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在被称作直男第一阵营的“军营”里,大兵们不仅能在战场操枪杀敌,在时尚界也绝不含糊,他们的军装要么被老百姓直接搬进了自己的衣橱,要么被借鉴制成新的单品。

譬如什么,水手穿的……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而有的兄弟可能不知道,除了水手服,下面这双集美观与实用为一身的马丁靴同样也是让无数直男为之疯狂的“军品”。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这双靴子出自1945年的一位德国军医之手——克劳斯·马丁。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而这位老哥发明这双靴子的初衷,是因为他在滑雪时扭伤了脚踝……

受了伤的他仍然一直穿着德国标准军靴养伤,可这种靴子完全无法给到给脚踝很好的包裹,以至于疼痛一直没有减轻。

于是出于医生的本能,他和机械工程师朋友赫伯特·芬克一起发明了一种由可再生软皮革和飞机轮胎组合而成的气垫鞋底靴。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这本来是一个小小发明,但因为其具备了舒适性和军靴一定的防护作用,外观也还不赖,这个鞋子竟然流传了下来。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后来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的劳动工人和陆军士兵也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有些工业风的靴子。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时尚界的风实在没人琢磨的透,在混乱的20世纪70年代,硬朗帅气的鞋型又让马丁靴成为了街头和朋克的象征。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皮靴的优雅血统让他一年四季都吃香,马丁的“军医级别设计”决定这是一双好看又方便出行的靴子。

而如今的马丁靴不在仅仅局限于朋克风,休闲、机车、野性各种风格都有他的一席之地,靴类里当之无愧的时代之光。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穿搭也不用细研究。挽起裤腿、或者把裤脚收进鞋里,浅色裤子、深色袜子,统统能hold住。

随性而自由,这或许就是马丁靴这么吸引人的原因吧。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记住,一双好的靴子永远不会过时,而如果你渴望着马上拥有这双逼格拉满的靴子,那么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这双靴子采用正统的马丁靴版型,再根据现代需求增加了一些“必要”改良。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洲玛仕马丁靴的造型在外观上还是很马丁,泛着皮质的光泽上缝制着棕色的线,典型高帮修饰脚型。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但是你把它翻过来,就能看到设计师藏起来的细心。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夏天有雨、冬天有雪,中国的土地广阔带来的地形变化可要远远超出德国人的设想。

这些不同方向的花纹以及突出的三角齿耳可以大大增加抓地力。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从“喜欢”在路边玩滑冰的北方人,到在泥水里赶路的南方人都表示,很受用。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马丁靴一直以百搭的颜值被人称作“四季之靴”。

而洲玛仕针对季节,增加了“绒毛”款,把马丁靴做成了真的“四季靴”。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非绒款,相对来说更轻便透气一些,舍弃了保暖结构,比较适合靠南的地方或者春夏穿着。

加绒款,里面分布了细密的绒毛,可以牢牢包裹住冰凉的双脚,适合寒冷的季节和区域。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在里面同时放入冰块的话,用温感测量表面的温度。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加绒款」的温度会比「不加绒」高大约7.5℃,保暖系数还是蛮给力的。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这两款除了内里,在外观上几乎没有不同。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高冷的马丁靴,从外观看起来总是给人一种厚重、不舒服的感觉。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为了改变这种刻板印象,缓和厚底的不适。洲玛仕选择用一张柔软的鞋底垫征服你的脚。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非加绒款的脚掌部分还有皱起,增加摩擦力,让脚步落下更踏实。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整个鞋也是可任意弯曲的,奔跑,行走,你的脚步都像在家门口散步一样松快。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细节不仅能体现一个人涵养,更是一双靴子的逼格所在。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复古铆钉

在其他马丁靴用户还在头疼鞋子硌脚(这真的是马丁靴硬伤)的时候,洲玛仕马丁靴早就用柔软的气垫给你驯服了这匹“烈马”,脚后跟再也不疼。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不仅在穿着上花心思,走线等“表面功夫”也十分到位,强迫症舒服了。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脚后跟紧跟着一条收窄的细线,塑造出一条S曲线,更显脚部线条挺立。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尺码、配色表下面,买的时候建议选择尺码时比运动鞋偏小一码,经验之谈童叟无欺——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德国老军医设计的潮鞋,谁穿谁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