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答應劉備借荊州的無理要求?

歷史收銀機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首先來說,荊州本來也不是孫權的,而是荊州牧劉表的地盤。只是在赤壁之戰中,孫權從曹操手裡搶到了荊州的南郡大部分地區,然後才借給劉備謀生

本文從三個階段來闡述劉備、孫權的荊州之爭,看看劉備是怎麼奪取荊州並失去它的。根據正史《三國志》記載,荊州在東漢末年時共管轄有七個大郡,分別是南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江夏郡,武陵郡,南陽郡。

第一、孫權借給劉備的並不是整個荊州,而是荊州的一部分地區,這部分地區就是南郡。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荊州的南郡大部分都落入了孫權手裡。南郡只是荊州七郡之一(荊州的治所就在南郡,相當於省會),並不是整個荊州。那麼,孫權為什麼要心甘情願地把南郡借給劉備呢?

這是因為雖然曹操南征失敗了,但還是對孫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孫權只有區區江東之地,遠遠不能抗衡強大的曹操,所以孫劉聯盟還得繼續維持下去,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孫權奪下荊州的南郡之後,在當地的威望也不高(荊州原本就是劉表的地盤),所以做了順水人情,將南郡借給劉備發展,目的只是想借助劉備來牽制曹操,這才是孫權借荊州的真實用意。

在此基礎上,劉備向南奪取了荊州南部的零陵,武陵,長沙,桂陽四個郡,同時還兼有劉琦鎮守的江夏郡一部分。這樣的話,荊州的大部分就落到了劉備的手中,這讓孫權方面十分不滿!

當初孫權肯聽從魯肅的建議,把南郡借給劉備,只是想借劉備來牽制曹操,或者讓劉備充當屏障,分散曹操的注意力罷了,然後再找機會要回南郡罷了,但他萬萬沒想到劉備集團會成長得如此之快。在赤壁之戰後的短短數年之間,劉備就採納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不僅得到了荊州大部分地區,而且向四川進軍消滅了割據益州的劉璋。當時,劉備親自坐鎮益州,留關羽鎮守荊州,防禦孫權方面,總體實力還要強於孫權方面。

很顯然,劉備集團的壯大是孫權所不願意看到的,而劉備也不願意把南郡還給孫權。因此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左右),就在劉備攻破成都、得到益州後,孫權便派心腹大臣諸葛瑾入蜀,要求劉備立刻歸還荊州南郡,不然就要兵戎相見。

第二、孫劉爭奪荊州,演變為“湘水劃界”,最後雙方各自得到了荊州的3個郡

南郡是整個荊州的治所,也是南方的大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劉備當然不願意輕易還給孫權。於是諸葛瑾又提出了,如果劉備不還南郡,就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還給孫權,可是劉備還是捨不得,並藉口說“等我攻下涼州後,自然就把南郡還給你們”。

孫權得知後大怒,因為當時劉備已經擁有益州、荊州大部分地區,現在還以涼州為藉口不還南郡,這不等於是耍賴嗎?所以在公元214年左右,孫權派呂蒙攻下了關羽鎮守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也從益州亦領兵五萬前來支援關羽,準備要與孫權決一死戰。

可是不久後,曹操消滅了益州北面的張魯,對益州的劉備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劉備暫時不敢與孫權、曹操兩線作戰,於是主動做出讓步,與孫權約定湘水劃界!

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這樣一來,孫權和劉備的矛盾暫時得到擱置,孫權分到了荊州一半的土地,滿心歡喜地撤了回去。

第三、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南郡、零陵、武陵全部落入孫權手中

214年湘水劃界後,孫、劉各自與曹操開戰,劉備在益州和曹操展開了長達5年的拉鋸戰,最終戰勝曹操,奪取了曹操手裡的漢中、上庸、房陵等地,勢力也達到頂點;再反觀孫權方面,就沒有那麼順利了,孫權在平分荊州後也將進攻的方向對準了合肥,準備突入中原,結果在合肥之戰損兵折將,孫權差點被張遼活捉。

