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與普通士兵對抗是否真的和砍菜一樣?

米斯特庫


古代戰爭時期,實打實從戰爭裡走出來的武將,以一敵十,不算誇張。只不過這種場景不常見。

史料裡記載的古代武將通常都是身高八尺,膀大腰圓,膂力過人。沒有這種特殊的體格,真當不了將軍。


而很多歷史時期的士兵,素質卻都差強人意,原因很簡單,原本就都是食不果腹的農民才去參加軍隊的,平時也未必能得到良好的訓練。

但是實際上從春秋時期,諸侯國就開始刻意培養“特種兵”,比如齊國的技擊勇士、魏國的魏武卒、秦國的銳士,等等。

這些部隊的規模往往不會太大,因為要保障這樣的軍隊的兵員素質,代價非常大。至少你得讓他吃飽吧?古代練武是件奢侈的事情,因為平時練武、訓練,能量消耗巨大,要充足的糧食供應,這些人既不能去幹農活,還要每天大量消耗糧食。所以能保障這樣的軍隊,一般的小諸侯國士沒有這個實力的。

但是話說回來,將軍用得更多的是腦子,而不是充在最前面跟人廝殺,雖然存在這樣的先鋒武將,比如典型的霍去病、李世民、常遇春等等。但是風險太大,如果遇到混戰,很難確保安全。


霍去病最擅長的就是輕裝突進,發動“閃電戰”,給對方措手不及,他每次都是充在第一個,“冠軍侯”就是這麼來的;

李世民最擅長的就是讓軍隊先上,他躲在一邊看地方破綻,就那一瞬間的功夫,他立刻帶領玄甲軍衝破敵人的薄弱環節,徹底打破敵人的陣型,每次李世民也是衝在第一個,雖然危險,但是獲益巨大;

常遇春喜歡“浪戰”,哪裡兇險往哪裡衝,他一旦衝過去,形勢也就跟著一片倒。

所以說沒有點真本事,不能以一敵十,這三位誰都下不了戰場。


但是在《三國演義》裡,我們看到的打仗場面似乎簡單得不得了,好像就是兩個武將騎著馬互相通報姓名之後,便開始互砍,旁邊的士兵都在助陣加油。

似乎根本不需要排兵佈陣,也跟兵勇多寡無關。只要一個將領把對方的將領頭顱砍了,就贏了,對方立馬收兵敗走。

這種打仗的方式如果真的存在,也是存在於春秋以前的史書裡。《三國演義》畢竟士小說,表現戰爭場面,裡面還是摻雜了很多的戲曲因素。在舞臺上,這種武將隊武將的方式似乎更方便突出主角。

但是有意思的是,日本人被《三國演義》坑了好多年,基本上日本戰國時期,最流行的打仗方式就是武將一對一單挑,也就是著名的“一騎討”。


兩將對陣,上來就掄圓了吹牛皮,手下不斬無名之輩,報上姓名。我是某某某,祖上是誰誰誰,曾經在哪場戰鬥裡砍過多少人頭,等等。等吹到沒話題了,掄起刀就上去互砍。誰砍贏了,對方就得整體認輸。

結果到了萬曆年間朝鮮戰場上,日本軍隊和明軍對上陣了,一個“金甲倭將”牛氣哄哄地要對陣明軍主將李如松,要和他單挑,結果在那嘰裡呱啦一通,明軍根本聽不懂他在叫什麼,結果一箭就把他射穿了。


炒米視角


我來回答:這種情況有,但是非常罕見,名將不是時時有的!

我們看歷史劇,往往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將軍帶兵打仗,一旦帶兵衝入敵陣,往往以一當十,敵方的小兵猶如大白菜一樣,任由將軍砍伐。那麼現實中,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面對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仍然可以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嗎?

古代行軍打仗的將軍有些可能是關係戶,計謀不過關,但是體格大都異於常人,要不然他也當不了將軍。我們看古代十大名將,除了孫臏以外,其餘人都是武藝超群,體格強健,智謀無雙。當然還有很多沒能列入名將序列的將軍,或許是智謀不足,但能常駐兵營,體格必然異常。

要問與普通士兵對抗是不是像砍菜一樣,倒也有點誇張了。因為但凡是人就有體力極限,就算真的砍菜,砍多了也得歇一歇。所以再厲害的將軍,被普通士兵重重包圍也是會死的,說好聽了就是力戰而竭,說不好聽就是被圍毆致死。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例子,比如西楚霸王項羽,要說就上那麼百十個人,可能都不夠他殺的。可對付項羽這個量級的人物,劉邦不可能就派百十個人來,人海戰術直接上,大軍圍得水洩不通,項羽突圍無望,羞於渡江而逃,烏江自刎。

再比如,三國期間的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正史中也是因為和自己的軍隊走散了,被魏軍八百士兵圍起來,亂劍插死了。

最搞笑的當屬明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錦衣衛不用多解釋了,單兵作戰能力超群。更何況還能熬上指揮使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國安部部長了,司令級別的人物。死相特別慘,是在朝堂之上被一群文弱的文官,群毆致死,毫無招架之力!

