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三国演义》中的袁绍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骑蜗牛走高速


项羽和袁绍相同之处在于:

第一、两者都是名门之后,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后随叔父项梁参加了反秦的农民起义军,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成为秦末乱世的一代枭雄。袁绍更是东汉末年老牌权贵士族子弟,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在当时军阀割据的情势下,的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第二、两者都是手握一手好牌,却被弱势的对手逆袭,最终一败涂地。

项羽无论在兵马数量、战术素养,还是占据的领土地域,都要优于刘邦,然而在战略上的刚愎自用,战术上的当断不断,用人失策,导致胜利优势一步步被侵蚀,最终乌江自刎。袁绍同样类似,当时与袁绍争夺北方的曹操,无论拥兵数量,版图格局,还是战战役形式,都处于绝对劣势,但袁绍猜忌多疑,不容许攸之策,被曹操火烧乌巢,官渡大败,从此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地,成就了曹操问鼎中原,狭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地位。

第三、两者性格都属于优柔寡断,傲慢自负型人格,也就是典型的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听不进良言劝谏,恣意妄为,项羽羞辱韩信,令其投在刘邦帐下,拜上将军,最终领兵击败项羽。而袁绍偏听谗言,猜忌许攸,令其倒向曹操阵营,献计火烧乌巢,最终郁郁寡欢,含恨而死。




茶香妙道


二人皆出身名门,名门出身之人往往过于自负,也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接纳别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让手下的人才人尽其用,自己阵营的人才都转投了敌方阵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如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初曾经说过的那番话:要说运筹建策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张子房;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之士,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任,这才是他败给我的根本原因。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冬瓜爱剪辑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愣住了,仔细想想项羽和袁绍可能有如下共同之处。

1、两个人出身显赫

项羽是楚国贵族将门之后,项羽爷爷项燕是楚囯名将,曾打败秦将李信的进攻。

袁绍出身于汝南袁氏,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2、两个人都存在妇人之仁心态

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放走刘邦,导致最后败于刘邦。

袁绍,官渡之战,由于心疼小儿子生病,不听从田丰建议,丢失进攻曹操的良机,导致最后被曹操打败。

3、两个人相貌都很英俊

项羽力能扛鼎,高大威猛。

袁绍一表人才,外表出众。

4、两个人的掘墓人都曾是自己战友

项羽和刘邦以前同在楚怀王、项梁手下为将,共破秦军。

袁绍和曹操是少年伙伴,同在东汉朝廷为官,共同讨伐过董卓专权暴政。

5、两个人都有问鼎天下机会和实力

项羽曾击败秦军主力,分封十八路诸侯,当西楚霸王。

袁绍曾占据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是实力强大的地方势力,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6、两个人都存在政治方面短板现象

项羽不成熟杀害义帝熊心,使刘邦找到了攻击项羽理由。

袁绍不接纳汉献帝,丧失了政治优势。

7、两个人不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项羽集团范增、陈平、韩信等都是出类拔萃人才,提出许多建议项羽不釆用,最后陈平和韩信投奔刘邦集团,项羽失败。

袁绍手下能人很多,沮授、田丰、张颌等等都很有水平,袁绍忠奸不分,断事不明,不善于纳谏,结果失败。


大白白野


楚霸王项羽和三国袁绍的共同之处是:一、优柔寡断,空有强大的实力,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去打败对手,给了对手可乘之机,从而被实力弱小的对手抓住时机壮大实力所打败。

二、刚愎自用,没有及时采纳谋士们的正确主张,自以为是,错失了成就霸业的大好时机。

三、外强中干,志大才疏,冲动多疑。都曾一度称王称霸,实力超强,但因缺乏才干,不够英明,错失良机,最后都没能成就霸业,不得善终。


锦凤冲霄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角度。如果把“袁绍”换成“吕布”,就逊色多了。好,开始答题: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1、有王者之实力、无王者之结局;2、都是人中龙凤,但都遇到神一般的对手;3、都缺少一点点运气。

至于细节,不必多展开,其它回答够详细的了。

1、项羽破釜沉舟、巨鹿大战之神威,震动天下。西楚霸王、人人敬畏;鸿门宴上,杀刘邦如杀一只鸡;楚汉相争,除最后一仗,其实也没输过。那怎么败了呢?

嘿嘿。刘邦,在实力够强以后,是神一样的对手。这点很容易忽略。一个简单的例子。后赵石勒,一代人杰。事迹自行百度。他亲口说:“吾若遇高祖刘邦,当南面以君事之;遇光武刘秀,则当逐鹿中原、一决雌雄”。

2、袁绍的形象,被《三国演义》大大丑化了。他不仅四世三公,而且会盟诸侯讨董卓,群雄公认的领袖。手下谋臣勇将,多如牛毛;占据大半个北方,实力超群。那怎么败了呢?

