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討伐東吳的是諸葛亮,劉備留守後方,陸遜還有機會贏嗎?

姒莞萱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打得大敗而歸。那麼,如果指揮伐吳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結果會更好嗎?我認為,諸葛亮也不打不過陸遜,但是蜀軍不會遭遇大的損失。

第一,諸葛亮是反對伐吳的

都說諸葛亮厲害,那麼劉備伐吳這麼大的事,為什麼不帶上他呢?其中的原因,諸葛亮是反對伐吳的。

當然,諸葛亮沒有像趙雲那樣,明確反對伐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諸葛亮比較尷尬,因為他的哥哥在孫吳陣營,兄弟分屬不同陣營,如果強出頭,難免被認為有私心。諸葛亮認為,如果法正還活著,是勸諫劉備的最佳人選,後來他不無惋惜地說:“如果法正還活著,一定會阻止主上東征;即便是東征,也不會敗得這麼慘。”這就明確表明諸葛亮的立場,他是反對伐吳的。

第二,此時的諸葛亮,軍事指揮經驗不足

我們不要神話諸葛亮,一個人的能力,是要在實踐中鍛鍊成長的。在此之前,諸葛亮曾經指揮軍隊入蜀,打過一些小戰,但是總體上說,經驗還是很欠缺,而且敵人也是比較弱的。要是這個時候讓他來與作戰經驗豐富的陸遜對抗,顯然是吃虧的。

即便在日後諸葛亮成為蜀軍統帥,多次指揮北伐,戰績仍然差強人意。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歷來爭議頗大,我個人的看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比較一般的。

第三,與諸葛亮相比,陸遜作戰經驗豐富

反觀吳軍統帥陸遜,在夷陵之戰前,就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天才。他的軍事生涯,是從剿匪開始的。起初會稽山有一夥以潘臨為首的強人,東吳多次進剿都沒能打垮。陸遜招兵買馬,深入險境,剿滅潘臨。後來在剿滅鄱陽盜賊尤突的戰鬥中,陸遜再建奇功,被提拔為定威校尉。

孫權對陸遜的才華非常欣賞,任命他為帳下右都督,清剿山寇。盤踞于丹楊的山寇費棧接受曹操頒給的印信,鼓動山越人造反。陸遜巧施疑兵之計,正面佯攻,暗地裡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賊兵,體現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陸遜最出色的一次表現,就是奪取荊州。他故意示弱於敵,麻痺關羽,在關羽大舉北伐後,吳軍突然襲擊其後方,斷其後路。在整個荊州之戰中,陸遜擊破劉備麾下將領詹晏,後又大破秭歸地方部隊,斬俘及招降數萬人,戰果驚人。

第四,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蜀軍也不致遭大損失

從日後諸葛亮用兵來看,是比較謹慎的,這與他的性格有關,缺乏冒險的精神,講究穩紮穩打,攻擊力不足,但防禦力不錯。諸葛亮的打法有點類似足球裡的防守反擊,首先他防守能力是很強的,因為他很謹懼,“先為不可勝”,首先保證自己不被殲滅,再來尋找機會。諸葛亮在北伐戰爭中,打得比較漂亮的,都是防守反擊,在撤退時設個伏,撈個小便宜。但是正面攻擊能力,是比較弱,因為他腦子不夠靈活,用兵偏正,對手司馬懿的評價是:“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一針見血指出諸葛亮用兵的權變機謀水平是不夠的。

因此,諸葛亮去打陸遜,打是肯定打不過,但是蜀軍不會遭遇大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