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答应刘备借荆州的无理要求?

历史收银机


都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来说,荆州本来也不是孙权的,而是荆州牧刘表的地盘。只是在赤壁之战中,孙权从曹操手里抢到了荆州的南郡大部分地区,然后才借给刘备谋生

本文从三个阶段来阐述刘备、孙权的荆州之争,看看刘备是怎么夺取荆州并失去它的。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荆州在东汉末年时共管辖有七个大郡,分别是南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江夏郡,武陵郡,南阳郡。

第一、孙权借给刘备的并不是整个荆州,而是荆州的一部分地区,这部分地区就是南郡。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荆州的南郡大部分都落入了孙权手里。南郡只是荆州七郡之一(荆州的治所就在南郡,相当于省会),并不是整个荆州。那么,孙权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地把南郡借给刘备呢?

这是因为虽然曹操南征失败了,但还是对孙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孙权只有区区江东之地,远远不能抗衡强大的曹操,所以孙刘联盟还得继续维持下去,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孙权夺下荆州的南郡之后,在当地的威望也不高(荆州原本就是刘表的地盘),所以做了顺水人情,将南郡借给刘备发展,目的只是想借助刘备来牵制曹操,这才是孙权借荆州的真实用意。

在此基础上,刘备向南夺取了荆州南部的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个郡,同时还兼有刘琦镇守的江夏郡一部分。这样的话,荆州的大部分就落到了刘备的手中,这让孙权方面十分不满!

当初孙权肯听从鲁肃的建议,把南郡借给刘备,只是想借刘备来牵制曹操,或者让刘备充当屏障,分散曹操的注意力罢了,然后再找机会要回南郡罢了,但他万万没想到刘备集团会成长得如此之快。在赤壁之战后的短短数年之间,刘备就采纳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不仅得到了荆州大部分地区,而且向四川进军消灭了割据益州的刘璋。当时,刘备亲自坐镇益州,留关羽镇守荆州,防御孙权方面,总体实力还要强于孙权方面。

很显然,刘备集团的壮大是孙权所不愿意看到的,而刘备也不愿意把南郡还给孙权。因此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左右),就在刘备攻破成都、得到益州后,孙权便派心腹大臣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立刻归还荆州南郡,不然就要兵戎相见。

第二、孙刘争夺荆州,演变为“湘水划界”,最后双方各自得到了荆州的3个郡

南郡是整个荆州的治所,也是南方的大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刘备当然不愿意轻易还给孙权。于是诸葛瑾又提出了,如果刘备不还南郡,就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给孙权,可是刘备还是舍不得,并借口说“等我攻下凉州后,自然就把南郡还给你们”。

孙权得知后大怒,因为当时刘备已经拥有益州、荆州大部分地区,现在还以凉州为借口不还南郡,这不等于是耍赖吗?所以在公元214年左右,孙权派吕蒙攻下了关羽镇守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也从益州亦领兵五万前来支援关羽,准备要与孙权决一死战。

可是不久后,曹操消灭了益州北面的张鲁,对益州的刘备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刘备暂时不敢与孙权、曹操两线作战,于是主动做出让步,与孙权约定湘水划界!

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这样一来,孙权和刘备的矛盾暂时得到搁置,孙权分到了荆州一半的土地,满心欢喜地撤了回去。

第三、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南郡、零陵、武陵全部落入孙权手中

214年湘水划界后,孙、刘各自与曹操开战,刘备在益州和曹操展开了长达5年的拉锯战,最终战胜曹操,夺取了曹操手里的汉中、上庸、房陵等地,势力也达到顶点;再反观孙权方面,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孙权在平分荆州后也将进攻的方向对准了合肥,准备突入中原,结果在合肥之战损兵折将,孙权差点被张辽活捉。

由于孙权无法向淮北发展,只能回来继续和刘备争夺荆州。不过,刘备在荆州留有大将关羽镇守,原本是不会出任何问题的。但是在公元219年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大将关羽趁刘备在益州击败曹操的机会,自己也率军北上,从南郡出兵包围了曹操的襄阳、樊城,并且逼近荆州的南阳郡(由曹操占据着)。南阳郡是整个中原的门户,可以从湖北通向洛阳、长安。

曹操集团在危急时刻,利用孙、刘矛盾大做文章,诱使孙权出兵偷袭关羽后方的南郡、零陵、武陵。

关羽在镇守荆州时,多次和孙权交恶,不仅拒绝了联姻而且还多次夺取孙权的兵粮,遭到孙权忌恨。所以在关羽北伐时,空虚的后方很快就遭到孙权的偷袭。吕蒙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关羽的大本营南郡城!