當然這是歷史留名的人物,更多沒有名氣的將軍,其實也就比常人厲害一點而已。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都能活活咬死錦衣衛指揮使,更何況戰場上,對面再弱也是佩戴甲冑手拿槍劍的人,不可能乖乖站在你面前給你砍。所以這些比較能打的武將對付普通士兵的確不算困難但是絕對不可能像砍菜那麼輕而易舉,超過一定數量的士兵,就是再普通也能把武功高強的將軍耗死。

不過我們古代的將軍不是所有人都身先士卒,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就比如韓信、孫武、左宗棠、陸遜這種儒將,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這一類將軍可能還不如普通的士兵,靠的是頭腦,真拉到前線沒準幾個回合就兵敗身亡了。

說白了將軍就是手下士兵的精神寄託,為什麼項羽五千兵馬就敢和幾萬大軍硬碰硬,那就是因為項羽太厲害了。對面武將看到項羽就先慫了三分,都說將慫慫一窩,精氣神都沒了,根本不是楚軍對手。很多戰役因為將軍先死了,樹倒猢猻散,能打贏的仗也沒信心打了。

最有名的當屬長平之戰,趙括雖然被後人冠上了“紙上談兵”的頭銜,其實他的武力值還是可以的。被圍困多日後,他帶兵突圍,英勇殺敵,結果被亂箭射死,他一死,四十萬趙軍群龍無首,投降了,最後慘被坑殺,由此可見將軍是很重要的。

所以古代將軍要麼就是殺的人多還不容易死,能征善戰,能打能抗,能夠和士兵一起攻伐陷陣的現實領袖,要麼就運籌帳營之中,雖然不能在前線那樣熱血拼殺,但是利用計謀,活用客觀天時地利取得戰爭的勝利,是為精神領袖,這樣兩個類型將軍都不會在戰爭中輕易死亡,能夠發揮出手下士兵的最大潛力。

當然像霍去病、白起、關羽這種又能打又有謀略的武將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話說回來,古代當兵的人要麼是食不果腹的窮人,要麼是被強行徵兵去前線的,幾乎沒有人接受過正規的訓練。戰鬥力談不上多麼厲害,碰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當然不是對手,車輪戰的話,我相信一般在前線打仗的將軍連斬數十個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如果一哄而上的話,我估計歷史上沒有幾個武將能頂得住。有人可能說項羽不是以一當百全部宰了嗎,但是咱們中國上下五千年不也就這麼一個項羽嗎。

但是影視劇裡拍出來可能給人一種錯覺,什麼轉著武器抵擋箭矢,什麼一棍子把人打出十幾米遠,什麼身受數箭數槍,千瘡百孔還能自由穿梭衝殺敵軍之間,甚至還有左腳右腳顛倒著踩往上飛的,一躍上樹的,等等諸如此類的情節,都是錯誤的。

毫不誇張的說古代的將軍也都是腦袋掛在褲腰帶生活的,說不定哪天就死在戰場上了,即使功成名就,幫助別人打下了天下,也可能面臨著兔死狗烹的命運。

總體來說,古代將軍的身手一般都不錯,但是遠遠沒有到達殺普通士兵和砍菜一樣簡單的程度。就像一群土狗圍攻一隻老虎,老虎實力固然強悍,但即使取得勝利也不可能毫髮無傷,我們還是別被影視劇帶跑偏了,現實生活往往比藝術作品殘酷的多。

