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周瑜魯肅諸葛亮究竟誰領風騷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演義》裡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之一。羅貫中整整用了九回的篇章來描述此戰。雖然其中出現了很多讓人難忘的人物,但是諸葛亮的表現是作者著力描寫的,作者把戰場變成了展現其才能智慧的一個大舞臺。


赤壁之戰周瑜魯肅諸葛亮究竟誰領風騷

諸葛亮也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三國志》中除了《諸葛亮傳》說他是主動請命求救於孫權之外,《先主傳》、《吳主傳》、《周瑜傳》都說明他只是奉劉備之命向孫權“求救”而出使東吳的。他在東吳的說辭和活動,最多隻起了堅定孫權抗曹決心的作用。真正讓孫權下定決心的應該來自於對自身力量的把握,而非外界之人的說辭。而且從史載可見,東吳朝臣討論抗戰籌議之事時,諸葛亮並不在場,也就談不上什麼“舌戰群儒”,而指揮“赤壁大戰”之說更不能成立了。

赤壁之戰周瑜魯肅諸葛亮究竟誰領風騷

魯肅起的作用也很大,他和周瑜剛開始就是抗戰派的代表,後來又勸說孫權和劉備聯合共同抗曹,並親自前去聯絡劉備,剛到夏口,聞知曹操已經打了過來,星夜兼程趕到南郡時,劉備又被曹操攻打。魯肅冒著生命危險,在長坂截住了劉備,劉備才派諸葛亮前往東吳。

這裡,《魯肅傳》、《周瑜傳》和《諸葛亮傳》的記載出現差別,應該是史官為稱揚個體而各取其功。但魯肅的荊州之行應該有真實的成分。羅貫中也寫了魯肅前來聯絡劉備之事,但是荊州之行沒有了傳奇色彩,而且諸葛亮變得處處主動,魯肅則只能笨頭笨腦地聽諸葛亮使喚。

赤壁之戰周瑜魯肅諸葛亮究竟誰領風騷

赤壁大戰雖然叫孫劉聯合抗曹,實際上劉備的參戰力量只佔少部分,並非主導力量。《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諸葛亮說自己的兵力“不下萬人”,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在同盟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製松之注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像州觀於長坂,像州之眾不當一校。”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裝松之注引(江表傳)中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那麼劉備的兵力籠統來說最多一萬人。而東吳方面的兵力,多處點明是三萬人,應該是實數。由此可見雙方兵力之差。

赤壁之戰周瑜魯肅諸葛亮究竟誰領風騷

赤壁大戰的確是以火攻取勝的,但是火攻曹營之計,並不是出於諸葛亮,而是周瑜部將黃蓋想出的。《三國志吳書周瑜傳》還具體記述了黃蓋詐降行計、火燒赤壁的全過程。可見,赤壁大戰的火攻計劃,是出於黃蓋,由周瑜批准,黃蓋執行的周瑜具體領導了整個軍事行動,並親率人馬,密切配合。而諸葛亮一沒有指揮戰鬥沒有設計火攻。作戰之時,完全不見他的蹤影。

火攻之時,風力甚猛,只是偶然的天氣情況,因為長江地區在冬天的某個時間吹東南風是常有的現象。也許當時黃蓋及時地審時度勢,看到曹軍船艦首尾相連再加上有風的天氣,立即想出火攻之計。總之,這風不是由諸葛亮“披髮仗劍,登壇借風而來。

赤壁之戰周瑜魯肅諸葛亮究竟誰領風騷

綜上所述,周瑜才是赤壁大戰的總指揮,赤壁之大捷可說是他一手導演的傑作,諸葛亮的作用和地位都不是非常重要。當然,諸葛亮能在大敵當前勇於出使東吳,及時把握時機,準確分析形勢,遊說孫權,堅定東吳抗曹信心,促成孫劉聯盟,這對扭轉戰局、打敗曹操、取得勝利,也起了較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