关羽在曹操、孙权夹击之下,兵败身亡,而零陵、南郡、武陵也全部被孙权占领。至此,刘备势力全部退出荆州。孙权以当初借一个南郡给刘备的代价,最后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真正的赢家。


世界人文通史


有个歇后语叫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似乎刘备是吃了肉包子的狗,故意耍赖不还似的。

然而,这荆州是你孙权的吗?

不是的!


荆州是人家刘表的,再往上说荆州是大汉朝廷的,是老刘家的,你孙权又不姓刘,凭啥说荆州是你的呢?

孙权会说,荆州是我打下来的。赤壁之战孙权确实居功至伟,没有孙权,荆州便已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刘备会说:俺凭本事抢来的荆州,凭啥要还啊!况且这天下本来就是俺老刘家的,你孙权算老几啊!

刘备借了荆州吗?他借了整个荆州,还是借了荆州的一部分呢?

先来看看荆州在哪!

三国时期的荆州,面积很大,北至湖北襄阳,南至湖南郴州,包含了七个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


赤壁之战后,曹操被打跑了,孙权趁机抢占地盘,可是他运气实在不好,他碰到了铁血硬汉曹仁。

东吴出动了全部精锐,由周瑜亲自指挥,在南郡这个地方与曹仁展开了殊死较量,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最后曹仁粮草吃完了,兵力打完了,这才弃城而逃。

此战,东吴虽然得到了南郡,但损失惨重,惨胜!

就在周瑜和曹仁互掐之时,刘备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抢占地盘,刘备虽然实力不行,威信不行,但他手里有张王牌—刘琦。

要知道,荆州是刘表的,刘表死后,荆州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未做休息,也未调整各郡守将,马不停蹄地杀到了赤壁。


所以说,荆州各郡守将基本上还是刘表旧部,这些旧部刘琦都认识,所以当刘备带兵来到江南四郡时,四郡守将望风而降。

就这样,刘备不费一兵一卒,就占了荆州的四个郡,分别是长沙、武陵、零陵、桂阳。而孙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损兵折将,才得了区区一个南郡。

PS:北方的南阳郡、襄阳郡依然在曹操的手里。

孙权心中那个气啊!但此时,孙权实力不足,倘若此时抢刘备的地盘,必然让曹操渔翁得利,所以孙权暂时咽下了这口气。

这时候,鲁肃找到了孙权,建议把南郡“借给”刘备,孙权思来想去,同意了!

所以说,刘备借荆州,不是整个荆州,而是荆州的南郡,不过后来孙权讨取荆州之时偷换了概念,索要整个荆州。



那么,孙权为何肯把南郡借给刘备呢?

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南郡位置特殊。南郡北边是曹操的地盘,南边是刘备的地盘,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所以不如索性卖个人情,把南郡也借给刘备,让刘备与曹操死磕去。

第二,缓解压力。曹操战略重心不是荆州,而是淮南,倘若曹操南下合肥,再往东南就只抵东吴老巢南京了,为了缓解压力,不如索性把南郡给了刘备,让他继续往西打,占据益州,以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所以,孙权借荆州是深思熟虑的,是他主动借给刘备的,并不是什么无理的要求。


一半秋色


孙权确实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可是那是在刘备的请求下,鲁肃的劝说下借的,并不是孙权自己心甘情愿借的。他借给刘备荆州也是权宜之计,后来为了拿回荆州,他不惜败盟,偷袭荆州,杀了关羽。这一切,都是和荆州的战略地位息息相关的。

一、围绕荆州三方的争夺。

荆州位于魏蜀吴三者的中央地带,谁占有了荆州,谁就拥有了对其他两方的优势地位。因此,早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把目光盯在了荆州身上。

刘备来到荆州,虽然名义上是寄居在刘表庇护之下。但是,刘备内心是想要夺取荆州作为自己的基业。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制订了先取荆益为业的战略目标。刘表心中也对刘备怀有疑忌,不过想利用刘备抵抗曹操才隐忍下来。

而孙权对荆州的需求更为迫切。他和周瑜、鲁肃等人也早早制订战略,要全据长江,北向争夺中原。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东吴也必须占据荆州。于是,孙权在继位后,就开始了对荆州的攻伐。孙权以报仇为名,攻打江夏,击杀黄祖,夺取了大部的江夏郡,还有继续西进的迹象。

