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迄今100年来,云南最有生意头脑的实业家,有哪些?

100个人中,有100个答案。

在我眼里,只认定2个人。他们堪称云南最有生意头脑的实业家,是“实业报国”的楷模。

其一,是去年过世的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

其二,是民国时期,原云锡老总、原富滇银行和云纺创始人缪云台。而缪云台也是原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一把手,旗下控股企业多达39家,每一家企业都赚钱得很。

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缪云台雕像

好事者会问:原云南经济委员会是什么东东?

拿现在的云南省国资委同等比拟,你就明白了。

褚时健的故事,现在的云南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但说起缪云台,知晓者就寥寥了。

若提起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滇军,除了滇军的骁勇善战,武器精良也是滇军一大显著特征。

当年的滇军,清一色国外装备。

这些装备,可都是当年所有云南人无私奉献的。

这其中,关于滇军装备所有资金筹措和筹划人,首推缪云台。

他可是当年云南财第一号管家、第一赚钱能手,也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实业家。

或许,你又要质疑我对缪云台过度的吹嘘了。

就像云南人爱说的,火车不是推呢,牛皮不是吹呢。

上个世纪30-40年代,如果没有缪云台在云南运筹帷幄,战乱纷争的年代,云南经济估计早垮了,云南也早就民不聊生了。

闲话少扯,步入正题。

先说说,我们的缪云台,究竟是何方人士?

一典型昆明人。

当年的缪家,就在昆明开酱菜铺,制作并销售各种酱油、醋、玫瑰酱、甜面酱、普酱以及各种咸菜。

老昆明回忆,缪家的玫瑰酱堪称昆明一绝。

就像我们今天的老昆明,最爱克拓东路上打酱油、买咸菜一样。

缪家的酱菜铺,当年也是小有名气。而且,还是一个传承了好几代的酱菜铺。

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配图

缪云台就出身于这样一个手工业作坊家庭。

昆明人缪云台,生于1894年,是19世纪典型90后。

缪云台有记事开始,就在家中酱菜铺帮忙了。

每天一放学,缪家酱菜铺总会多个没得酱缸高的小娃娃,他站在小板凳上,拿着酱油壶,帮着打酱油。

当然,缪家酱菜铺也有帮工。分短工和长工。短工么,每年做酱菜时需要量最大;长工么,长年跟着缪家帮忙的人。反正,到过缪家的人都说,这是家心地善良的东家,人朴实还随和,对人客气得很。

出身于如此普通的家庭工坊,家人对后代的职业规划,就显得随意多了。只要家中老大继承了缪家衣钵、会操持酱菜生意,其余的娃娃么,想搞哪样都行。

缪云台并不是家中的老大,他前面有2个哥哥、1个姐姐。

有疼爱自己的老爹、奶奶和父母罩着,有3个哥姐在前面铺垫,缪云台的成长环境相当宽松。

当然,上学时要认真读书,回到家里,该帮忙时也要帮忙。

反正缪家不养懒人。这是缪家非常朴素的育儿理念。

不过,你也不要小看这么一个普通酱菜铺的家庭。

缪家姑母,叫缪嘉惠,是清末民国期间最有名的女画家。

这个昆明姑娘,当年曾当过慈禧太后的女画师。

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传说是缪嘉惠笔下的慈禧

缪云台三哥叫缪嘉寿,毕业于昆明讲武堂。缪嘉寿和李根源、唐继尧堪称好友和知交,他也是唐继尧时代的财政厅厅长。

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唐继尧

小小的缪云台,当年也不俗。

他19岁考取了当年云南的公派留学生,1913年就到了美国旧金山留学,主修矿业。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熟知的选矿和采矿专业。

云南多的是矿,稀缺的是人才。

那条著名的滇越铁路,起于越南河内,止于昆明就是法国人投资兴建的。

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滇越铁路人字桥段

法国人凭哪样花大价钱修这么一条铁路,就是瞄准云南各种矿藏,图日后运输方便。

所以,年轻的缪云台学习矿业专业,也属正常,为云南将来的矿藏服务。

年轻的缪云台,成长于清末民初这样一个年代,对于法国、德国、英国等在昆明频频开领事馆之事,是熟知的。落后就挨打的道理,比同龄人更知晓几分。

缪云台在美国的时间是1913年至1919年,这6年时间,正是美国各大实业寡头精彩绽放的几年。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等几大家族迅速在19世纪末完成财富积累,成为20世纪初美国最有名的实业家和大家族。

迄今,这几大家族在全球影响力也是不小的。

朴实、低调、好学的缪云台在美多年,除了追求学业的进步,也非常关注美国经济和美国这几大家族的发展。

与很多愤世嫉俗的留学者不同的是,这是一个温和的小伙子,正如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一样。

1918年大学毕业的缪云台,选择在纽约钢铁公司工作一年,积累点工作经验。

1919年,学业有成、自信满满的缪云台学成归国,回到云南。

缪云台第一份工作是在云锡,就是个旧锡矿。

工作仅2年时间,因个旧锡矿多方势力交织,情况过于复杂,且加上云南内乱不断,缪云台离开云南到了上海、香港等地工作。相信上海、香港等各种文化的浸润,让这个昆明伙子更加成熟。

话说,云南王唐继尧在位时间是1913年至1927年。

唐继尧的继任者龙云,当政时间从1927年到1945年,整18年。

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龙云

缪家三哥缪嘉寿与唐继尧、龙云的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但唐继尧一倒台,缪三哥也离开昆明到上海去了。

1927年龙云就任时,云南经济如一头乱麻,武将出身的龙云找多少人都解不开这团乱麻。

最终,他想到了唐继尧时代曾重用的缪云台。

他几顾茅庐(书信+委任状),缪云台总是找各种托词拒绝。

直到1928年,缪三哥病逝,缪云台送缪家寿灵柩回昆,在三哥缪嘉寿葬礼上,龙云亲自来吊唁。

回想一下,缪嘉寿曾是唐继尧时代的红人。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中国,历朝历代继任者十分忌讳用前任重臣。

龙云如此不计前嫌,且决口不提前几次他欲聘任缪云台一事,让缪云台重新打量眼前人:龙云胸怀如此宽阔!

