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日记61:孩子打扰了我工作,我与孩子之间的界线问题

因为疫情,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家里工作,但让我烦恼的是:我计划好的事情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不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缺乏界线的互动。

养娃日记61:孩子打扰了我工作,我与孩子之间的界线问题


我在家庭里没有设置专用的书房,所以,我要么是在客厅工作,要么就是在卧室。当我早起时,就在客厅;等客厅开始变得吵闹时,我就回到卧室。但无论我在哪里,儿子小山似乎都是无处不在的。

当我在客厅时,他会不断地喊我。

“爸爸,你看看我刚刚拼的乐高!”

“爸爸,我想坐你腿上!”

“爸爸,我有话要跟你说!”

“爸爸,这两个小猴你喜欢哪一个?”

......

当我回到卧室时,情况则变成了这样。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如果我拒绝进入,则会被问“为什么”;如果我允许他进来,则会遇到上面所提的情形中的某一个,而有时任何问题都没有,仅仅是“我就是想进来躺一下”;如果我不答理,就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我气不过,就提高嗓门喊:“进来!”孩子进来就问我:“爸爸,你刚才为什么喊那么大声?听起来你好像生气了?”

面对儿子关切的询问,我努力平缓一下情绪,跟他说:“宝贝儿,你想跟爸爸玩,爸爸能理解!但你这样会打扰到爸爸,如果爸爸因为这样的打扰一直不能安静地完成工作就会变得很焦虑,很烦躁,就不想跟你玩了!你能控制一下自己,等爸爸完成工作再跟你玩吗?”

“那你什么时候完成工作?”

我不想给自己下套,就说:“我会尽快,可能三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

“那你要快点哟!”

我满口答应,“好的好的!”

但五分钟之后,敲门声再次响起,“又怎么了?”“爸爸,我就是想看看你工作完成了没有!”

养娃日记61:孩子打扰了我工作,我与孩子之间的界线问题


这种失控的互动使我对自己的感觉很糟糕,似乎我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我感觉不到完成工作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取而代之的是我在排除万难之后终于能向既定计划交差了的解脱感。与儿子无约束的互动消耗了我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工作对我来说本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充满乐趣的,但现在剩下的只有烦躁、压抑,乐趣也荡然无存。

其实,这不仅会伤害到我,同时也会伤害到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低效率的工作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所以,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再与他玩耍。另一方面,因为我认定是孩子扰乱了我的工作,所以,我就开始生孩子的气。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带着对他的不满勉强花了一点点时间与他玩耍,还是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不是心甘情愿地想要表达父爱。但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他能感觉到我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是出于义务的,还是心不在焉的。

孩子不会知道有界线这回事,父母才是应该知道、再学习起来、并加以应用的那一位。孩子的成长需要有界线感的父母,因为成长缺少了界线孩子就不能学会自我控制,而这不仅会困扰到别人,也会使我们的孩子惹人讨厌,最终伤害到他自己。

养娃日记61:孩子打扰了我工作,我与孩子之间的界线问题

针对我们的互动中缺少界线的问题,我做了以下改进。

首先,我做了两个小牌牌,都写上“工作中”,一个用于我在客厅时放在桌子上,另一个用于我在卧室时挂在门上。它们用于表明我当时所处的状态。当我处于工作状态时,对孩子的任何行为我都不做出回应。

然后,我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手机,可以录音,可以拍照。当他想跟我说话时,可以用手机录下来;当他有刚拼好的乐高要跟我分享时,可以用手机拍下来。当我工作结束时,我们再一起听、一起看,再交流沟通。

最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工作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我也规划出了充分和孩子们玩耍的时间,在那段时间里,我不翻书、不翻手机、不瞄电视,集中注意力在我们的游戏上。

养娃日记61:孩子打扰了我工作,我与孩子之间的界线问题


作为孩子的父亲,虽然我有管教孩子的权威,但我们之间界线的设立却不是用来限制他的,而是用来限制我自己的。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行为,哪怕只是小小孩儿。我们所能控制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别人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回应。当我们以不同的模式回应别人的行为时,别人也会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我们的变化。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没有按计划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也不会再生孩子的气,因为他已经被我隔离到了我的工作之外,我只会考虑“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错!”

孩子刚开始并不适应,但他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当我在工作中他跟我说话时,我不作出任何回应,他就会说:“噢,我忘了,我不能跟你说话!”然后就找其他事情去做了!刚开始时,他频繁地去看他的小闹钟,并满怀期待地自言自语:“怎么时间还不到?”我承认,孩子等得确实很辛苦,但他的这种等待是值得的,他不仅能从中获得将来的生活所必需的自制力,他还能等到父亲心甘情愿付出给他的、充满父爱的玩耍时间。

养娃日记61:孩子打扰了我工作,我与孩子之间的界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