而曹操也没有闲着。他的目光也时刻紧盯着荆州。在孙权攻打江夏,准备下一步的行动时,曹操派出一部分兵力南下,威胁孙权的侧翼。孙权因此只得撤兵,保护自己的后方。

曹操在北方袁绍势力平定后,不顾关中没有平定,就马上开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对荆州用兵。在派兵进攻刘备失败后,为了遏制刘备势力的增强,曹操发动了对荆州的进攻。这次进攻虽然在初期比较顺利的拿下了荆州,可是成为孙权和刘备两方共同敌人的曹军,在赤壁之战遭到了惨败,主力被迫撤回了北方。

二、刘备借荆州的由来。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带领东吴的主力,和曹仁互相攻战一年后,拿下了南郡的江陵,达到了东吴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曹操主力北撤,以襄樊、合肥作为战略支撑点。占据了荆州的北部。而刘备则借用东吴的兵马,占领了荆州江南的四郡。后来,周瑜还把南郡江南的部分划给了刘备。

这样一来,整个荆州就被三家分别占据了。在这个时候,曹操占有荆州北部的襄阳、南阳,刘备占有荆州的江南部分,而孙权虽然占有的地方比较小,但是却占据了整条长江的各个要点,控制封锁了整条长江。

在周瑜活着的时候,刘备是不敢对东吴有什么异议的。周瑜军事能力超群,加上赤壁之战的军威,死死压制着刘备不敢有什么异心。周瑜对刘备集团的态度就是,分化瓦解,为我所用。他上书孙权,要孙权扣押刘备,准备吞并刘备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和刘备的关系也就微妙起来。双方都不会向对方低头称臣,可也不能兵戎相见。孙权虽然占据长江,可是实力单薄。而刘备则躲在江南,在孙权军队的掩护下,发展出一支实力雄厚的力量。这样,孙权独立支撑对曹操作战,力不从心。而刘备羽翼已成后,也需要实现《隆中对》的战略目标,有一个与曹操作战和下一步发展势力的战役出发地。

于是,在周瑜死后,趁孙权实力削弱的时机,刘备提出了借南郡的要求。在鲁肃的斡旋下,孙权同意了刘备的请求,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后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由来。

鲁肃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当时东吴的战略形势很差,整个军事力量沿长江布置,成为一字长蛇阵。这个阵势还夹在曹操和刘备之间,运转不灵。而刘备则在东吴的后面,发展实力,坐收渔利。

将南郡借给刘备,就可以把西线的防务交给刘备,自己将兵力集中在东线。这样,兵力集中后,就可以对合肥一带的曹军取得绝对的军事优势,进而夺取徐州。而刘备有了战役的出发地,也可以采取《隆中对》北伐的方案。

如果孙刘两家配合默契,一起对付曹操,那么曹操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史书上说,当曹操得知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时,正在写东西的曹操连笔掉到了地上都不知道。可见,此事对曹操心理的震撼。

三、孙刘两家争夺荆州的结局。

但是,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不情愿的。他后来评价鲁肃说,劝自己借荆州给刘备,是鲁肃的一个短处。这说明了孙权根本就没有鲁肃的眼光。这是与孙权的性格和战略思想有关的。

孙权接替孙策继位的时候,孙策就评价过两人的区别,史书记载,当时孙策对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在这里,孙策从侧面指出了孙权保守有余,进取不足的性格。在孙策手下的具有进取精神的将领周瑜还活着的时候,孙权依靠周瑜,还有吞并西川,北伐合肥的气魄。可是当周瑜一死,孙权就渐渐失去了进取的精神,日益寻求自保了。

于是,孙权越来越对失去上游的战略要地荆州感到后悔。他屡次去刘备那里索取荆州,但是都没有结果。在刘备夺取西川后,双方还兵戎相见,发生了湘水之争。虽然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江南荆州结束争端,可是没有上游荆州的孙权是始终不放心的。

尤其是刘备打败曹操,占有整个蜀地,实力已经发展到超过东吴的时候。孙权感到了直接的威胁,对荆州的需要更加迫切。因此,孙权一面和吕蒙商议武力夺回荆州,一方面向曹操投降,在各方面进行准备。

终于,在关羽北伐荆襄的时候,孙权派吕蒙夺取了荆州。达到全据长江的战略目的,孙权可谓欣喜若狂。他对吕蒙大加赞誉,大肆封赏。对当年劝他借荆州给刘备的鲁肃颇有微词。

结语:

由于孙权的背盟和战略眼光的低劣,在后来的夷陵之战中,东吴虽然取得了胜利,可也造成了他和刘备的两败俱伤。虽然孙权达到了全据长江的目标,可是下一步北进中原的目标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其中,就三国这一历史阶段的荆州,人口和人才众多,并且地域广阔、经济繁荣,可谓兵家必争之地。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荆州这一宝地,孙权为什么要借给刘备呢?

