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驿站】琴缘


【心情驿站】琴缘


我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文人情结的人。喜欢读书和思考。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有一些矛盾的生命体,我即喜欢北方的粗犷,又喜欢南方的温婉,即喜欢东方天人合一的寄托于生命体悟的学问,同时又喜欢西方哲科一系穷究终极逻辑前瞻性的思脉。

就像我好古和尚今一样,我好古不肯随波逐流、不肯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我以为自己在儒释道的底层心理沉淀中不糊涂,有那些经典的养分流淌在我的血脉中不至于浮躁不安。我尚今以为自然界中没有跃迁,时间之河会滚滚向前,在不同的时代定然有不同的文化与之匹配,在由实向虚,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中西方思想主导了当前的主流思潮。

【心情驿站】琴缘


于是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一样器物,一样可以寄托我生命的器物。这件器物可以跨越时间、跨越世俗,可以沟通千年的中国文化,也可以响彻在太空向未来诉说历史。对我来说,这件器物可以让我跟那些历史深处的古人们神遇,倾听他们的故事。也可以在当下物质至上浮躁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到一个可以安放我心灵,可以让我宁静的港湾。

谷雨老常说"一切皆是缘,缘分到了你自然会找到"。于是我就在寻找了很久后跟她结缘了。她就是古琴。古琴,又称七弦琴,瑶琴,古人崇尚自然,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象天法地,听天地之声,去天地孕育之良材,造出这被称为“琴“的器具。

【心情驿站】琴缘

老子说大道至简,这琴当真是道的化身,它面板浑圆,底板方正,象征天圆地方,中空比拟六合之宇宙,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六天,有十三个由贝壳制作的琴徽,象征一年有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古琴的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架起琴弦的称为岳山,琴弦如流水般从岳山上流淌到琴尾。

中国古人认为见山立志见水生情,可以说古琴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审美的意境和传统的艺术趣味,弹奏古琴就像是面对天地日月,因此学习弹奏古琴的根本目的也绝不是学习音乐本身,而是跟自然沟通跟古人对话。

古琴跟其他音乐器具比具有深厚的文学性、文化性,每首琴曲中都有一个典故,讲述了历史的名人轶事,反应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果要更好的弹奏古琴,那就必须要更多的了解琴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心情驿站】琴缘


于是,我被她深深的吸引了,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我会学会弹奏一样乐器,在此之后我深陷而无法自拔,因为我知道古琴这样器具对我来说她并不是一件置于手边的弹拔器乐,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中国数千年文化的载体,那些圣人们将他们的治国胸怀通过琴声传达给了我,他们通过琴跟天地沟通,治理天下,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民之上莫善于礼;那些谦谦君子将他们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理想通过琴声诉说给了我,那里边有君子士无故不撤琴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的抱负;那些飘逸的仙风道骨琴人在琴乐中悠扬的表达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照和审美的升华,那里边有他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超脱和游心逍遥的境界;还有那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故事。

【心情驿站】琴缘


伯牙遇知音;郭楚望观潇湘之水连天,云蔽九嶷,风云变幻,影涵万象之意,借以舒复国志;嵇康临终怒弹千古绝唱广陵散;阮籍“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司马相如以曲凤求凰抱得美人归;蔡文姬如泣如诉胡笳十八拍;王献之邀桓伊奏响的梅花三弄...对我来说,琴这件器具其实就是活的历史书,让我痴迷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美,更多的是她芳香自带的集大成者,她那种深厚的文学性、文化性,甚至是通融了儒释道各家文化內涵的才是真正吸引我让我无法自拔的原因。

谷雨老是常说“琴是弹给自己听的”,弹给自己听的乐器应该舍她无谁了吧。那些一出场就想震惊四座的西乐,他们排场宏大的编排是一种典型的西方激进进步思想的传承,而琴这件器乐,她内敛而深沉,低调不奢华。

【心情驿站】琴缘

陶渊明"既知琴中味、何劳弦上音”,俞伯牙知音即去,弹与何人听,不如摔而不弹。琴当真是独特而有生命意味的,减字谱记录的那些谱乐,少了节奏,但却多了变化,不同的人弹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心情会弹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听者也有不同的感触,她合着周遭的环境、人生的境遇、生命的快意拨弹岀跨越时空的音符。

【心情驿站】琴缘

泛音如天、散音如地、按音如人,她沟通着天地人,这又是一种东方才有的含蓄的但是天人合一的保守思想的传承。对,琴是弹给自己听的,虽然自己刚刚开始学,但在每个宁静的夜晚,手抚琴声,让那些音符从岳山流淌进池沼的时候,喜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对我来说,琴是我寻找已久的一样器具,她寄托了我深沉的人文的情怀,也让我这个徜徉在东方思想和西方哲科两种不同文化碰撞的时候找到了个可以安放我心灵的地方。她带我徜徉在数千年的历史河流中,有一个游心物外,天地与我为,万物与我并生的机缘。我觉得琴与我的生命是契合的。一切皆是缘,也感谢谷雨老师让我结了这份缘。这就是我的琴缘。

【心情驿站】琴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