没多久,龙云又挽留缪云台留下,并委以重任。

早想好好报效云南父老乡亲的缪云台,这一次没理由拒绝了。

1929年,缪云台上任云南省农矿厅厅长,每月办公经费2800元旧滇币。

这个职位,钱少、事不多。但,这是龙云为留住缪云台专设的。

善折腾的缪云台愣是折腾了好桩事。

一桩是种树,一桩是开了家小银行。

在其位谋其职。缪云台任职农矿厅,就要想着做几件和农矿有关的事。

缪云台手里钱虽少,他早就浸润并深谙美国金融资本手法,所以玩出的招数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

他提出的造林政策是:全省各村都得在村外造一个林场,并在沿村四周造一片风景林。林场归村子所有,风景林则归林边家户所有。

村里的事,大伙都动手,为村里多片林场,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村边的树,哪个种的归哪个,村民热情愈发高潮。

不出几下,全省各村寨全额完成任务。反正农村人多的是力气,农闲时拨弄几颗树,对自家利益是多多的。

你还比说,普通老百姓土木结构的房子、家里人逝世用的棺材,都需要大量的木材。就算政府不号召,老百姓都得自己想办法,莫说政府还大力号召。最核心的事,多种的树还是自家的。

这种细账,老百姓比哪个都清楚。

缪云台创办的第一个银行,是劝业银行。

这是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银行,启动资金是时任财政厅厅长卢汉手里一笔各乡绅缴纳的税金厘金保证金,约10万元。

这笔钱,卢汉不敢动,要捏在手里一年,等各乡绅收回各种税金厘金后,以多退少补的方式退还给各缴纳人。

缪云台游说卢汉将钱投入银行做启动资金,并承诺一年后连本带利返还。

卢汉也心动了。反正都是闲钱,先借你去折腾下。

于是,缪云台开起银行,搞起低息存款,稍高息贷款,专门给工商业贷款,采取“以货品抵押,放款六成;以产物抵押,放款四成”的政策。

如此严苛的贷款政策,抵挡不住工商企业的贷款热情。

任何时候,现金流紧张、资金短缺都是工商企业的命脉。

劝业银行实行一视同仁,无论多小的作坊、企业上门贷款,只要符合贷款的,劝业银行一律贷款。

这和现在好多银行眼光只瞄准国企、央企是大大的不同。

劝业银行灵活的信贷政策,大受各种工商企业欢迎。

这家资本金仅有10万元的小银行,成立一年后算账,竟盈余30多万元!

缪云台的生意头脑,可见一斑。

而后,缪云台用劝业银行这个新财源,开始自己的金融布局。

首先,缪云台做足云南水资源、矿藏资源和可耕地资源等调查调研工作。

有了一手数据,再来做大布局。

如此前瞻性的视野和谋虑,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也只有缪云台才想得出来。

而后,缪云台重新进入锡矿业。与多年进入不同的是,缪云台口袋有钱,且有龙云为其背书,再加上缪云台多年的矿业经验和人脉,缪云台一定会玩出大动作。

他邀请美国工程师进入云南,鼓捣新法开采实验,对当时落后的采矿装备进行大幅度整改,让云南用上先进设备。就这几下子,云南采矿业生产力呈几何级数倍增。

采矿能力增强了,冶炼技术不行。

当时的云南,即便是土法和新法冶炼,采下来的矿一律是原矿,然后卖到香港给英国人做深加工,然后英国人打着自己生产的锡矿牌子赚大钱。

而在云南,多数矿主仅赚点辛苦钱,甚至还亏钱。

精明的缪云台早看出其中的卯窍。

一定要在云南成立自己的炼锡厂。

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炼锡技术,是英国人掌握。

缪云台想让英国人出让这门技术,简直是老虎嘴中拔牙。

但是,有着美国、上海、香港工作经历的缪云台,天生是个优秀的游说家。他主动找到英国政府游说:只要英国人帮忙在云南建炼锡厂,将来绝大部分的云南锡矿出口都通过英国。

当时的英国,在云南的势力范围远不及德国和法国。早落在下风的英国权衡左右,也觉得这是门不亏的生意,遂同意。

英国先派出个工程师来云南,缪云台立马派出3个学冶炼的学生当手下,名义上帮忙照料生活,实质上偷学艺。

组建炼锡厂所需的资金,缪云台早想好了。他到云南各个矿山一游说参与炼锡厂投资,并向各矿主保证他们锡产品的销售和国际市场的打通。

各矿主也买账。投资么,有红利分、还扩大市场,一本万利又赚钱的生意个个都想做。

组建炼锡厂的资金有了,设备么,缪云台更熟悉。他们从香港购买了先进设备,而后就开干。

1933年,按股份制成立的炼锡公司正式投产。

有超前品牌意识的缪云台,让每一块炼锡厂出品的锡条都打上“YTC”字样(云南炼锡公司缩写)。

按国际标准生产的锡产品,品质精良,到哪都抢手,走的都是国际市场。

一时间,云南锡条在国际市场上风头无两。

而后,深谙国际金融市场的缪云台,将云南炼锡公司运作了英国五金交易所上市。

这是云南第一家国际市场上市的企业。

侃滇史 | 百年来,一个昆明人撑起民国时云南经济大半个天(上)

配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