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慈禧墓被盗一案?溥仪接受日本给予的伪满洲国皇帝是否与此有关?

小小杂家


关于孙殿英盗墓

1928年7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封锁了清东陵,接着变盗挖了慈禧和乾隆两座陵寝,获得宝贝无数

讲真,对于孙殿英行为要加以谴责,古话说挖人祖坟断子绝孙,有相关法律,完全支持法办孙殿英。这一点,个人支持溥仪,无关他的身份,孙殿英挖的是他家祖坟,老蒋当时就该对孙殿英进行惩治,即便当时法律不全,也要在道德层面进行惩治,按照早期规矩办。被破坏的坟茔也要加以修缮回复,妥善处理

至于孙殿英后续活动,什么送九龙宝剑、西瓜翡翠、夜明珠、大批黄金珠宝等给老蒋、宋子文、何应钦、阎锡山等实权人物的分赃行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反过来说,那个年代,孙殿英盗墓行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早年他都不知道挖了多少了,只不过清东陵相对于以往的,大了些

从历史角度考虑,个人情愿他多挖一座近代清陵,而放弃其它墓葬

这倒不是个人对清朝有什么成见,而是因为近代清陵,属于新墓,那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流传出来,但其它墓葬就不一样了,新的也就罢了,那些几百年上千年的,挖一个就相当于湮灭一段历史,还能指望孙殿英这盗墓贼保护文物?即便他想,也没那技术

举个例子,如果卧虎地秦墓被他挖了,我们现在又如何知道秦朝那些典籍呢?传世资料根本就没记

关于溥仪和伪满洲国

首先表明观点,有没有孙殿英事件,溥仪都会成为伪满洲国皇帝,这一点早在其立志光复大清就已经决定

溥仪在紫禁城长大,他什么时候开始立志光复大清并不清楚,不过据其自传,当年居住皇宫之时他就在有意识的转移宫中资产,为以后光复大清筹备经费。据记载,溥仪通过溥杰等人以赏赐为名,一年多时间转移精品书画2000多件,里面有王羲之父子墨宝,有司马光《资治通鉴》原稿……

想光复大清,国内是没办法的,溥仪尝试过拉拢各色人马,但能帮他成势的,没有一个,他能依靠的,也只有国外势力,而能给他直接“帮助”的只有日本

1924年11月,溥仪进入日使馆;1925年2月,在日本护送下,溥仪进入天津日租界

期间张作霖曾拜访过溥仪,行君臣之礼,恳请他和日本断绝往来,邀请其去东北,给他修个皇宫住,但溥仪拒绝了,溥仪知道即便张作霖给他磕头,但也并不支持他光复大清

所以,有没有孙殿英,溥仪都会听日方安排,双方“郎情妾意”,伪满洲国,等时机罢了


灵石蕴珠宝


1928年7月4日,这一天对于已经宣布灭亡多年的大清来说可谓是灾难性的。这一天军阀孙殿英带领着军队用炸药炸开了清东陵埋葬慈禧的陵墓,并将慈禧陵墓里的随葬物品洗劫一空,之后,孙殿英手下士兵还将慈禧尸骨扔的七零八落,这让当时的晚清遗老遗少们非常难堪!

尤其是末代皇亲溥仪,虽然他当时已经不再是满清的皇帝,但对于满清的遗老遗少们来说,溥仪还是他们的“精神领袖”,毕竟是他们曾经的皇帝。而溥仪在得知慈禧陵墓被孙殿英盗抢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但由于手中没有权利和军队,也只得对此事忍气吞声,派了几个人去收拾了慈禧的尸骨,私下里只能作一幅画用以发泄心中对孙殿英的不满!


溥仪本想着就这样窝窝囊囊的过一辈子了,然而不久后,日本人策划建立伪满洲国,为使自己建立的伪满洲国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日本人将溥仪接到新京并扶持他为伪满洲国的皇帝,而溥仪对于日本人这样的安排也欣然接受!

那么,溥仪接受日本人给予的伪满洲国皇帝跟慈禧墓被盗有关系吗?