首先,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被认为是大部分荆州之地。但是,就正史上来说,孙权实际上只是将南郡借给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不仅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对于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诸侯,更是实现了对荆州的瓜分。其中,就曹操一方来说,据南阳郡和江夏郡北部,以襄阳为重镇;就孙权一方来说,占据了南郡和江夏郡南部;而就刘备一方而言,则占据江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在赤壁之战后,东吴周瑜夺取的南郡在曹操、刘备两家夹缝中生存。



由此,对于东吴占据的南郡,因为处在曹操、刘备两大势力前后夹击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烫手的山芋。所以,从理性上来说,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有助于刘备实力的增强,促使刘备可以在防御曹操上承担更大的压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合肥等地的防御上。当然,这是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的根本原因。不过,回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孙权之所以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直接原因就是周瑜的病逝和鲁肃的劝告。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0年,孙权同意了周瑜带兵西进巴蜀之地的方案,但是,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对于周瑜这位东吴大都督,并不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并且希望在占领益州后,再考虑消灭刘备,从而全面占据长江以南地区。但是,在周瑜病逝后,孙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在借荆州给刘备一事上,鲁肃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最后,对于鲁肃来说,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孙刘联合战略的坚定支持者。就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一方占据了北方中原地区,实力最为强大。对于东吴和蜀汉,单独一方都不是曹魏的对手。由此,鲁肃和诸葛亮都希望孙刘可以长期联合。所以,鲁肃主张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以此促使双方共同抵抗曹操。不过,在鲁肃病逝后,东吴在自身实力壮大的基础上,选择联合曹魏夹击气势正盛的关羽,从而夺回了荆州。


奥特小徐


生活中,我们对于那些借人钱财,或者借人东西不还的人,经常会脱口而出一句歇后语,那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过,在实际历史中,这还真有点冤枉了刘备。

刘备借荆州这件事,还要从赤壁之战说起。

曹操趁荆州刘表去世之际,发兵南下,准备夺取荆州。荆州新主刘琮随即降曹,刘备只得南逃,并派诸葛亮前往江东,游说孙权一起抗曹。当时,孙权派周瑜迎战曹操,两军对峙于赤壁。

刘备呢?趁机表奏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然后打着刘琦的名义,攻取了荆州七郡中的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描写的非常精彩,刘备方面,特别是诸葛亮,可谓是居功至伟,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被夸得神乎其神。而实际上,赤壁之战仅仅是周瑜对曹操的一场大战罢了。刘备当时正忙着抢荆州地盘呢,根本就没多少精力顾及赤壁的战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谋划,荆州是必取之地,然后再西取益州,即川汉之地。等天下有变之时,刘备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一起北伐,最后会师中原,统一天下。所以,刘备要建立大业,必须这么做。

208年的赤壁之战,刘备虽然没有全力参与抗曹,但是曹操还是被周瑜所败,退兵还师,留曹仁驻守南郡。第二年,周瑜又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苦战,击退曹仁,夺取了南郡。周瑜随即建议孙权伺机软禁刘备,并将张飞、关羽等将为己所用。这绝对是一个高明的计策。而孙权却以曹操仍在北方,又以刘备难以控制为由,没有采纳周瑜的计策。

正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擒贼就应该先擒王,孙权同曹操一样,错失了软禁刘备的良机。

周瑜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杰,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在210年,正式向孙权提出了天下二分之计,即攻讨西蜀刘璋,吞并汉中张鲁,结交西凉马超,然后再攻打襄阳,则可据江南之地,直指北方。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周瑜与诸葛亮的谋划颇为类似,只是诸葛亮留出了孙权的地盘,而周瑜却试图直接把刘备给灭了。

可是,造化弄人,周瑜原本打算借道先灭刘备,再取益州,可惜途中病发身故。如果周瑜不死,不要说一统天下,刘备想天下三分的愿望应该都很难实现。

周瑜得了南郡之后,刘备就曾经向孙权提出过“借荆州”的请求。实际上,刘备当时已经四郡在手,还据有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根本不需要借整个荆州。而曹操占有江夏郡长江以北的部分,还占据着南阳郡(后来南阳郡被曹操分为了南阳、襄阳和南乡三郡,所以荆襄七郡又有荆襄九郡之说)。荆州七郡中,东吴仅仅占有南郡。刘备所借,正是周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曹仁手中所抢来的南郡。

