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在被稱作直男第一陣營的“軍營”裡,大兵們不僅能在戰場操槍殺敵,在時尚界也絕不含糊,他們的軍裝要麼被老百姓直接搬進了自己的衣櫥,要麼被借鑑製成新的單品。

譬如什麼,水手穿的……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而有的兄弟可能不知道,除了水手服,下面這雙集美觀與實用為一身的馬丁靴同樣也是讓無數直男為之瘋狂的“軍品”。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這雙靴子出自1945年的一位德國軍醫之手——克勞斯·馬丁。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而這位老哥發明這雙靴子的初衷,是因為他在滑雪時扭傷了腳踝……

受了傷的他仍然一直穿著德國標準軍靴養傷,可這種靴子完全無法給到給腳踝很好的包裹,以至於疼痛一直沒有減輕。

於是出於醫生的本能,他和機械工程師朋友赫伯特·芬克一起發明了一種由可再生軟皮革和飛機輪胎組合而成的氣墊鞋底靴。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這本來是一個小小發明,但因為其具備了舒適性和軍靴一定的防護作用,外觀也還不賴,這個鞋子竟然流傳了下來。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後來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的勞動工人和陸軍士兵也開始喜歡上了這種有些工業風的靴子。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時尚界的風實在沒人琢磨的透,在混亂的20世紀70年代,硬朗帥氣的鞋型又讓馬丁靴成為了街頭和朋克的象徵。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皮靴的優雅血統讓他一年四季都吃香,馬丁的“軍醫級別設計”決定這是一雙好看又方便出行的靴子。

而如今的馬丁靴不在僅僅侷限於朋克風,休閒、機車、野性各種風格都有他的一席之地,靴類裡當之無愧的時代之光。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穿搭也不用細研究。挽起褲腿、或者把褲腳收進鞋裡,淺色褲子、深色襪子,統統能hold住。

隨性而自由,這或許就是馬丁靴這麼吸引人的原因吧。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記住,一雙好的靴子永遠不會過時,而如果你渴望著馬上擁有這雙逼格拉滿的靴子,那麼請仔細閱讀以下內容——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這雙靴子採用正統的馬丁靴版型,再根據現代需求增加了一些“必要”改良。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洲瑪仕馬丁靴的造型在外觀上還是很馬丁,泛著皮質的光澤上縫製著棕色的線,典型高幫修飾腳型。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但是你把它翻過來,就能看到設計師藏起來的細心。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夏天有雨、冬天有雪,中國的土地廣闊帶來的地形變化可要遠遠超出德國人的設想。

這些不同方向的花紋以及突出的三角齒耳可以大大增加抓地力。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從“喜歡”在路邊玩滑冰的北方人,到在泥水裡趕路的南方人都表示,很受用。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馬丁靴一直以百搭的顏值被人稱作“四季之靴”。

而洲瑪仕針對季節,增加了“絨毛”款,把馬丁靴做成了真的“四季靴”。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非絨款,相對來說更輕便透氣一些,捨棄了保暖結構,比較適合靠南的地方或者春夏穿著。

加絨款,裡面分佈了細密的絨毛,可以牢牢包裹住冰涼的雙腳,適合寒冷的季節和區域。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在裡面同時放入冰塊的話,用溫感測量表面的溫度。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加絨款」的溫度會比「不加絨」高大約7.5℃,保暖係數還是蠻給力的。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這兩款除了內裡,在外觀上幾乎沒有不同。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高冷的馬丁靴,從外觀看起來總是給人一種厚重、不舒服的感覺。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為了改變這種刻板印象,緩和厚底的不適。洲瑪仕選擇用一張柔軟的鞋底墊征服你的腳。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非加絨款的腳掌部分還有皺起,增加摩擦力,讓腳步落下更踏實。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整個鞋也是可任意彎曲的,奔跑,行走,你的腳步都像在家門口散步一樣鬆快。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細節不僅能體現一個人涵養,更是一雙靴子的逼格所在。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復古鉚釘

在其他馬丁靴用戶還在頭疼鞋子硌腳(這真的是馬丁靴硬傷)的時候,洲瑪仕馬丁靴早就用柔軟的氣墊給你馴服了這匹“烈馬”,腳後跟再也不疼。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不僅在穿著上花心思,走線等“表面功夫”也十分到位,強迫症舒服了。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腳後跟緊跟著一條收窄的細線,塑造出一條S曲線,更顯腳部線條挺立。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尺碼、配色表下面,買的時候建議選擇尺碼時比運動鞋偏小一碼,經驗之談童叟無欺——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德國老軍醫設計的潮鞋,誰穿誰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