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从刘璋手中夺取益州之后,刘备为笼络人心、稳定局势,提拔了一大批蜀中俊才出仕为官,这项政策在刘备病逝之后仍然得到了延续。根据史料记载,仅如今的四川省绵阳市,就有九位名臣仕从蜀汉集团。其中,四人来自于绵阳市,五人来自于绵阳市下辖的三台县。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一位:王甫。王甫,字国山,蜀汉集团早期名臣,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王甫早年仕从益州刘璋,以博学多才,善于识人断物而广受赞誉,官至州书佐,刘备平定益州后转投至蜀汉集团。刘备治蜀初期,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启用了大批蜀中才俊,王甫就是在这一时期被启用的蜀中人才之一。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王甫起初任绵竹县县令,因在地方治绩突出,受到了刘备的器重,被任命为议曹从事,调至荆州协助关羽治理州郡,不久后又被调回朝中任职。王甫的最终结局堪称忠烈,跟随蜀主刘备伐吴期间不幸阵亡。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二位:王佑。王佑,蜀汉名臣王甫之子,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王甫在夷陵之战中殉职,其子王佑受到了蜀汉朝廷的照顾。刘备念及王甫的壮烈之功,命王佑继承父业在朝中任职,最终官至尚书右选郎。由于史料之中对其个人生平未做详细记载,其主要事迹和结局也不得而知。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三位:李邵。李邵,字永南,蜀汉集团早期名臣,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李邵的生平较为简单,应该是刘备平定益州后大量启用蜀中俊才时投至帐下效力的官员,起初官至州书佐从事。李邵思维缜密且品行高尚,因在地方工作出色,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被任命为西曹掾。此后,诸葛亮又将李邵晋升为治中从事,不久后病逝于任上。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四位:李朝。李朝,字伟南,蜀汉早期名臣李邵的兄长,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李氏兄弟三人,都以才略出众、品行高洁而闻名,被当地人并称为“李氏三龙”。李朝早年出任郡里的功曹,在职期间工作突出,被推举为孝廉,后迁任临邛县县令。李朝治理地方期间,勤于政务、事无积弊,深受刘备的器重,被迁升为别驾从事。不过,李氏兄弟二人的命运好像都不怎么好,李朝在追随刘备伐吴期间病逝于永安。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五位:王士。王士,字义强,东汉末年的蜀中名士,蜀汉集团早期名臣,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王士早年投至刘备帐下效力,在跟随刘备转战蜀川的过程中屡有功业,深受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器重。王士效力蜀汉期间,历任符节长、牙门将、宕渠与犍为两郡太守。王士多才,且志高性刚,在治理地方的过程中,能力出众、政绩突出,可是,最后的命运也非常令人惋惜。诸葛亮率部平定西南叛乱时,调任王士为益州太守,准备走马上任时遭人暗害。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六位:尹默。尹默,字思潜,蜀汉集团早期名臣,今四川省绵阳市人。尹默早年师从汉末名士司马徽,以博学闻名,刘备平定益州后仕从蜀汉,初任劝学从事,是劝谏刘备登基称帝的重臣之一,担任太子仆、谏议大夫等职。尹默后期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历任军祭酒、太中大夫等职,最终病逝于任上。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七位:杜微。杜微,字国辅,蜀汉集团中期名臣,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在蜀汉集团中,杜微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隐士,他早年仕从刘璋,为官不久就辞职回乡、归隐山林。刘备平定益州后,广招蜀中名士,杜微则以耳聋为由躲在家中拒不出仕,最终还是在诸葛亮的亲自邀请下才成了蜀汉的大臣。杜微在蜀汉历任主簿、谏议大夫等职,后期事迹不详。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八位:李福。李福,字孙德,蜀汉集团中期名臣,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李福才干出众,于刘备登基后出仕蜀汉,后期受到刘禅、诸葛亮等人的器重,历任县令、太守、江州都督、扬威将军、尚书仆射等职。李福后期跟随蒋琬出征时,被任命为前监军、大将军司马等职,最终病逝于任上。

四川省绵阳籍蜀汉九大名臣:四人来自绵阳市,五人来自三台县

第九位:李撰。李撰,字钦仲,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李撰在蜀汉众臣之中算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文、史、医药、占卜、机械等方面无一不通,可谓是一个博学多艺的奇人。但是,李撰为人随性、不拘小节,因此在蜀汉集团中始终得不到重用,效力蜀汉期间官至右中郎将,最终病逝于任上。

参考书籍:《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