周瑜自然不肯将南郡借给刘备。但是,周瑜去世,鲁肃接任后,劝说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据《汉晋春秋》所载,吕范跟周瑜持相同观点,希望孙权软禁刘备。但是,鲁肃却建议孙权:“将军(即孙权)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即曹操)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鲁肃所言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曹操的实力雄厚,东吴单独抵御曹操有困难;二、孙权在荆州的威望,不如久居荆州的刘备,可以借助刘备安抚荆州;三、将南郡借给刘备,还可以多给曹操树立敌人,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

孙权一听,觉得有道理,也就同意了鲁肃的建议。只是,孙权并没有直接将南郡给刘备,而是交换。刘备将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给孙权,换得南郡。所以,实际上刘备只是跟孙权借了半个郡而已。

鲁肃在诸葛亮出山之前,跟孙权曾经有过榻上策对。当时,鲁肃建议孙权“鼎足江东”,划长江为己有,然后再谋图天下。这跟周瑜的谋划也颇有相似之处。只是,鲁肃的实际做法导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此时,荆州的势力是这样划分的。刘备占据的地盘最大,据有荆州七郡中的五郡,即南郡、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曹操占有南阳郡和江夏郡长江以北部分。而孙权则是出力不讨好,打了赤壁之战,又折损了周瑜,最终,才只得了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很明显,这场战争的利益分配很不合理。

原本,孙权准备与刘备联合,共取益州。结果,刘备却借刘璋请他抗击张鲁之际,攻占了益州。孙权闻之,大怒,要求刘备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给他。刘备自然不同意。孙权立刻派吕蒙攻取了三郡。

刘备得知消息后,从益州返回屯住公安,并派关羽出兵准备夺回三郡。这才有了鲁肃“单刀赴会”,痛斥关羽的故事。《三国演义》中,为了突显关公,将单刀赴会给安到了关羽身上,其实是鲁肃才对。

当时,恰逢曹操打算攻打汉中张鲁,刘备担心益州有失,不得已向孙权求和。最后,双方以湘水为界,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给孙权,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实际上,最终的结果是,刘备以两个半郡,换了孙权的一个南郡,根本就谈不上“借荆州”一说。

最后,孙权又趁关羽北伐之际,与曹操结盟,袭取了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并擒斩了关羽。整个荆州在长江以南的部分,皆为东吴所得。

从整件事来看,刘备借荆州到底是不是有借无还,其实并不重要。在这场荆州之争中,其实更多的是在比拼谋略和实力。至于承诺与协议,都是可以随时翻脸不认账的。而且,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给刻画的淋漓尽致。也许,这才是真正不可回避的现实。


奕天读历史


刘备借荆州这事,还是很有意思的,值得仔细品味一下。

一个问题是借而不是占,还不还另说;二是孙权清楚有借无还,为啥还借给他,这是当时情势的必然结果。

01

刘备借荆州。

既然是借,就说明这个地方更应该是孙权的。

不管演义如何描述赤壁之战,但真实的历史是,刘备、诸葛亮就是打酱油的,在这次战役中,主角还是孙权、周瑜。刘备集团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并不大。

这场战役,既不需要诸葛亮去借东风,也不需要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就靠周瑜等率领三万吴军就打败了曹操。

曹操败退后,刘备占据荆州南四郡,也没有那么复杂。周瑜借助刘备集团的力量才勉强击败了曹仁驻守南郡的势力,把曹仁赶走。如果曹仁粮草有保障,恐怕还能坚守一段时间。

孙刘联盟真正的合作,还是在击败曹仁的战役中。在战胜曹仁的过程中,培育了情感,在争夺南四郡的时候,也就没有很大的冲突。联盟处在蜜月期,还没有计较荆州到底应该归谁。

周瑜占据南郡后,曹操的势力撤退到了北方,此时,孙刘才考虑荆州到底该由谁来接管。

刘备势力较弱,在赤壁之战中毕竟出力不大,还不能与孙权翻脸。于是,刘备保持了低调,提出是借荆州,而不是说理直气壮地就该占据荆州。

不管荆州原来是谁的,是汉家的还是刘表的,既然孙权击败了曹操,没让曹操拿走,就该是孙权的。刘备也认这个账,没有说谁占据就算谁的。毕竟孙权主动要求与刘备联盟,否则,刘备可能就去交州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就提出借荆州暂住一下,而没有直接说这是我应该分得的红利。

还不还是以后的事,但刘备的确是借的,也就是名义或口头上还是承认荆州应该归属孙权。

02

既然刘备提出是借,不借不就行了吗?为何孙权还是同意借给刘备呢?

