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全球2.67億青年處於“無工無學無培訓”的“三無”狀態


聯合國:全球2.67億青年處於“無工無學無培訓”的“三無”狀態

世界銀行圖片/Graham Crouch | 阿富汗喀布爾,一名供電站工人正在作業。

國際勞工組織今天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沒有就職、不在上學,也未參加培訓的青年人數正在上升,其中女性的數量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這份題為《2020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技術與未來工作》的報告顯示,目前世界上的近13億青年人中,約有2.67億處於“無工無學無培訓” 的“三無”狀態,與2016年的2.59億相比有所上升,其中女性有1.81億,佔到三分之二。

報告預計,這一勢頭在未來仍將持續,到2021年或將進一步增至2.73億。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可能無法實現到2020年顯著減少“無工無學無培訓”青年人數的目標。

青年失業風險是成年人的三倍

報告指出,15-24歲之間的青年人,其失業的可能性是25歲以上成年人的三倍。儘管其中有青年群體自身工作經驗不足的原因,但也存在重大的結構性阻礙。

報告表示,目前全球青年失業率約為13.6%,另有4100萬青年屬於“潛在勞動力”,這一群體或是能夠立即開始工作,卻往往因為灰心失望而已經放棄了求職,或是正在積極尋找工作,但因為學業尚未完成等原因而暫時無法到崗。

勞工組織就業政策部負責人李相憲(Sangheon Lee)表示,“全球有太多的青年正在與教育和勞動力市場脫鉤,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未來前途,並最終損害他們所在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

李相憲表示,各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各不相同,“挑戰在於,如何在為上述群體提供幫助所需的靈活方式,以及產生效果所需的強力措施和行動之間取得平衡。‘一刀切’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職業培訓畢業生前景更為嚴峻

報告顯示,即便是成功找到工作,青年員工也更容易受到貧困和崗位不穩定的影響。

勞工組織表示,全球4.29億在崗青年中,有近5500萬處於極度貧困狀態,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9美元,佔到總人數的13%。另有7100萬處於中等貧困狀態,每天的生活費低於3.2美元,佔到總人數的17%。

報告指出,許多青年工作環境惡劣危險,缺乏法律和社會保障,職業培訓和發展機會極其有限。2016年,全球有四分之三的青年在非正式崗位就職,工作穩定性相對較差。其中,數字經濟的發展也部分導致了此類“不安穩”崗位的增多。

報告顯示,與接受普通教育的同齡人相比,接受職業教育培訓的青年群體更為脆弱,其所應聘的低技能崗位更有可能被自動化所取代,這一群體或許將不得不在多個不穩定的職位之間輾轉,並最終被排除在就業市場之外。

報告指出,“這反映出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培訓所教授的,與某個固定工種相關的專門技能,更容易過時並遭到淘汰”,呼籲對職業培訓科目進行修改和更新,以適應數字經濟不斷變化的需求。

面向高等教育畢業生的體面工作不足

雖然職位被自動化所取代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但完成高等教育的青年在就業市場上也面臨著其他問題。報告表示,“近年來,接受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人數增加,但對高技能崗位的需求卻並未出現與之相適應的增長......總體而言,這一群體缺乏獲得體面工作的機會。”

此外,高技能勞動者的供求失衡還進一步壓低了初級職位的起薪。

勞工組織就業和勞動力市場處處長斯古普塔(Sukti Dasgupta )表示,“無法為這些青年創造足夠的職位,就意味著數百萬人的潛力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了成功應對技術、氣候變化、不平等和人口領域的挑戰,這些青年所擁有的才能,以及他們為接受教育所進行的投資,是各國絕對浪費不起的。”

勞工組織表示,科技發展對新技能的要求,以及青年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是令人欣慰的積極趨勢,都有助於促進產能的增長,但與此同時,各國也必須通過政策措施,為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青年增加就業機會,實現人力資源的供需平衡,這一點是僅憑市場規律自我調節所無法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