由於孫權無法向淮北發展,只能回來繼續和劉備爭奪荊州。不過,劉備在荊州留有大將關羽鎮守,原本是不會出任何問題的。但是在公元219年發生了變化,那就是大將關羽趁劉備在益州擊敗曹操的機會,自己也率軍北上,從南郡出兵包圍了曹操的襄陽、樊城,並且逼近荊州的南陽郡(由曹操佔據著)。南陽郡是整個中原的門戶,可以從湖北通向洛陽、長安。

曹操集團在危急時刻,利用孫、劉矛盾大做文章,誘使孫權出兵偷襲關羽後方的南郡、零陵、武陵。

關羽在鎮守荊州時,多次和孫權交惡,不僅拒絕了聯姻而且還多次奪取孫權的兵糧,遭到孫權忌恨。所以在關羽北伐時,空虛的後方很快就遭到孫權的偷襲。呂蒙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關羽的大本營南郡城!

關羽在曹操、孫權夾擊之下,兵敗身亡,而零陵、南郡、武陵也全部被孫權佔領。至此,劉備勢力全部退出荊州。孫權以當初借一個南郡給劉備的代價,最後得到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了真正的贏家。


世界人文通史


有個歇後語叫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似乎劉備是吃了肉包子的狗,故意耍賴不還似的。

然而,這荊州是你孫權的嗎?

不是的!


荊州是人家劉表的,再往上說荊州是大漢朝廷的,是老劉家的,你孫權又不姓劉,憑啥說荊州是你的呢?

孫權會說,荊州是我打下來的。赤壁之戰孫權確實居功至偉,沒有孫權,荊州便已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劉備會說:俺憑本事搶來的荊州,憑啥要還啊!況且這天下本來就是俺老劉家的,你孫權算老幾啊!

劉備借了荊州嗎?他借了整個荊州,還是借了荊州的一部分呢?

先來看看荊州在哪!

三國時期的荊州,面積很大,北至湖北襄陽,南至湖南郴州,包含了七個郡,即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


赤壁之戰後,曹操被打跑了,孫權趁機搶佔地盤,可是他運氣實在不好,他碰到了鐵血硬漢曹仁。

東吳出動了全部精銳,由周瑜親自指揮,在南郡這個地方與曹仁展開了殊死較量,戰爭持續了一年多,最後曹仁糧草吃完了,兵力打完了,這才棄城而逃。

此戰,東吳雖然得到了南郡,但損失慘重,慘勝!

就在周瑜和曹仁互掐之時,劉備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搶佔地盤,劉備雖然實力不行,威信不行,但他手裡有張王牌—劉琦。

要知道,荊州是劉表的,劉表死後,荊州到了曹操的手裡。曹操未做休息,也未調整各郡守將,馬不停蹄地殺到了赤壁。


所以說,荊州各郡守將基本上還是劉表舊部,這些舊部劉琦都認識,所以當劉備帶兵來到江南四郡時,四郡守將望風而降。

就這樣,劉備不費一兵一卒,就佔了荊州的四個郡,分別是長沙、武陵、零陵、桂陽。而孫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損兵折將,才得了區區一個南郡。

PS:北方的南陽郡、襄陽郡依然在曹操的手裡。

孫權心中那個氣啊!但此時,孫權實力不足,倘若此時搶劉備的地盤,必然讓曹操漁翁得利,所以孫權暫時嚥下了這口氣。

這時候,魯肅找到了孫權,建議把南郡“借給”劉備,孫權思來想去,同意了!

所以說,劉備借荊州,不是整個荊州,而是荊州的南郡,不過後來孫權討取荊州之時偷換了概念,索要整個荊州。



那麼,孫權為何肯把南郡借給劉備呢?