看一下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具体情况吧。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周瑜占据南郡之后,孙权拜其为南郡太守,屯聚江陵(江陵是南郡的治所)。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所在公安。

比较有意思的是,没有人举荐,朝廷也不可能主动任命刘备为荆州牧,刘备自己就做了荆州牧,开始走马上任了。荆州牧也算是一方诸侯,没地方办公也不是个事。于是,刘备去京口拜见孙权,就想租借个地方办一下公。

周瑜就上疏孙权,说: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周瑜认为刘备野心不小,非池中之物,又有关羽、张飞辅佐,恐怕不甘心居人之下。如果任其发展,将来恐怕是个麻烦。应该限制刘备的行动,不能让其得势。

但是,一直主张并促成孙刘联盟的鲁肃却有不同的意见。

据《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刘备去拜见孙权的时候,就提出了都督荆州一事,也就是想管理荆州。

如果刘备想强取荆州,就没必要去跟孙权沟通。去与孙权协商,就有借取的意思。周瑜是坚决反对的,但鲁肃却建议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联合刘备共同抗拒曹操。

当时的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应当广揽天下英雄成就霸业。又恐怕难以控制刘备,用软禁的办法,不一定能够起到作用,就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而是听从了鲁肃的建言,把荆州的部分地区借给了刘备,也就是容许刘备在占据的地方发展势力。

孙权借荆州,完全是出于时势的需要,想依赖刘备的势力对抗曹操,而不是多么仗义才把荆州借给刘备。

因此,在豹眼看来,刘备借荆州并不是无理的要求。既然是借,就有借与不借的问题。孙权愿意把荆州借给刘备,就不存在刘备是无理要求一说。

就是正常、合理的要求,孙权完全可以不借,主动权在孙权。不管刘备的要求是否合理,孙权愿意借给刘备,就不能说刘备是无理要求。

至于以后刘备还与不还,那是以后的事,这与借没有关系。

关键一点,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不是因为刘备借荆州的理由是否合适,而是符合孙权的政治需要。如果不符合孙权的政治利益,不管刘备提出多么合理的理由,恐怕孙权都不会借给他。

既然你孙权是出于政治利益才把荆州借给刘备,那么刘备完全可以根据政治需要,不把荆州还给孙权。你盯着我的鸡,岂不许我瞅着你的蛋吗?

因而,刘备借荆州不是无理要求,不还荆州也没有过错。诸侯争霸,谁抢到就是谁的,凭实力说话,不服就来战。


豹眼看历史


赤壁之战,刘备是最弱的一方,领地在江夏一带,而且是与刘琦合兵一处,其实已经没有实控地盘。而且整个战役期间东吴是主力,刘备配合策应,曹操失败后主力退回北方,刘备占据地利趁机抢占胜利果实,先东吴一步占领江陵一带,后出兵荆南四郡,打下一方地盘。东吴也在扩大胜利果实,看到在荆州没有拿到实际利益,自然不乐意了,派人与刘备交涉,刘备理亏,根基不稳,暂不愿得罪东吴,名曰暂借荆州,待拿下益州,有一方立足之地当归还之。孙权一方,刚经历大战,北方需要防备曹操,不亦与刘备翻脸,联合起来胜于给自己树敌,而且刘备占据荆州已成事实,只能答应刘备的无理要求,伺机而动,也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评议天下事


都别抢,我来答。

“刘备借荆州”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故事,孙权为什么会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荆州借给刘备呢?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东吴方面的战略考虑,并不能说是刘备无理。

  • 刘备借荆州的一些解释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刘备借走了荆州哪些地方?这里的“荆州”实际上并不是指整个荆州,而是指南郡,既然是南郡,为什么又叫借荆州呢?这是因为自从秦代设置南郡这个地方开始,南郡就成为荆州的别称,此外在南郡还有荆州城。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把刘备借南郡叫做借荆州,但后来双方却发生了扯皮。如刘备认为自己只是借走了南郡,孙权却认为自己把整个荆州都借给了刘备(成了一笔糊涂账,历史学家对此也各执一词),所以后来刘备平定益州以后,孙权就派人去跟刘备索要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但是被拒绝。

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三国志·吴主传》

双方因此还差点打了一仗,为什么孙权觉得自己是把整个荆州借给了刘备呢?庐弼注《三国志.先主传》解释说:

赤壁战胜,不为无功,故孙权听其自取荆州数郡,不加阻力,无异假借。遂各持一说,亦即为孙、刘日后构衅之因。

因此,围绕着荆州的利益,昔日的盟友变成了敌人。那么当初孙权为什么要把南郡借给刘备呢?

