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為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四海之後,本來刀槍入庫,天下太平無事,哪知老皇帝卻在臨終前糾結起接班人的問題,因此埋下了眾亂隱患。

誰是朱元璋心目中理想的儲君?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並不多。長子叫朱標,傳說是馬皇后親生的。史料記載,朱元璋很喜歡老大朱標,對他寄予了厚望,多方培養。早在稱吳王的時候,朱元璋就立朱標為王世子,隨大儒宋濂學習經傳。洪武元年,朱元璋初登帝位就立朱標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接班人的地位。

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為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明史》中記載,太子為人友愛,在諸王中威信很高。洪武二十四年,朱標自陝西視察返京之後不久病薨,朱元璋因此十分沮喪。為了表達對朱標的哀思,決定把皇位傳給嫡系後代,也就是傳位給朱標的長子朱允炆。

在朱元璋和大多數朝臣看來,朱允炆雖然年僅14,但知識淵博,以德服人。雖然如此,但朱元璋內心最欣賞的還是四兒子——燕王朱棣。朱棣是諸子中最酷似父親朱元璋的人,驍勇善戰,智謀過人。朱棣常年領軍征討,威伏四夷,對於明朝開國功勞甚大。並且年僅33歲,正值壯年。如果論才能和胸襟,朱棣都可以以絕對的優勢秒殺皇長孫朱允炆。

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為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朱元璋開國以來,治吏非常嚴苛,這讓百官們都非常地吃不消。所以,當時滿朝文臣都擁立朱允炆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位皇長孫是個知識分子,倘若他上臺就能實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像他的爺爺和四叔那樣是一個舞刀弄槍的粗野漢子。

儘管朱棣對朱元璋的胃口,也儘管朱元璋對朱允炆的柔弱膩歪性格有些許不滿,但最終朱元璋還是在百般糾結之下,選擇了長孫朱允炆作為了繼承人。

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為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朱元璋傳位之謎

歷史上對朱元璋為何傳位於長孫朱允炆頗有猜測。

第一種看法認為是由於朱元璋固有的堅持腐朽的封建王朝“嫡長制”的傳統;

第二種看法則認為是朱元璋害怕引起兄弟之間的奪位之戰,因此才“舍兒選孫”;

第三種看法則認為朱元璋晚年時對朝臣控制明顯減弱,文臣們全力支持朱允炆繼承皇位。史料記載,朱元璋曾針對立儲問題徵詢了翰林學士劉三吾。劉三吾是文人的人只推薦自己的同類,他說立燕王絕對不行,皇長孫朱允炆四海歸心,大家都擁護他,立朱允炆才是民心所向。

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為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但也有學者考證,真正影響朱棣的原因其實是血統問題。明朝初年,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中記載:“明成祖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為元順帝之妃。”這或許就解釋了朱棣為什麼驍勇善戰的原因。

儘管朱元璋對子孫之間的骨肉相殘早有防範,將帝位傳給了皇長孫朱允炆,但是這並不能阻止膨脹的權欲。就在朱允炆剛坐上皇位不到半年的時候,朱棣就揮師南下,直接把朱允炆從皇帝的寶座上拉了下來。這場叔叔欺負侄兒的戰爭,史稱“靖難之變”。

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為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朱允炆繼位之後,年號“建文”,所以後世有人以其年號稱其為建文帝。只可惜當時支持建文帝的都是一些文官,手無縛雞之力。因此當朱棣的鐵騎從北方摧枯拉朽地殺過來的時候,建文帝的朝廷很快就作鳥獸散了。

建文帝下落

《成祖本紀》中記載:“當時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此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也就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朱棣登基之後,在諸多場合中都宣稱朱允炆是在兵亂中自焚身亡的。《太宗實錄》中記載:“建文帝遂闔宮自己焚燃,中使出其屍於火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也說,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

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為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雖然朱棣一直強調說建文帝已死,但是多年以來,史學界和民間一直都有多種版本記載了朱允炆的下落,有出家為僧說,上山入道說,以及出逃南洋說。

其中出逃南洋說近年來得到了很多學者的支持和最多的歷史旁證。特別是聲勢浩大的鄭和下西洋,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朱棣在多年之後,瞭解到朱允炆逃往南洋這一線索之後,為了搜尋朱允炆下落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