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南郡位置特殊。南郡北邊是曹操的地盤,南邊是劉備的地盤,夾在中間兩頭受氣,所以不如索性賣個人情,把南郡也借給劉備,讓劉備與曹操死磕去。

第二,緩解壓力。曹操戰略重心不是荊州,而是淮南,倘若曹操南下合肥,再往東南就只抵東吳老巢南京了,為了緩解壓力,不如索性把南郡給了劉備,讓他繼續往西打,佔據益州,以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所以,孫權借荊州是深思熟慮的,是他主動借給劉備的,並不是什麼無理的要求。


一半秋色


孫權確實答應把荊州借給劉備,可是那是在劉備的請求下,魯肅的勸說下借的,並不是孫權自己心甘情願借的。他借給劉備荊州也是權宜之計,後來為了拿回荊州,他不惜敗盟,偷襲荊州,殺了關羽。這一切,都是和荊州的戰略地位息息相關的。

一、圍繞荊州三方的爭奪。

荊州位於魏蜀吳三者的中央地帶,誰佔有了荊州,誰就擁有了對其他兩方的優勢地位。因此,早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孫權和劉備都把目光盯在了荊州身上。

劉備來到荊州,雖然名義上是寄居在劉表庇護之下。但是,劉備內心是想要奪取荊州作為自己的基業。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制訂了先取荊益為業的戰略目標。劉表心中也對劉備懷有疑忌,不過想利用劉備抵抗曹操才隱忍下來。

而孫權對荊州的需求更為迫切。他和周瑜、魯肅等人也早早制訂戰略,要全據長江,北向爭奪中原。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東吳也必須佔據荊州。於是,孫權在繼位後,就開始了對荊州的攻伐。孫權以報仇為名,攻打江夏,擊殺黃祖,奪取了大部的江夏郡,還有繼續西進的跡象。

而曹操也沒有閒著。他的目光也時刻緊盯著荊州。在孫權攻打江夏,準備下一步的行動時,曹操派出一部分兵力南下,威脅孫權的側翼。孫權因此只得撤兵,保護自己的後方。

曹操在北方袁紹勢力平定後,不顧關中沒有平定,就馬上開玄武池訓練水軍,準備對荊州用兵。在派兵進攻劉備失敗後,為了遏制劉備勢力的增強,曹操發動了對荊州的進攻。這次進攻雖然在初期比較順利的拿下了荊州,可是成為孫權和劉備兩方共同敵人的曹軍,在赤壁之戰遭到了慘敗,主力被迫撤回了北方。

二、劉備借荊州的由來。

在赤壁之戰後,周瑜帶領東吳的主力,和曹仁互相攻戰一年後,拿下了南郡的江陵,達到了東吳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曹操主力北撤,以襄樊、合肥作為戰略支撐點。佔據了荊州的北部。而劉備則借用東吳的兵馬,佔領了荊州江南的四郡。後來,周瑜還把南郡江南的部分劃給了劉備。

這樣一來,整個荊州就被三家分別佔據了。在這個時候,曹操佔有荊州北部的襄陽、南陽,劉備佔有荊州的江南部分,而孫權雖然佔有的地方比較小,但是卻佔據了整條長江的各個要點,控制封鎖了整條長江。

在周瑜活著的時候,劉備是不敢對東吳有什麼異議的。周瑜軍事能力超群,加上赤壁之戰的軍威,死死壓制著劉備不敢有什麼異心。周瑜對劉備集團的態度就是,分化瓦解,為我所用。他上書孫權,要孫權扣押劉備,準備吞併劉備的勢力。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和劉備的關係也就微妙起來。雙方都不會向對方低頭稱臣,可也不能兵戎相見。孫權雖然佔據長江,可是實力單薄。而劉備則躲在江南,在孫權軍隊的掩護下,發展出一支實力雄厚的力量。這樣,孫權獨立支撐對曹操作戰,力不從心。而劉備羽翼已成後,也需要實現《隆中對》的戰略目標,有一個與曹操作戰和下一步發展勢力的戰役出發地。

於是,在周瑜死後,趁孫權實力削弱的時機,劉備提出了借南郡的要求。在魯肅的斡旋下,孫權同意了劉備的請求,把南郡借給了劉備。這就是後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由來。