  • 缓解北方军事压力

赤壁之战以后的局势是这样划分的,曹操的军队退出了荆州战场,仅仅保留长江北面的南阳郡,以及南郡和江夏郡部分地区,孙权为了获得南郡这个战略要地,因此继续由周瑜率军进攻曹仁把守的南郡。而刘备则率军南下讨伐荆州南部州郡。

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资治通鉴》;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先主传》

当时的荆州刺史是刘琦,他是刘表的长子,所以孙权对此没有表现出反对。后来刘琦病死,刘备在荆州士绅官员的推举代领荆州牧,但当时的情况是孙权占据的南郡将自己的整体暴露在曹操方面的军事压力下,而刘备却拒守大后方,不仅毫无压力,还和曹操对东吴形成夹攻之势。


在此形势下,周瑜主动将南郡南岸的公安分给刘备,让他屯兵公安,以缓解东吴方面的军事压力。而且当时刘备在荆州声势很高,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以妹妻备。妹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馀人,皆执刀侍立,备每入,心常凛凛——《资治通鉴》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周瑜仅仅只是将公安分给了刘备,而不是把整个南郡都借给刘备。而且周瑜是反对将南郡借给刘备的,不要说将南郡借给刘备,连分公安给刘备的时候周瑜都是反对的,但是孙权考虑到来自曹操的军事压力,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三国志·周瑜传》

因为这个时候的周瑜还有更大的打算,那就是通过把南郡作为桥头堡去攻打益州,将东吴的势力延伸到巴蜀之地: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三国志·周瑜传》

可见这是周瑜当时反对将南郡和公安借给刘备的原因,但很可惜的是周瑜很快病逝,再加上刘备从中作梗(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东吴的伐蜀计划最终破产。

  • 那么刘备借走荆州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

就是在周瑜快要病逝的时候,刘备趁此机会希望管辖南郡。其中得到亲刘备的东吴大臣鲁肃的同意,帮助他一起劝说孙权,刘备因此得以占据南郡。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

可见,当时孙权之所以会借南郡给刘备,主要就是为了防备曹操,因为孙权这个时候面临着三线作战的压力:

  1. 第一线是南方的刘备,孙权不得不防备;

  2. 第二线是北方占据南阳、襄阳郡的曹操;

  3. 第三线就是当时曹操还加强了在合肥的驻防(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三国志·曹操传》)


综上所述,因为以上这些缘故,就有了“刘备借荆州”的说法,不过关于这个说法一直以来很有争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总之围绕着荆州这个地方的利益,刘备和孙权从此闹翻,可以说蜀汉集团是“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围炉谈史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事件。那孙权为什么把荆州借给借给刘备呢?我的观点是当时的荆州并不是孙权的,并不存在借不借的问题,“借”只是后来东吴人的自己的言论。

首先,荆州最初是属于刘表的,赤壁之战后被曹孙刘三家分别占领。

荆州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尤其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向西可以攻取益州,向东可以攻取江东。赤壁之战后,益州七个郡,曹操占领南阳和南郡北部襄阳等地,孙权占领江夏东部、长沙东部和南郡首府江陵,而刘备占领了零陵、武陵、桂阳的全部,长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分。

所以赤壁之战后,刘备支持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众人推举刘备为荆州牧,都是理所当然的。荆州大部分在刘备手里了,所以不存在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其次,孙权主动从江陵荆州撤军,刘备占领江陵。

其一,孙权需要借重刘备。孙权说过:“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所以,在刘备成为荆州牧后,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共拒曹操,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其二,刘备当时在公安,在江陵南边,张飞在宜都,在江陵西边,关羽在襄阳,在江陵北边,三面合围江陵。并且刘琦的下属驻扎在夏口,也算是刘备的人,这样几乎是四面合围,所以迫于形势,孙权可能做出了撤走江陵,送给刘备的决定。可见江陵也不是借给刘备的,而是不得已才让刘备占领的。