我觉得应该是有一定关系的,在那个战乱年代,溥仪无权无势,自己祖坟被人挖了也是束手无策。而投靠了日本人也就相当于自己有了靠山,再也不怕别人欺负了,在这个基础上,溥仪甚至还幻想着日本人能帮他“兴复清室”,但是溥仪却没想到他在日本人眼中只不过是个任他们摆弄的傀儡而已,利用完了就会扔掉,白白背负了一个汉奸的骂名!



慈禧因为太过奢侈从而导致死后也不得安身,最后落的身首异处,而溥仪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心而背负汉奸的骂名,在我看来他们两个人的结局都是活该,大家认为呢?


唐古看今


溥仪最后和日本人勾结,确实和孙殿英盗东陵有关。

1928年7月4日,军阀孙殿英因为粮饷不足,军心不稳,于是盗挖清东陵的慈禧、乾隆两座陵墓,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东陵盗案。东陵盗案发生以后,受到打击最大的无疑是清室成员,包括溥仪在内的清室要员一面派人赶去东陵收拾残局,一面上书蒋介石要求严惩盗墓者。

由于东陵盗案影响很大,除了清室成员外,很多社会团体也对孙殿英提出控诉。媒体也是纷纷跟进,此事闹的沸沸扬扬。蒋介石命此时控制河北的阎锡山严查此案。阎锡山不敢怠慢,派出大将商震负责此案。并很快各种线索都指向了了孙殿英,他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孙殿英见事情闹大,于是拿出盗墓所得的宝物进行打点,据说他先后向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戴笠、徐源泉,商震等人进行行贿,加上孙殿英手上毕竟有上万军队,也是一个实力派,没有人真的愿意和他撕破脸,所以最后此案风声大雨点小,只把孙殿英手下的部分人员抓了起来。

这么一个糊弄人的结果对溥仪打击很大,他认为自己不是皇帝没了权力以后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从此复辟的念头越来越强。而此时唯一能在复辟之事上帮忙的也只有日本人,所以溥仪选择了和日本人合作,最终心甘情愿去了东北。

只不过溥仪没想到的是,日本人只是拿他当傀儡,在东北还是一点实权都没有,继续受气,也是始料未及吧。


不沉的经远


1932年,溥仪答应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

要知道,伪满洲国是日本人为了实现分裂中国的阴谋,在东北建议的伪政权。溥仪和日本人合作,等于做了汉奸,这自然让国人不齿。可是也有人说,他之所以会这样,和“清东陵盗宝案”有一定关系。是因为国民政府的做法让他心寒。那么,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吗?

(溥仪旧照)

溥仪是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

虽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但他的命运却得到了不少人同情。

一方面,溥仪做皇帝是身不由己。

溥仪能做皇帝,和慈禧有关。

1908年,光绪帝病重,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

但光绪帝无子,因此谁来继承帝位,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把持军政大权半个世纪的慈禧,为了能继续统领朝政,下令把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养在宫里。

光绪去世后,在慈禧的安排下,溥仪被过继给同治帝。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顺利地继承了帝位。

3岁的溥仪被父亲载沣抱到龙椅上,望着满朝文武,和高大空旷的殿堂,只觉得恐慌,于是啼哭不止。

可见,溥仪做皇帝,不是他做的主。

另一方面,溥仪不做皇帝也是身不由己。

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在袁世凯和革命党的斡旋下,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清王朝宣告结束。

此时,溥仪6岁,依然是个孩子,所以溥仪不做皇帝也是身不由己。

(溥仪和弟弟)

民国时期,溥仪靠着北洋政府每年提供的400万生活费,在紫禁城里过得还算安逸。

如果北洋政府能严格地执行《皇室优待条件》,溥仪还是可以不问世事,关起门来,继续做紫禁城里的小皇帝。

然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正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候。就算是政府总统,也好比零时工,说换就换。在这种情况下,溥仪的生活自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溥仪11岁的时候,张勋复辟,溥仪浑浑噩噩被推上帝位,接受众人跪拜。

不过,溥仪只做了12天皇帝,就因为失去支持,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在这之后,溥仪受英国人庄士敦的影响,一度想出国,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大家的反对,最终只能作罢。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他不仅软禁了曹锟,还连逼带吓地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溥仪自幼长在宫中,他一直认为紫禁城就是他的家,哪里知道会有被赶出家门的这一天。可是北洋政府却毫无作为,不仅不给他做主,就连半句安慰也没有。