魯肅勸孫權借南郡給劉備是很有戰略眼光的。當時東吳的戰略形勢很差,整個軍事力量沿長江佈置,成為一字長蛇陣。這個陣勢還夾在曹操和劉備之間,運轉不靈。而劉備則在東吳的後面,發展實力,坐收漁利。

將南郡借給劉備,就可以把西線的防務交給劉備,自己將兵力集中在東線。這樣,兵力集中後,就可以對合肥一帶的曹軍取得絕對的軍事優勢,進而奪取徐州。而劉備有了戰役的出發地,也可以採取《隆中對》北伐的方案。

如果孫劉兩家配合默契,一起對付曹操,那麼曹操會面臨極大的困難。史書上說,當曹操得知孫權借南郡給劉備時,正在寫東西的曹操連筆掉到了地上都不知道。可見,此事對曹操心理的震撼。

三、孫劉兩家爭奪荊州的結局。

但是,孫權借荊州給劉備是不情願的。他後來評價魯肅說,勸自己借荊州給劉備,是魯肅的一個短處。這說明了孫權根本就沒有魯肅的眼光。這是與孫權的性格和戰略思想有關的。

孫權接替孫策繼位的時候,孫策就評價過兩人的區別,史書記載,當時孫策對孫權說: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在這裡,孫策從側面指出了孫權保守有餘,進取不足的性格。在孫策手下的具有進取精神的將領周瑜還活著的時候,孫權依靠周瑜,還有吞併西川,北伐合肥的氣魄。可是當週瑜一死,孫權就漸漸失去了進取的精神,日益尋求自保了。

於是,孫權越來越對失去上游的戰略要地荊州感到後悔。他屢次去劉備那裡索取荊州,但是都沒有結果。在劉備奪取西川后,雙方還兵戎相見,發生了湘水之爭。雖然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江南荊州結束爭端,可是沒有上游荊州的孫權是始終不放心的。

尤其是劉備打敗曹操,佔有整個蜀地,實力已經發展到超過東吳的時候。孫權感到了直接的威脅,對荊州的需要更加迫切。因此,孫權一面和呂蒙商議武力奪回荊州,一方面向曹操投降,在各方面進行準備。

終於,在關羽北伐荊襄的時候,孫權派呂蒙奪取了荊州。達到全據長江的戰略目的,孫權可謂欣喜若狂。他對呂蒙大加讚譽,大肆封賞。對當年勸他借荊州給劉備的魯肅頗有微詞。

結語:

由於孫權的背盟和戰略眼光的低劣,在後來的夷陵之戰中,東吳雖然取得了勝利,可也造成了他和劉備的兩敗俱傷。雖然孫權達到了全據長江的目標,可是下一步北進中原的目標就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荊州歷史厚重、文化燦爛,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都”。其中,就三國這一歷史階段的荊州,人口和人才眾多,並且地域廣闊、經濟繁榮,可謂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荊州這一寶地,孫權為什麼要借給劉備呢?

首先,受到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孫權借給劉備的荊州,被認為是大部分荊州之地。但是,就正史上來說,孫權實際上只是將南郡借給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不僅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形成,對於曹操、孫權、劉備這三大諸侯,更是實現了對荊州的瓜分。其中,就曹操一方來說,據南陽郡和江夏郡北部,以襄陽為重鎮;就孫權一方來說,佔據了南郡和江夏郡南部;而就劉備一方而言,則佔據江南四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在赤壁之戰後,東吳周瑜奪取的南郡在曹操、劉備兩家夾縫中生存。