所以,大家也別幻想著能穿越回過去當將軍,就我們現在的體格,回到過去的戰場上,那就真成了人家將軍砍的菜了……


楊角風發作


我是有歷史,我來回答。

將軍是個很高的軍銜,一般當了將軍就很少上陣廝殺了,體力自然就會下降。但也有一些極個別的,當了大將仍然在一線衝殺的也有。

舉幾個南北朝的例子。

1.東魏大將高敖曹。喜歡在一線衝鋒,河橋之戰中部隊被敵軍打散,他單槍匹馬落荒而逃,敵軍追至,他被一個敵兵刺殺。可見面對普通士兵並沒有多大優勢。

2.北齊名將斛律光,騎射技術數於頂尖水平,號稱落雕都督。北齊後主忌憚他,把他誘進宮中,派了一個叫劉桃枝的力士,一個人就把斛律光勒死。

3.西魏大將王思政。河橋之戰陷入重圍,下馬作戰,用長槍搏鬥,中刀血暈。沒有什麼力殺數人的戰績。

4.南梁大將柳仲禮,侯景之亂中率兵平叛,與敵兵交戰,被人揹後偷襲,一槍刺中肩膀,當場喪失戰鬥力。

綜上可見,武將雖然一般來說騎射技術較好,或者力氣比常人大一點,但在戰場上面對敵方士兵,單對單或許有一點點優勢,但基本上擋不住對方兩人或者多人圍攻。


有歷史


除了個別少數儒將,古代的武將大都有兩下子。有些還是超級大殺器。虐小兵如砍白菜。

第一,與普通士兵相比,武將大都武藝高強。

武將的來源有三種

一種是世襲的職位。也就是所謂的將門之後。這種武將大都有家學淵源,包括軍事指揮和個人武藝。


比如三國的馬超,他們家世代都是武將。馬超的武藝自然超群。

隋唐的武將,大都是軍事世家,基本都來自關隴軍事貴族。這幫人從小就狂練武藝。

唐朝大將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韓擒虎在自己頭上放一個鐵環,讓李靖騎著馬用長槍挑鐵環!這時玩命啊,武藝能練不好嗎?

明朝的戚繼光就更牛了,十四歲繼承祖業當了將軍!他的武藝,怎麼說呢?箭不虛發!

另一種,就是戰場上殺出來的。

能從小兵一路殺到將軍,戰鬥力當然不用說了。


關羽張飛,平民出身,能成就大業,全靠一身好武藝。

宋武帝劉裕,貧民出身,曾有過一人單挑千人的壯舉。

岳飛出身農家,32歲官封節度使,只因為神勇無敵。

最後一種是武舉人出身。

唐代開創了武舉制度。名將郭子儀救出身武舉。能考上武舉人,武藝最少是全國五十強吧。

而大多數小兵,都是普通農民,根本沒有經過訓練,當然不是武將的對手了。

第二,武將的裝備比小兵好得多。

一般武將都有鎧甲。有的還會身披重鎧,就是穿兩層鎧甲!


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都不好使,武將當然猛了。

小兵則可憐的多。我國古代的軍隊,披甲率很低。最多百分之三十就了不得了。絕大部分小兵是沒有鎧甲的,就算有鎧甲,質量也不能和武將的相比。


上將噯福斯


還真的是和砍菜一樣,武藝高強的人都是刀刀奪命,幾十個人也就幾十刀的事,只要你還有力氣就可以繼續砍。不像赤手空拳,打一拳打不死的又可以再打。


項羽力能扛鼎,一杆槍長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能單手使出“單手十八槍”。曾以一人之力斬殺殷通衛隊近百人,殷通的整個郡府上下嚇得趴在地上都不敢起來,在鳥江邊更是獨自斬殺數百人。

趙雲在曹軍中七進七出,很難想象不砍人像砍菜一樣怎能在近萬人中殺得七進七出。

當然有一杆槍一匹馬是很重要的。一杆槍近三米長,使起來敵人不易近身。有馬容易跑,可以一邊衝一邊殺,即使被圍了,用槍使勁輪幾下,普通時士兵是很難招架的。加上不去削鐵如泥的兵刃,輪一下幾個,輪幾下十幾個,想圍都圍不住。只要不是圍得水洩不通就好。


在古代打扙不像現在架那樣子拿匕首或者空拳。現代即使你再歷害,拿著匕首也很難一刀斃命,殺傷力有限。打不過的想跑,也能把你的腿跑斷,空手的更不用說,。

古時打扙將軍都騎馬,打不過的可以跑,跑到敵人薄弱的地方再打,這樣反覆衝殺,人頭也就砍出了不少。

所以在古代曾通士兵就像韭菜一樣被割還真不是吹的,要不將軍怎麼帶兵打扙。


史來快克


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飛簷走壁,還是如項羽那樣砍人如剁白菜似的。不好意思,我覺得是武俠片看多了。