惊惧中的溥仪,始终认为留在北京是件极为危险的事,所以在1925年2月逃到了天津,住进了日本租界的张园。

(溥仪在打高尔夫球)

在天津这段日子,溥仪很得日本人的礼让。尽管不断有满清遗老来哭求“匡复社稷”,又有军阀多与之交往,但溥仪深知自己无权无势,根本没有可能复辟。

1928年,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一事震惊全国。

孙殿英早就听说慈禧和乾隆的地宫中藏有大量的金银珠宝,所以他在马兰峪剿匪时,便起了盗墓的心思。

孙殿英为掩人耳目,对外宣称要军事演习,对清东陵一带进行封锁。

一切工作就绪后,孙殿英便使用炸药等,强行将慈禧和乾隆的地宫打开,将地宫中的一应宝贝尽数卷走。

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

最生气的当然是满清遗老和溥仪,因为这可是赤裸裸地被掘了祖坟啊,这得是多大的羞辱!

溥仪还特意在回忆录中写下了:“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所以,溥仪和满清遗老多次向国民政府交涉,要求务必严惩孙殿英。

(清东陵盗宝)

可是,孙殿英是个顶滑头的人。

一方面,他四处贿赂政党要人。比如乾隆的九龙宝剑,他就被送给了蒋中正,慈禧嘴里的夜明珠则送给了宋美龄,金玉西瓜则献给了宋子文……

都是价值不菲的古董,这些人受了贿赂,自然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并不认真查办。

另一方面,孙殿英又扯了一通家仇国恨。比如他说他家祖上三代皆被满清权贵所杀,他不得不报仇革命。

他又说,满清入关大杀汉人,兴文字狱等,像吕留良等死后,都被开棺戮尸,他这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总之,他把自己的盗墓行为,粉饰得就是为国为民。

所以,面对溥仪的一再告状,蒋中正并不重视,孙殿英也继续逍遥法外。

溥仪这时候才意识到,唯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兵权,一切都只能任人欺负。

就在溥仪认清事实后,日本军官土肥原贤二找到他,表示愿意扶持他做皇帝。

在溥仪看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所以一口就应承了下来。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所以说,溥仪答应做伪满洲国皇帝,孙殿英盗墓应该是他做决定的催化剂,是压垮他小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不是让溥仪下定决心,与日本人合作的唯一原因。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清史稿》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孙殿英驻扎在清东陵附近,因为部队长期没有发饷,因此把主意打到慈禧墓。其用老石匠带路,采用暴力爆破的方法,盗取珍宝,毁坏慈禧尸身。引起满清遗老的愤慨和社会各界的谴责,使很多国宝文物流落海外,本应处于极刑,却以贿赂得免。满清遗老和溥仪看到慈禧尸身的惨相,都痛苦流涕,但又无可奈何。因此,溥仪接受伪满洲国皇帝的位置,当然也有此事的刺激。他最初接受皇位的时候,还颇有热情,最后发现无论什么召令,都是日本人事先拟订的。以后,就只能签知道,同意几个字。直到退位,被苏联俘虏。


子不语乎


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比较强的人,生前便手握大权,生活奢靡,为给自己办寿宴,不惜挪用军费,所以死后应该也是陪葬品数不胜数,招来觊觎。

而溥仪做伪满洲国的皇帝,表面与日本交好,实际也是为了借助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以达到他光复大清的目的。

所以,二者应该是没有太多关联的。


薄暮归晚


个人认为没有关联,毕竟慈禧是溥仪皇帝的母亲。1928年7月4日,军阀孙殿英为了筹粮饷以进行军事练习为由强行进驻了清东陵,进行了一场光明正大的盗墓。当时溥仪还在东北,刚刚接受了日本成立伪满洲国的想法,但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悲愤欲绝,恨不得立马杀了孙殿英,因为孙殿英盗的就是慈禧太后的墓,这位溥仪皇帝的母亲。嫉妒愤怒的溥仪回去后就开始策划刺杀孙殿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