由此,對於東吳佔據的南郡,因為處在曹操、劉備兩大勢力前後夾擊的背景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燙手的山芋。所以,從理性上來說,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有助於劉備實力的增強,促使劉備可以在防禦曹操上承擔更大的壓力。與此相對應的是,孫權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合肥等地的防禦上。當然,這是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的根本原因。不過,回到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孫權之所以將荊州南郡借給劉備,直接原因就是周瑜的病逝和魯肅的勸告。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10年,孫權同意了周瑜帶兵西進巴蜀之地的方案,但是,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對於周瑜這位東吳大都督,並不同意將南郡借給劉備,並且希望在佔領益州後,再考慮消滅劉備,從而全面佔據長江以南地區。但是,在周瑜病逝後,孫權“以魯肅為奮武校尉,代瑜領兵,令程普領南郡太守。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劉備,與共拒曹操,權從之。”在借荊州給劉備一事上,魯肅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最後,對於魯肅來說,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孫劉聯合戰略的堅定支持者。就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操一方佔據了北方中原地區,實力最為強大。對於東吳和蜀漢,單獨一方都不是曹魏的對手。由此,魯肅和諸葛亮都希望孫劉可以長期聯合。所以,魯肅主張將荊州南郡借給劉備,以此促使雙方共同抵抗曹操。不過,在魯肅病逝後,東吳在自身實力壯大的基礎上,選擇聯合曹魏夾擊氣勢正盛的關羽,從而奪回了荊州。


奧特小徐


生活中,我們對於那些借人錢財,或者借人東西不還的人,經常會脫口而出一句歇後語,那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不過,在實際歷史中,這還真有點冤枉了劉備。

劉備借荊州這件事,還要從赤壁之戰說起。

曹操趁荊州劉表去世之際,發兵南下,準備奪取荊州。荊州新主劉琮隨即降曹,劉備只得南逃,並派諸葛亮前往江東,遊說孫權一起抗曹。當時,孫權派周瑜迎戰曹操,兩軍對峙於赤壁。

劉備呢?趁機表奏劉表長子劉琦為荊州刺史,然後打著劉琦的名義,攻取了荊州七郡中的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描寫的非常精彩,劉備方面,特別是諸葛亮,可謂是居功至偉,什麼草船借箭、借東風,被誇得神乎其神。而實際上,赤壁之戰僅僅是周瑜對曹操的一場大戰罷了。劉備當時正忙著搶荊州地盤呢,根本就沒多少精力顧及赤壁的戰事。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謀劃,荊州是必取之地,然後再西取益州,即川漢之地。等天下有變之時,劉備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一起北伐,最後會師中原,統一天下。所以,劉備要建立大業,必須這麼做。

208年的赤壁之戰,劉備雖然沒有全力參與抗曹,但是曹操還是被周瑜所敗,退兵還師,留曹仁駐守南郡。第二年,周瑜又經過了將近一年的苦戰,擊退曹仁,奪取了南郡。周瑜隨即建議孫權伺機軟禁劉備,並將張飛、關羽等將為己所用。這絕對是一個高明的計策。而孫權卻以曹操仍在北方,又以劉備難以控制為由,沒有采納周瑜的計策。

正所謂“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擒賊就應該先擒王,孫權同曹操一樣,錯失了軟禁劉備的良機。

周瑜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代英傑,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在210年,正式向孫權提出了天下二分之計,即攻討西蜀劉璋,吞併漢中張魯,結交西涼馬超,然後再攻打襄陽,則可據江南之地,直指北方。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周瑜與諸葛亮的謀劃頗為類似,只是諸葛亮留出了孫權的地盤,而周瑜卻試圖直接把劉備給滅了。

可是,造化弄人,周瑜原本打算借道先滅劉備,再取益州,可惜途中病發身故。如果周瑜不死,不要說一統天下,劉備想天下三分的願望應該都很難實現。

周瑜得了南郡之後,劉備就曾經向孫權提出過“借荊州”的請求。實際上,劉備當時已經四郡在手,還據有江夏郡長江以南的部分,根本不需要借整個荊州。而曹操佔有江夏郡長江以北的部分,還佔據著南陽郡(後來南陽郡被曹操分為了南陽、襄陽和南鄉三郡,所以荊襄七郡又有荊襄九郡之說)。荊州七郡中,東吳僅僅佔有南郡。劉備所借,正是周瑜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從曹仁手中所搶來的南郡。

周瑜自然不肯將南郡借給劉備。但是,周瑜去世,魯肅接任後,勸說孫權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據《漢晉春秋》所載,呂範跟周瑜持相同觀點,希望孫權軟禁劉備。但是,魯肅卻建議孫權:“將軍(即孫權)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即曹操)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