三國演義整出了十大武將排行榜,看得是挺過癮的,特別是小說裡的呂布、關羽、馬超之流,東一刀、西一槍,如果是棋逢對手,基本上要大打三百回合。但是我也沒看到什麼具體招數,要麼咔嚓一刀就斬首,要麼嗖的一箭便斃命。

所以,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的身手並沒有傳得那麼邪乎,因為他們也始終是個普通人。

宋國第一勇士:南宮長萬

正史上倒是記載了這麼個人物,南宮長萬。他是春秋時期的宋人,是當時宋國的第一勇士。本來憑藉著一身本事,在宋國很是受人尊敬。然而乘丘之戰後,這一切榮譽就成了往日煙雲,他的人生從此是一落千丈。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南宮長萬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來自魯國的魯莊公和他的車右顓孫。這裡插一句,戰國之前的國君幾乎都要上戰場作戰的。哪怕是我們的周天子,有時也不例外,例如被鄭國射了一箭的周桓王,當然還有被楚人射了一箭的宋襄公。

諸侯第一勇士:魯莊公

我們先來看看魯莊公的個人武力指數。乘丘之戰中一箭射中南宮長萬,後來與齊桓公柯地會盟中,又用匕首挾持齊桓公逼他退地。而那個曹沫還是曹劌的,只是個助手,真正的刺客是魯莊公。無可非議的是,魯莊公在春秋諸多國君中戰鬥力是首屈一指的,力量和箭術堪稱一流。

南宮長萬中箭後,魯莊公的車右顓孫就將其生擒。宋國的第一勇士都被活捉了,還有誰敢上前?就這樣,宋國慘敗。南宮長萬被釋放回國,宋國人將失敗歸咎於他。就連宋閔公都當面羞辱他:“以前我敬你是第一勇士,現在你只不過是魯國的階下囚,我不會再對你另眼相待了!”南宮長萬因此懷恨在心。

徒手顛覆朝政

話說回來,浮躁的宋國人在譏笑南宮長萬的時候,忘記了一個事實,他依然是宋國的第一高手!於是,南宮長萬在忍受了一年後,終於出手了。首先,在蒙澤殺死了宋閔公;接著,回到宋都,在城門口遇到宋大夫仇牧,徒手殺之;最後,來到宮中,又殺死了太宰華父督。可笑的是,當時那些宋國貴族無論敢阻攔他,紛紛逃亡,一個多月後,藉助曹國的軍隊才將南宮長萬驅逐。這就是一個高手的力量,可以顛覆朝政。

南宮長萬逃亡到陳國,陳國收到宋國的好處後,同意將其交出來。然而,陳國人面對這樣的高手,也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陳國想出了美人計,將南宮長萬灌醉,然後用犀牛皮將他包了起來。而到達宋國的時候,宋人發現,酒醒後的南宮長萬已經將犀牛皮都掙破了,手腳盡露在外面。請問,這力量得有多大?

古代武將的個人戰鬥力評判指標:力量、箭術

南宮長萬作為宋國的第一勇士,可徒手連續殺死幾人,無人敢擋,還能掙破犀牛皮。 他並沒有傳說中的武打招式,有的只是足夠強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不可否認的還有百步穿楊的箭術,例如魯莊公,還有楚國的神箭手養由基。

其實,哪怕是戰國殺神白起,我們也沒有看見他個人作戰有多厲害。所以,古代頂級將領可以用箭術將敵人嚇退,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力敵數人,當然,如果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兵器,可能戰鬥力還要上升。但是,要說他們進入敵營,如入無人之境,或者是砍士兵如同切菜一般,那就只能呵呵了。您認為呢?


讀春秋思無忌


古代武將,相比普通士兵,肯定是有相當大的優勢的。我想應該是在拳臺上,泰森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吧。

1、因為,古代戰場武藝不高強,根本做不了將軍。

古代戰場,冷兵器時代,生死相搏,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血肉橫飛的,殘忍無比。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嚇都嚇死了,別說上場殺敵了。

而一個人在戰場上生存下來,而且成了將軍,那必然是殺敵無數,屢立戰功的佼佼者。而且,這個越是出名的將軍,他的武藝越是高強。

比如,名將霍去病17歲第一次出征,就斬敵俘敵2000多人,其中竟有單于的祖父輩等人,可見其神勇。

因此,古代大將,武藝高強,那是肯定的。

2、如果是普通士兵,那戰鬥力必定較弱。

這個普通士兵,如果入伍不久,年紀較輕, 作戰經驗也少,那當然戰鬥力不強。

而如果是個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還只是普通士兵的話,說明有他自己的弱勢,戰鬥力也不強。

