法甚嚴,而且皇帝對外戚格外防範。因此後妃一般也會安分守己。 在家法的約束、以及大臣們的輿論壓力和實際行動干預下,大多數后妃都能認識到越軌的後果很嚴重,都會以維護趙氏王朝為基點出發,形成良好的后妃風範,進行自我約束。

而且宋代的后妃大多出身並不高,非官僚家庭出身的后妃就佔一半以上。沒有顯赫的出身背景,就意味著沒有強大的靠山,很難與朝中大臣相互勾結,也不容易形成外戚勢力。

同樣是后妃垂簾聽政,為何大多都引發動亂,宋朝卻能夠平穩度過?

結語

士大夫在輿論和行動上的干預、以及對與外戚和后妃的家法約束,使得后妃干政很難進行越軌行為,保證了宋朝的平穩運行,維護了宋朝利益。這在整個古代都是罕見的。當然,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已經不存在所謂的女性干政、后妃干政的行為,但對於其中蘊含的一些政治思想與精神,也值得當代人學習。


參考文獻:

《宋史》——脫脫

《後漢書》——范曄

《續資治通鑑長編》——李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