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一场盗墓解开千年疑惑,还废帝刘贺一世清白,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女王”(临朝称制)的世界已经结束,现在我们来讲讲中国历史上的废帝。废帝,东亚王朝被废皇帝无谥号、庙号,通称废帝。一个王朝多个废帝,废位皇帝,多称废帝、少帝、末帝、后主、废主,也有为废王的。

今天出场的第一位废帝就是刘贺,其传奇一生被封过列侯,做过诸侯王,当上皇帝27天就被废,最后成为第一代海昏侯,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也就是说,刘贺继位仅仅二十七天,却做下1127件坏事,平均每天40多件,想想也觉得不可能。他被罗列了无数罪状,最后定性为“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最终被草草下台。那么问题来了废帝刘贺真的如此昏庸无能以至于被废?一个被废的人为何其墓中出土那么多的财富?用考古学家的话说就是迄今为止出土黄金量最大的一座墓。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历史上第一个被大臣废掉的皇帝刘贺,说来你可能觉得陌生,但其祖父汉武帝刘彻、祖母孝武皇后李氏(追谥):李夫人,历史上第一位追封的汉武帝皇后,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而昌邑哀王刘髆就是刘贺的父亲。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说到刘贺为何当上皇帝除了权臣霍光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还是其爷爷汉武帝“惹的祸”,武帝晚年身体不好,于是奸臣江充从中挑拨,认为是有人利用巫蛊作祟,酿成了“巫蛊之祸”。致使戾太子及卫皇后(卫子夫)自杀,卫氏全被诛杀,唯一的幸存者仅有太子之孙,汉武帝的曾孙,即后来的汉宣帝。如果没有发生“巫蛊之祸” 应该也没刘贺什么事了。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句话就是赞美深受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了,李夫人虽然病重早逝,但刘彻对她是不错的,从给他儿子刘髆封国选定在昌邑就能看出:昌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用以充分保障其子刘髆能够在此享受富豪的生活。老昌邑王刘髆,在位十一年,从刘贺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器物,有一部分就是老昌邑王故物。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汉武帝刘彻死后,由年仅8岁的汉昭帝继位登基,昭帝也是个短命皇帝,21岁就驾崩。霍光在汉武帝时期,受到汉武帝的信赖,最终受遗诏辅政。汉昭帝统治期间,霍光通过一系列举动排除了桑弘羊、上官桀等异己,最后总揽朝政,政由己出。霍光以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的名义下诏,派人迎接昌邑王刘贺,以奔丧的名义入长安即位。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霍光


据史料记载:刘贺袭了父亲爵位的年轻小王爷,从小家境优渥,相对来说没有政治上更大的野心与可能,是个挺喜欢玩乐的人,没事看看歌舞表演、喝点小酒、聚聚餐,演绎了典型的阔公子生活。我想这就是霍光选择他的原因吧,毕竟比起刘胥来更易掌控。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但刘贺上位太不会隐忍,错就错在太心急,并没有慢慢的从权臣霍光手中拿回权力,逼的霍光先动了手。相比较,刘病已就做的很好,忍到霍光离世,慢慢的排斥霍家,培植自己的势力,逼得霍家后人先出手,最后将之一网打尽,灭了三族!

其实没有任何史料证据表明刘贺有“淫乱”的表现,而且刘贺在做藩王与皇帝期间,也从未下令杀过一人,总体上来说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主子。当然,他也做过一些荒唐事,例如还未上位之前,像现代的富二代一样喜欢飙车,不过他飙的是马车。在《汉书·王吉传》中记载刘贺一次带随从出游,一时兴起,纵马狂飙,不到半天时间就跑了200里路。另一次记载是在他奉召入京时候,刘贺中午出发下午四五点就到了定陶,赶了一百三十五里路,侍从人员的马匹接二连三的死在路上。郎中令龚遂向其进谏才令郎官、谒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另一些荒唐的事就是汉昭帝驾崩,刘贺承袭了皇位,不等昭帝的居丧期满,平时好吃好喝惯了的刘贺受不了国丧期间清简的饭食,想在自己的宫里偷着开荤。这时食监说“居丧未满,饮食不可恢复如平日”,可能刘贺实在是馋得不行,还悄悄邀来他的亲信大臣们,每天饮酒取乐。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史书给刘贺记载了千余罪,也怪他日常行事很不检点,有失皇家道统,再者刘贺进京后就任用昌邑王府手下人办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手下人升官进爵也都是正常人情,归根结底还是刘贺年轻气盛,想在登基后做出一番大事业。霍光在朝中独揽大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贺或许是个胸怀大志的皇帝,刚到长安就提拔了自己封地的二百多个官吏,这种做法对霍光等权臣而言简直如鲠在喉。但这一切却也加速了霍光等权臣废帝的决心,最后刘贺在位仅27天就被霍光废黜了。这可追溯《汉书》:汉昭帝以来,朝堂之上的状态是“政事一决于光”。刘贺被废后,依然回到昌邑,但并无封爵,仅仅赐予他汤沐邑二千户,而原来王家的财物都赐予了他。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成王败寇,是历代政治斗争的结果。为了宣扬夺权篡位的合理性、合法性,真正的掌权人在拔高和神化自己顺应天意、众望所归的同时,往往会对前任皇帝进行不同程度的人身攻击和政治诋毁,污蔑其荒淫无道、丧失人性、暴戾滥杀,甚至将其贬斥为一无是处的戾君庸主,刘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从舆论上对其形象进行颠覆性的破坏,以求达到罄竹难书、人神共愤的效果。就这样,皇帝中的“反面典型”刘贺被钉在耻辱柱上两千多年,让后人嗤之以鼻。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2011年,江西省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村民发现盗墓情况后及时上报,使得考古专家得以研究保存完整海昏侯主墓。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有一副绘有先代圣贤图的屏风,文物价值极高。说明并非霍光口中那个不尊先贤的家伙。有谁会把不喜欢的东西摆在墓室中呢?随葬品通常是墓主人生前喜好之物,史书中的罪名基本都是在说刘贺不敬重先贤,也不喜欢念书,每天热衷于声色玩乐、骑马游猎。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刘贺像


除了此之外,在刘贺的墓中专家们还找出许多典籍,这其中包括儒学经典,还有一部早就失传了的《齐论语》,多竹简和木牍中,也有《医书》、《五色食胜》等关于医学和饮食方面的书,还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可以就此猜测刘贺绝不是不学无术之人!其实刘贺还真得感谢这次考古,一场盗墓解开千年疑惑,还废帝刘贺一世清白,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那些史书真的可信吗:一场盗墓让缠绕废帝刘贺的千古奇冤终可昭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