正因為有這兩點,古代武將相比普通士兵,如果一對一的話,即使不像砍瓜切菜那麼輕鬆,但實力相比還是比較懸殊的。

是否像文學作品中,或者傳說中的項羽一樣能對付上百個士兵,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的。我想應該是在拳臺上,泰森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吧。


花拖鞋1189


我們看今天的古裝劇,能夠擔任一方將軍的人選,大多是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漢子,他們通常會有萬夫不擋之勇。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必定當屬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三英戰呂布一節,真是讓我歎服於呂布的英勇無敵,那麼,在古代軍隊中的將領,真的像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武藝超群,斬殺普通士兵如切菜一般嗎?

顯然,這是對冷兵器時代,作戰有很大的誤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認為古代打仗,是雙方大將先衝上陣去,一番廝殺,普通的士兵們只需要站在一旁,吶喊助威就足夠了,但是後來我才發覺,這種情景完全是古代小說家們臆想出來的,如果兩軍的大將真敢在交戰之前衝出來一番廝殺,不出兩個回合就會被射成篩子。

既然能在古代的軍隊中作為將領,通常情況下將軍們一定是身經百戰的,要麼就是具有卓越的軍事素養,韓信和項羽就是兩種不同的將軍類型,項羽這樣的將軍,便屬於有萬夫不擋之勇的類型;而韓信這類將軍,屬於以謀略取勝的類型。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大多數著名的武將都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就比如說在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李牧,廉頗,他們既能在軍中指揮千軍萬馬,同時也能上場殺敵,這種的是屬於文武兼攻的大將。

事實上,在真實的戰場上,要是出現一個將軍面對敵軍普通士兵的重重包圍,那麼這個將軍他所率領的部隊可能已經吃了敗仗,或者是中了敵軍的計謀。當然,在歷史上也不乏有突破重圍的例子,不過,大多數的武將面對這種情況,要麼被敵軍所俘虜,要麼就是戰死沙場,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就是在敵軍重重包圍下,不願回江東自刎身亡的。

另外,一些古裝劇中,很多武將能衝入敵軍叢中,一番廝殺,再毫髮無損的逃出來,雖然這個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在古代交戰時,一方的將軍騎著戰馬衝殺,在這種衝擊之下,斬殺幾個士兵而不受傷,問題並不大,步兵面對騎兵衝擊時,就很容易潰敗。另外騎在戰馬上的將軍,也很容易被敵軍從戰馬上弄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數十名普通士兵包圍,要想斬殺兩三個士兵都會很困難,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斬殺普通士兵像砍菜一般的情景。

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是刀槍不入的,這些將領除了武藝比普通士兵好一些,防禦力也會更高些,這倒並不是因為他們皮糙肉厚, 而是在冷兵器時代,資源十分有限,只有少數人才能使用優質的資源,除了正規軍,有統一的武器裝備以外,其他部隊,很難保障普通士兵也能穿上較好的鎧甲。

士兵們用的武器也一樣,就比如說在三國時期,張飛他使用的就是丈八長矛,關羽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普通士兵不可能使用到這樣的武器,這些兵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將的戰鬥力。但是,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即便擁有了較好的鎧甲,精銳的武器裝備,古代的武將還是很難獨自對付一大群普通士兵。

在古代選拔武將,一種的是戍邊將士,或者是地方的駐軍,按照軍功進行提拔,這類提拔起來的將軍比較生猛,也具有較高的戰鬥力。另外一種就是通過武舉選拔的,這兩種軍隊中的將領了,身體素質上比普通士兵強,也具備較高的戰鬥能力和軍事素養,軍事素養這一塊主要還是靠後天培養,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另外一種將軍,這時屬於世襲的將軍職位,在清朝就較多,這群人是不具備戰鬥力的。

所以在古代將軍,不一定需要較高的戰鬥力,在歷史上,也不乏有文官來當將軍的,很多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戰績,遠一點的有韓信,近一點的有袁崇煥等人;同樣也有能夠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人,就比如說項羽,廉頗,白起。將軍的戰鬥力絕對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將軍的軍事素養,所處的外部環境等,多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這樣說吧,武藝高強是作為古代將領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

打開史書,我們可以看到,歷朝歷代武藝高強的將軍是不少的,南北朝時期是著名的大混戰時期,這個階段湧現的猛將尤其多。

例如梁朝大將羊侃,這哥們人高馬大,力大無窮,戰場上絕對是坦克級的存在。《梁書》記載:

時少府奏新造兩刃槊成,長二丈四尺,圍一尺三寸,(梁)高祖因賜侃馬,令試之。侃執槊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

持槊衝鋒的騎士

後面《梁書》又寫道:

侃少而雄勇,膂力絕人,所用弓至十餘石。嘗於兗州堯廟蹋壁,直上至五尋,橫行得七跡。泗橋有數石人,長八尺,大十圍,侃執以相擊,悉皆破碎。

十餘石是啥概念?大家知道岳飛吧,岳飛武藝高強,這是不用說的,岳飛能開多重的弓呢?三石,大概是360斤左右。這位羊侃老兄能開十餘石的弓,也就是演義小說中常說的“兩臂有千斤之力”。


羊侃不僅武力值高,輕功也很強,可以直接躍上八米多高的院牆,還能在院牆上行走。當這樣的一個大漢騎著高頭大馬,拿著一百多斤的長槊向步兵殺來時,步兵簡直連招架的機會都沒有,可能一衝就是一條血衚衕,力量完全碾壓。

再找個武力值弱一點的武將,西魏名將王思政,這哥們的主要武力表現於東西魏的河橋之戰,當時西魏軍被東魏軍擊敗,形勢危急。《資治通鑑》說:

及河橋之戰,思政下馬,用長槊左右橫擊,一擊踣數人。


估計當時戰場十分擁擠,騎馬衝擊已經施展不開了,王思政使用了最高效的武器長槊,給隊形密集的東魏大軍造成了嚴重殺傷。

但是,王思政的本質還是一個智將,他一生最輝煌的戰役,是堅守玉壁城重挫東魏軍,把東魏大boss高歡氣吐血。當王思政這樣的將軍需要親自上陣殺敵時,說明這一仗已經要輸了。

可以說武藝高強的大將,對付個把小兵,甚至百來個小兵問題不大,但是面對成千上萬的軍隊,個人能力再強也是白給,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就是這個道理。

相反,南北朝時期的智將,比如號稱“合肥韋虎”的韋睿,不便弓馬的陳慶之,根本不用親自上陣殺敵,只要出現在戰場上,軍隊士氣就自動加10086,那可比衝殺在前的猛將意義還要大多了。


每日一段歷史


正常情況來看,冷兵器時代大多數將領和小兵單挑是有碾壓優勢的。真正能衝鋒陷陣、砍瓜切菜也不是吹牛反而是有大量實證,從項羽到李世民,再到後來常遇春、朱棣、李如松,都有大量直接衝陣的記載…這一點沒問題,但關鍵在於原因。

這裡面其實所謂的武功蓋世,沒多大直接關係。在千軍萬馬裡面,其實所謂的武功,就算有,也絕對做不到。

而武將為啥能衝鋒陷陣、砍瓜切菜呢?你這不是亂說、前後矛盾麼?!

非也!

武將之所以能做到,武功是非常次要的,而是另外三點。

首先是精銳的鎧甲。武將的鎧甲,和小兵的鎧甲,根本就是兩個次元的東西,可以這麼說,武將真要衝陣,穿的重甲,就算是站著讓一般那刀槍的小兵砍,一兩下也多半破不了防。(並不絕對,比如宋軍大量裝備破甲武器,特定部隊的鎧甲防禦力也不一定明顯弱於將領,明清時期也有專門的重甲陷陣兵,但一般情況是這樣的)

其次是,真正武將衝鋒陷陣,也不是三國無雙裡面那樣一個人往敵人人堆裡衝。

雙拳難敵四手可不是開玩笑,更何況大軍戰陣裡面,可能同一時間四面八方都給你捅過來,一個人衝進去,別管你武功多高,一分鐘之內保證你被分屍!

真正的武將衝陣都是帶了一大票精銳小弟!這一群人全部都是重甲精銳,而且絕對都是騎兵,做鋒矢突破,一般的小兵擋不住也追不上,自然只能讓人砍瓜切菜…

第三點,是身體素質的問題。古代的人,絕大多數是營養不良的,包括一般的部隊小兵。而將領絕大多數是長年習武的,力氣大很多。力氣大可以做很多事,尤其是在戰陣裡面,比武功重要得多。比如你可以使用更重的武器,在殺人的時候,武器也不容易卡在骨頭或盔甲裡面,在衝鋒的過程中,行雲流水,一擊致命,然後繼續衝鋒,才能達到真正衝陣的效果…保證自己不會被敵人徹底包圍才是衝鋒,然後活下來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