再次,借荆州给刘备是东吴人说的,是为了维护孙权的名声。

作为枭雄,孙权也有吞并天下的雄心,早在隆中对之前,鲁肃就跟孙权说过占据荆州,称号皇帝,以图天下的计策,所以孙权才会在荆州防守薄弱的时候派兵夺取荆州。但荆州在名义上是属于朝廷册封的荆州牧的,而且当时荆州牧是刘备,所以东吴史官在记录这次战役时,为了不给后世留下孙权撕毁盟约,偷袭荆州的名声,就杜撰了刘备借荆州的故事。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最后,这件事在《三国志》吴传只记载刘备借南郡,《三国志》蜀传连提都没提。可见,刘备借荆州,历史并不存在。


朱君看史


按照演义的说法,孙权之所以把荆州借给刘备,是因为刘备趁周瑜将要攻破荆州时,抢先一步派兵占据荆州,然后美其名曰是借荆州,无奈之下,孙权和周瑜只好将其借给刘备。但其实呢,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是双方达成双赢的一种合作。

首先,大家要知道,所谓的借荆州,其实是借荆州的南郡,如果再聚焦一点,主要就是指的江陵。

当时,在赤壁之战刚结束时,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南郡,孙权占据荆州中部的江夏郡,刘备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

其后,周瑜亲率大军进攻南郡的治所江陵,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镇守江陵的曹仁率军撤回襄阳,孙权终于收复了江陵。问题是,收复江陵后,孙权实在有点像得了个鸡肋。总而言之,扔了吧,实在不舍得;背着走吧,实在影响自己放开手脚做事。



因为,江陵控制着整个长江水道,所以乐观一点想象,孙权占据江陵,就可以把刘备挤压在荆州南部地区永无出头之日。一切是显然的,只要孙权占据江陵,那刘备的所有战略都没有实施的可能性。甚至而言,就算刘璋请刘备入川,刘备也看不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因为,长江水道被孙权控制着,那刘备孤军深入益州,不要说想夺取益州,一旦与刘璋翻脸,能不能活着逃回荆州都是个问题。

也正因为此,只要孙权占据荆州,刘备集团就别想有所发展,这样久而久之,孙权再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刘备集团进行渗透,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把刘备集团给瓦解。

如果实现了这一步,孙权就可以占据荆州;再进一步,就可以顺着长江入蜀,统一江南。等到实现这一步,就可以大举北伐一统天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瑜所作的战略规划,大约就这样的。所以在周瑜统兵期间,他自然说死说活,也不愿意放弃江陵。

问题是,占据江陵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简单而言,周瑜和孙权使用了各种计谋,但刘备说死说活就是不肯加盟江东集团。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占据着江陵,实在好像只是干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

因为,孙权占据着江陵,只是把刘备压得无法出头。但是,只要刘备宁死不低头,孙权想牢牢控制江陵地区,所需要的成本那将是惊人的,因为它需要随时提防刘备集团的窥视,这样孙权必须把大量的军政资源都调集到这里和刘备耗下去。



当然,如果孙权的对手只有刘备好还,关键是,江陵的北部地区,与曹操所占据的襄阳相接壤,这样孙权占据江陵,既要面对曹操的窥视,还需要面对刘备的窥视。在这种背景下,孙权想牢牢控制江陵,就需要把它把集团内部有限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大批调集到这里。

当然,如果孙权集团其它地方都高枕无忧,孙权长期这样玩,自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问题是,孙权集团北部的淮南地区,一直面临曹操的威胁,尤其是孙权的都城建业,距离曹操的合肥就几百公里,孙权又哪里敢把自己有限的军政资源调到江陵去呢;更何况,孙权在南部的交州地区,一直也没有实现有效的统治。

在这种背景下,鲁肃就建议孙权,总而言之,我们现在还有许多事需要做。如果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和刘备暗中死磕,实在称不上明智,所以还不如干脆把江陵让给刘备,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有限的军政资源用于巩固淮南的边防线,用于全面向南部的交州渗透。

与此同时,如果刘备控制江陵,他必然会找机会向益州扩张的,而等到刘备的军事、政治重心大举移向益州,就算到时刘备不肯归还荆州,我们趁机收复荆州,也不是什么难事。

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孙权和刘备耗了一年多时间后,终于感觉有点吃不消;而且推行强硬对外战略的周瑜突然去世,所以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终于决定把江陵为中心的南郡全部让给刘备。随后,孙权集团就大举向交州地区渗透,先是击杀了交州苍梧郡太守吴巨,随后控制交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