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去守护,他坚守没水没电的荒漠25年,只为保护千年石窟

烈日会刺痛双眼,却不能灼伤坚守的信念;风沙可以埋没土地,却不能使一颗充满热爱的心蒙尘

。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一人,一石窟之间也会发生动人的故事,“守护”,这最深情的字眼,他用了25年来诠释。


一棵树,25年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处戈壁上,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崖壁上开凿出的克孜尔尕哈石窟。这是一片贫瘠的荒漠,到处都是沙尘,人只要在室外站上一时半刻,就会招来一身尘土,方圆百里几乎没有植被,没有水源、电力,更没有任何现代生活设施,肉眼可见的不适合居住,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有一位20岁的年轻小伙子愿意留下来,守着黄土风沙,一守就是25年,这么多年来,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用一生去守护,他坚守没水没电的荒漠25年,只为保护千年石窟

克孜尔尕哈石窟

虽然现在看来荒凉,克孜尔尕哈石窟在古代,却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曾经的繁华不消说,里面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壁画等文物,如今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为了保护这处文化遗产,90年代初,研究院向外界招收巡查员,工资虽不算低,可条件太恶劣,来应聘的人最后都没有留下,只有热合曼•阿木提留了下来,20岁,正是最好的青春年华,他的全部青春和他一样,都留在了这片黄土上。

之所以能克服如此恶劣的环境,全靠心中的热爱与坚持。热合曼第一次进入石窟,就深深地折服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这些古老的文物在他眼中并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有温度的,此后每一次有专家来,他都紧紧跟在专家身后,汲取关于文物、古老文化的任何一点知识。

刚开始,热合曼的日常工作内容非常枯燥,他每天迎着第一缕阳光,巡视整座石窟,绕石窟一圈大概1.5公里,每天三圈,他年复一年地用脚步丈量这座石窟。为了给这里添些生机,他和父亲、弟弟一起种了很多树,可气候恶劣,日照强烈、温差太大,最后只有一棵活了下来。

用一生去守护,他坚守没水没电的荒漠25年,只为保护千年石窟

刚来的时候,热合曼也很不习惯,他住的地方年久失修,只有最基本的生活设施——一张床用来睡觉,一个炉子用来做饭,还有几块干巴巴的馕用来充饥,一只水桶用来浇水,几本书和一个破旧的收音机,勉强充作消遣,这些就是他的全部,当然,还有屋外的那棵树,几乎是这里除他之外的唯一生命体,虽然不能和他说话,却也沉默地伫立在那里,陪伴着他,也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绿意。

第一个晚上,热合曼躺在床上,一人在一片黑暗中,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像野兽在嘶吼,离开了家人,他觉得心里空空的。那个晚上,他用被子紧紧地裹着自己,缩在角落里,盯着被风吹得嘎吱作响的门和窗户,直到天亮。

时间久了,他也适应了。长期的孤独,热合曼甚至觉得自己快失去了与人相处的能力,他每天最渴望的事,就是能看到来参观的游客,可以帮他解解闷,无聊的时候,他只能和门口的树说说话,他的屋子墙壁上偶尔出现觅食的壁虎,都能让他眼前一亮。

用一生去守护,他坚守没水没电的荒漠25年,只为保护千年石窟

工作得久了,他对石窟已经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似乎这就是他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他的工作也在增加:因为雨水增多,他还要负责清理石窟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道路,他清理出的泥土,已经足够再修一条路了。

一次,新疆库车地区因为连日来的大雨山洪暴发,山体出现垮塌,泥土堵住了泄洪口,热合曼在发生情况的第一时间马上打电话报告了领导,在等待抢修人员来的过程中,他心急如焚,

害怕雨水泄不出去,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他拿起铁锹,冲进大雨里,挖出了一条临时的水渠,以一己之力保护了石窟。

对于热合曼来说,保护石窟不仅仅是他的工作职责,更是出于本心。“我没有什么文化,但我知道对待工作要认真,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很骄傲。”热合曼说。因为他的守护,石窟几十年来都没有遭遇危险。

用一生去守护,他坚守没水没电的荒漠25年,只为保护千年石窟


亲情陪伴

热合曼能在石窟坚守这么多年,离不开家里人的支持。石窟没有水,父亲和弟弟就帮他挖井,三个人干了好几个月,挖了三十多米深,却没有一点水,各种办法试了个遍,都以失败告终,父亲和弟弟就定期赶着小驴车,从十几公里外的家里给他送水。门口的那棵树在长久的陪伴中,已经被热合曼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即使水来之不易,他也要留下大半用来浇树,自己只要维持生活就够了。

每当热合曼有特殊情况要暂时离开石窟,父亲或者弟弟就会来代替他守护石窟,他们一直支持着他的事业,从不计较报酬。即使热合曼很少能回家和他们团聚,也不能帮助家里干农活,父亲和弟弟也毫无怨言,只是默默地支持着他。

用一生去守护,他坚守没水没电的荒漠25年,只为保护千年石窟

热合曼曾有过一任妻子,可是妻子受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即使这样,热合曼也没有想过辞去工作,好在他又遇到了后来的妻子,刚开始虽然聚少离多,妻子仍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事业,后来更是搬过来与他同住,夫妻俩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在石窟附近土质更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种了很多树,即使成活不易,却仍努力坚持,力求在荒漠中打造一片绿洲。

从20岁来到这里,热合曼就很少走出这片土地,2007年,国家为他颁发了“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奖,他第一次走出了新疆,去北京领奖,后来谈起这次旅程,他仍然很激动,表示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以后也想去中国各地见见世面,当然,他不会放弃对石窟的坚守。

用一生去守护,他坚守没水没电的荒漠25年,只为保护千年石窟

2008年,那条唯一通往石窟的路上,热合曼再也看不到父亲赶着小驴车为他送水的身影了。因为父亲去世了,去世前,父亲握着他的手说:“看好国家的宝贝”。热合曼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09年,他又获得了“2009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石窟是国家的宝贝,也是热合曼的宝贝,是宝贝,总要有人守护的,热合曼一腔赤诚,两袖清风,任劳任怨地扮演着最好的“守护者”,从20岁到45岁,他的心不曾离开这片土地,而且以后也会一直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