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去守護,他堅守沒水沒電的荒漠25年,只為保護千年石窟

烈日會刺痛雙眼,卻不能灼傷堅守的信念;風沙可以埋沒土地,卻不能使一顆充滿熱愛的心蒙塵

。在新疆這片土地上,一人,一石窟之間也會發生動人的故事,“守護”,這最深情的字眼,他用了25年來詮釋。


一棵樹,25年

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的一處戈壁上,有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崖壁上開鑿出的克孜爾尕哈石窟。這是一片貧瘠的荒漠,到處都是沙塵,人只要在室外站上一時半刻,就會招來一身塵土,方圓百里幾乎沒有植被,沒有水源、電力,更沒有任何現代生活設施,肉眼可見的不適合居住,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卻有一位20歲的年輕小夥子願意留下來,守著黃土風沙,一守就是25年,這麼多年來,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樹。

用一生去守護,他堅守沒水沒電的荒漠25年,只為保護千年石窟

克孜爾尕哈石窟

雖然現在看來荒涼,克孜爾尕哈石窟在古代,卻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曾經的繁華不消說,裡面保存著大量珍貴的壁畫等文物,如今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為了保護這處文化遺產,90年代初,研究院向外界招收巡查員,工資雖不算低,可條件太惡劣,來應聘的人最後都沒有留下,只有熱合曼•阿木提留了下來,20歲,正是最好的青春年華,他的全部青春和他一樣,都留在了這片黃土上。

之所以能克服如此惡劣的環境,全靠心中的熱愛與堅持。熱合曼第一次進入石窟,就深深地折服於傳統文化的魅力中,這些古老的文物在他眼中並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有溫度的,此後每一次有專家來,他都緊緊跟在專家身後,汲取關於文物、古老文化的任何一點知識。

剛開始,熱合曼的日常工作內容非常枯燥,他每天迎著第一縷陽光,巡視整座石窟,繞石窟一圈大概1.5公里,每天三圈,他年復一年地用腳步丈量這座石窟。為了給這裡添些生機,他和父親、弟弟一起種了很多樹,可氣候惡劣,日照強烈、溫差太大,最後只有一棵活了下來。

用一生去守護,他堅守沒水沒電的荒漠25年,只為保護千年石窟

剛來的時候,熱合曼也很不習慣,他住的地方年久失修,只有最基本的生活設施——一張床用來睡覺,一個爐子用來做飯,還有幾塊乾巴巴的饢用來充飢,一隻水桶用來澆水,幾本書和一個破舊的收音機,勉強充作消遣,這些就是他的全部,當然,還有屋外的那棵樹,幾乎是這裡除他之外的唯一生命體,雖然不能和他說話,卻也沉默地佇立在那裡,陪伴著他,也為他的生活帶來了生機和綠意。

第一個晚上,熱合曼躺在床上,一人在一片黑暗中,聽著外面呼呼的風聲,像野獸在嘶吼,離開了家人,他覺得心裡空空的。那個晚上,他用被子緊緊地裹著自己,縮在角落裡,盯著被風吹得嘎吱作響的門和窗戶,直到天亮。

時間久了,他也適應了。長期的孤獨,熱合曼甚至覺得自己快失去了與人相處的能力,他每天最渴望的事,就是能看到來參觀的遊客,可以幫他解解悶,無聊的時候,他只能和門口的樹說說話,他的屋子牆壁上偶爾出現覓食的壁虎,都能讓他眼前一亮。

用一生去守護,他堅守沒水沒電的荒漠25年,只為保護千年石窟

工作得久了,他對石窟已經產生了很深厚的感情,似乎這就是他生命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他的工作也在增加:因為雨水增多,他還要負責清理石窟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條道路,他清理出的泥土,已經足夠再修一條路了。

一次,新疆庫車地區因為連日來的大雨山洪暴發,山體出現垮塌,泥土堵住了洩洪口,熱合曼在發生情況的第一時間馬上打電話報告了領導,在等待搶修人員來的過程中,他心急如焚,

害怕雨水洩不出去,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他拿起鐵鍬,衝進大雨裡,挖出了一條臨時的水渠,以一己之力保護了石窟。

對於熱合曼來說,保護石窟不僅僅是他的工作職責,更是出於本心。“我沒有什麼文化,但我知道對待工作要認真,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很驕傲。”熱合曼說。因為他的守護,石窟幾十年來都沒有遭遇危險。

用一生去守護,他堅守沒水沒電的荒漠25年,只為保護千年石窟


親情陪伴

熱合曼能在石窟堅守這麼多年,離不開家裡人的支持。石窟沒有水,父親和弟弟就幫他挖井,三個人幹了好幾個月,挖了三十多米深,卻沒有一點水,各種辦法試了個遍,都以失敗告終,父親和弟弟就定期趕著小驢車,從十幾公里外的家裡給他送水。門口的那棵樹在長久的陪伴中,已經被熱合曼當成了自己的夥伴,即使水來之不易,他也要留下大半用來澆樹,自己只要維持生活就夠了。

每當熱合曼有特殊情況要暫時離開石窟,父親或者弟弟就會來代替他守護石窟,他們一直支持著他的事業,從不計較報酬。即使熱合曼很少能回家和他們團聚,也不能幫助家裡幹農活,父親和弟弟也毫無怨言,只是默默地支持著他。

用一生去守護,他堅守沒水沒電的荒漠25年,只為保護千年石窟

熱合曼曾有過一任妻子,可是妻子受不了這裡的生活環境,帶著孩子離開了他,即使這樣,熱合曼也沒有想過辭去工作,好在他又遇到了後來的妻子,剛開始雖然聚少離多,妻子仍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事業,後來更是搬過來與他同住,夫妻倆共同守護這片土地,在石窟附近土質更適合植物生長的地方種了很多樹,即使成活不易,卻仍努力堅持,力求在荒漠中打造一片綠洲。

從20歲來到這裡,熱合曼就很少走出這片土地,2007年,國家為他頒發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傑出人物”獎,他第一次走出了新疆,去北京領獎,後來談起這次旅程,他仍然很激動,表示很喜歡北京這座城市,以後也想去中國各地見見世面,當然,他不會放棄對石窟的堅守。

用一生去守護,他堅守沒水沒電的荒漠25年,只為保護千年石窟

2008年,那條唯一通往石窟的路上,熱合曼再也看不到父親趕著小驢車為他送水的身影了。因為父親去世了,去世前,父親握著他的手說:“看好國家的寶貝”。熱合曼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2009年,他又獲得了“2009中華文化人物”榮譽。

石窟是國家的寶貝,也是熱合曼的寶貝,是寶貝,總要有人守護的,熱合曼一腔赤誠,兩袖清風,任勞任怨地扮演著最好的“守護者”,從20歲到45歲,他的心不曾離開這片土地,而且以後也會一直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