其实很难说清楚。一是曹操更厉害、更狡诈。比如抢先“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且极善用兵;二是运气太不济。胜负最关键处,许攸投降,烧了粮草,导致军心打乱,官渡惨败。

我们太习惯于,根据胜负来评点人物。这很像做股评。复盘时、总能找到涨跌的充分理由;要是预测明天呢?就基本抓瞎。其实,历史是有众多偶然的;而且“偶然中”,未必就一定有“必然”!至于咱们印象里,项羽的形象就是高大一点,袁绍总要丑陋一点;《三国》小说家言,姑妄听之吧。不必太当真。


十段2020


佳答案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



影虎微视


我不知道作者君为何要拿项羽跟袁绍相提并论,这俩人分明是一文一武。

如果非要说有何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曾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可惜他们都霸气侧漏,被狡诈恶徒给击败。

二人都出自世家。

司马迁《史记》:项氏世为楚将,封于项城,故姓项氏。

项羽祖父项燕曾为武安君,大破李信二十万秦军,与王翦六十万秦军战而败,乃楚国中流砥柱。

叔父项梁曾为楚国反秦先锋,亦是楚国中流砥柱。

项羽接过其叔父反秦大旗,在内有宋义、楚怀王,外有二十万秦军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先尊怀王为帝又杀之。

可惜项羽大肆拉拢六国贵族,又太相信自己的兵力,在不断的战争中丢掉民心,损兵折将又无新鲜血液输入,最终兵败如山倒。

袁绍同样出自世家,四世三公,家世显赫,以文传家。

袁绍弱冠为濮阳长,后守孝六年,接过党人反抗阉宦的大旗,虽然借何进之手除掉阉竖却引来董卓的虎狼之师。

袁绍为反董联盟盟主,这点跟项羽很是相似。

而后并韩馥,吞公孙瓒,一统河北。

袁绍同样是世家的代表,反而都不太注重民生与新鲜血液,在内斗中败给曹操。

说到二人的敌人,也都很相似。

刘邦以无赖之名传世,因善用人而崛起。

曹操顶着阉竖之名,以唯才是举奠定自己的基业,也正是靠着会拉拢人而打败曹操,一统中原、河北。





绣衣老王


我是沙滩阳光飞,很高兴和朋友们探讨项羽和袁绍这两位历史人物。

项羽和袁绍,都是一代枭雄,虽然一文一武,都出自世家。

项羽,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是一个有英雄情结的人。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曾经指挥了巨鹿之战等几场浩大的战役,并且取得胜利,最后在楚汉战争中兵败自刎于乌江。

宋朝的李清照曾有诗赞美他的英雄气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诸侯世家。是三国权臣,军事家,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自封十八路诸侯的盟主,统一河北,最后,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在那个命运多舛,诸侯争霸,狼烟四起的年代,项羽和袁绍虽然都是一代枭雄,拥有雄厚的实力,拥有百万大军,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画上了句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沙滩阳光飞


说实话,这两人不同点远远大于相同点,如果一定要讲共同点,讲几点无关痛痒的吧:

一、祖上都是显赫贵族。袁绍四世三公,项羽则是名将之后。

二、都曾是一方诸侯,而且都是自封的。袁绍自封大将军,项羽自封霸王。

三、都从巅峰迅速陨落。袁绍汉末曾经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文臣武将如云,具备问鼎天下的第一实力,但是由于自身无能,官渡战败后很快就挂了。项羽也是,曾经有能力一统天下,但由于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被刘邦逮到机会,兵败自刎乌江。

四、都爱老婆。袁绍出征带老婆,项羽也有这嗜好。

五、政治能力都比较低。袁绍更多的依靠祖上的声望取得政治地位,自身的政治能力一般。项羽靠军事起家,在政治上简直就是一塌糊涂,离开了范增后,项羽很快就走下坡路了。

六、都好面子而犹豫。

曹操评价袁绍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反观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创造了各种军事奇迹。而袁绍在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被曹操打败,两人军事能力真是天上地下。袁绍为人比较阴险狠毒,项羽虽然也狠,但光明磊落。


博士祭酒张大帅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每当新旧王朝交替,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总会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绝伦的故事,让人可歌可泣。这些历史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构成了含括中华五千年悠扬历史的一幅画卷。他们之中无论最终是兵败身死,还是功成名就,都为时代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为何起义军中最开始有着种种优势,彷佛天时地利人和都兼顾的人物,总是免不了败亡呢,这应当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何等英雄了得。民间更有将不过李,王不过霸之说。他出身名将项燕之后,武艺超群,在楚国贵族中更是一呼百应,万人景从。起兵后,他屡战屡胜,巨鹿之战,更是以少胜多,大败章邯,坑杀四十万降将,从而天下闻名。可是后来他刚愎自用,不听范增之言,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终成大患。名将韩信本来追随项羽,奈何项羽不能识人,致使韩信转投刘邦。后来项羽不知变通,机械般地遵守鸿沟协定,致使良机错失,最终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遗憾千古。

不同时代却有相似的悲剧,东汉末年,盘踞河北,一门四世三公的袁绍,起兵抗衡董卓,聚集十八路诸侯,被推为关东联军首领。先夺青并二州,又在易京之战中击败公孙瓒,统一河北,如日中天,天下英雄望风披靡。可在官渡之战,因他不听田丰之言,执意要战,又因他刻薄寡恩致使许攸转投曹操,最后被曹操奇袭烧毁袁军粮草,终于以多对少却大败收场,只得以八百骑逃回河北,从而遗笑千年。

袁绍和项羽的失败从本质上看是有共同性的,二人皆出身名门,名门出身之人往往过于自负,也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接纳别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让手下的人才人尽其用,自己阵营的人才都转投了敌方阵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