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奇蹟2:蔣介石為什麼把重慶作為戰時首都?而不是成都?

抗日戰爭時期,在日寇的瘋狂進攻之下,中國南京淪陷,彼時彼刻國民黨中央政府不得不捨棄南京而將首都遷往重慶。然而問題是蜀中地域廣闊,成都又是歷代王朝退往四川之後的不二之選,比如蜀漢拿下益州之後就選擇定都成都與曹魏對抗,唐朝安史之亂當中玄宗也是選擇成都作為暫避之所,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捨棄成都,而將重慶選為陪都呢?其實主要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重慶奇蹟2:蔣介石為什麼把重慶作為戰時首都?而不是成都?

第一,重慶是山城,相對於成都的一馬平川,重慶更加立體,也就更便於防空。冷兵器時代以大刀長矛為主要武器,作戰的樣式是平面的,是線性的,成都平原上的守軍不必擔心敵軍從天而降,相反廣闊的土地還可以養活大量的人口。但現代戰爭是立體的,是三維的,在這種情況下,重慶就比成都減少了更多的受彈面積。再者,重慶四周幾乎全是層巒疊嶂的高山,這樣的山地條件多少可以彌補中國製空權方面的不足。在當時那種歷史條件下,大概也只有重慶才能夠扛得住日本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

第二,從地理上看,重慶是四川盆地的門戶,扼守長江三峽並以大巴山作為天然屏障,使得日本機械化陸軍無法突入四川,海軍也無法朔江而上,而所有這些條件,成都都不具備。日軍全面侵華以來,從華北和華東兩個方向向中國的核心地區進逼,中國大量的物資和軍需在南京在淪陷之後沿長江水道向西轉運,此時的武漢因為無險可守極易遭到日軍沿平漢鐵路的衝擊,那麼再往西只能運往重慶。而重慶與成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交通設施的完善程度,平心而論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四川的地方軍閥在重慶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可謂費盡心機,因此重慶作為一個城市的功能比成都更加完善。而此時成渝之間並未修建鐵路,如果物資從重慶再轉運至成都則是根本不現實的。

重慶奇蹟2:蔣介石為什麼把重慶作為戰時首都?而不是成都?

第三,從全國抗戰的角度出發,彼時的中央政府決不能給國人一種偏安一隅的印象。縱然成都與重慶的硬件條件相差無幾,我想蔣公也未必會選擇成都作為臨時治所。歷史上以成都為首都的政權要麼是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要麼是偏安一隅的垂死王朝,要麼就是狼狽入蜀的昏聵帝王,而對於老百姓來說,將當下政府與上述任何一種情形聯繫在一起都是對民心士氣的沉重打擊。所以,蔣介石不會把陪都定在成都,而只能是重慶。重慶傍鄰長江,便於與江漢平原進行聯繫,其影響力也更加容易輻射至其他未淪陷區。

重慶作為戰時首都不僅是中國,也是整個東亞地區反法西斯的一面旗幟。當然,重慶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軍大本營為了儘快結束對華作戰,擬定了從西安和武漢兩個方向水陸並進的方案,企圖一舉拿下重慶,佔領整個四川,可惜此時的兵力已經是捉襟見肘,因為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而日軍卻節節敗退。最後日方戰敗,重慶也因為抗戰當中的汗馬功勞而被蔣公確定為永久陪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