魯肅所言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曹操的實力雄厚,東吳單獨抵禦曹操有困難;二、孫權在荊州的威望,不如久居荊州的劉備,可以藉助劉備安撫荊州;三、將南郡借給劉備,還可以多給曹操樹立敵人,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

孫權一聽,覺得有道理,也就同意了魯肅的建議。只是,孫權並沒有直接將南郡給劉備,而是交換。劉備將江夏郡長江以南的部分給孫權,換得南郡。所以,實際上劉備只是跟孫權借了半個郡而已。

魯肅在諸葛亮出山之前,跟孫權曾經有過榻上策對。當時,魯肅建議孫權“鼎足江東”,劃長江為己有,然後再謀圖天下。這跟周瑜的謀劃也頗有相似之處。只是,魯肅的實際做法導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此時,荊州的勢力是這樣劃分的。劉備佔據的地盤最大,據有荊州七郡中的五郡,即南郡、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曹操佔有南陽郡和江夏郡長江以北部分。而孫權則是出力不討好,打了赤壁之戰,又折損了周瑜,最終,才只得了江夏郡長江以南的部分。很明顯,這場戰爭的利益分配很不合理。

原本,孫權準備與劉備聯合,共取益州。結果,劉備卻借劉璋請他抗擊張魯之際,攻佔了益州。孫權聞之,大怒,要求劉備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給他。劉備自然不同意。孫權立刻派呂蒙攻取了三郡。

劉備得知消息後,從益州返回屯住公安,並派關羽出兵準備奪回三郡。這才有了魯肅“單刀赴會”,痛斥關羽的故事。《三國演義》中,為了突顯關公,將單刀赴會給安到了關羽身上,其實是魯肅才對。

當時,恰逢曹操打算攻打漢中張魯,劉備擔心益州有失,不得已向孫權求和。最後,雙方以湘水為界,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給孫權,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實際上,最終的結果是,劉備以兩個半郡,換了孫權的一個南郡,根本就談不上“借荊州”一說。

最後,孫權又趁關羽北伐之際,與曹操結盟,襲取了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並擒斬了關羽。整個荊州在長江以南的部分,皆為東吳所得。

從整件事來看,劉備借荊州到底是不是有借無還,其實並不重要。在這場荊州之爭中,其實更多的是在比拼謀略和實力。至於承諾與協議,都是可以隨時翻臉不認賬的。而且,將“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給刻畫的淋漓盡致。也許,這才是真正不可迴避的現實。


奕天讀歷史


劉備借荊州這事,還是很有意思的,值得仔細品味一下。

一個問題是借而不是佔,還不還另說;二是孫權清楚有借無還,為啥還借給他,這是當時情勢的必然結果。

01

劉備借荊州。

既然是借,就說明這個地方更應該是孫權的。

不管演義如何描述赤壁之戰,但真實的歷史是,劉備、諸葛亮就是打醬油的,在這次戰役中,主角還是孫權、周瑜。劉備集團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並不大。

這場戰役,既不需要諸葛亮去借東風,也不需要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就靠周瑜等率領三萬吳軍就打敗了曹操。

曹操敗退後,劉備佔據荊州南四郡,也沒有那麼複雜。周瑜藉助劉備集團的力量才勉強擊敗了曹仁駐守南郡的勢力,把曹仁趕走。如果曹仁糧草有保障,恐怕還能堅守一段時間。

孫劉聯盟真正的合作,還是在擊敗曹仁的戰役中。在戰勝曹仁的過程中,培育了情感,在爭奪南四郡的時候,也就沒有很大的衝突。聯盟處在蜜月期,還沒有計較荊州到底應該歸誰。

周瑜佔據南郡後,曹操的勢力撤退到了北方,此時,孫劉才考慮荊州到底該由誰來接管。

劉備勢力較弱,在赤壁之戰中畢竟出力不大,還不能與孫權翻臉。於是,劉備保持了低調,提出是借荊州,而不是說理直氣壯地就該佔據荊州。

不管荊州原來是誰的,是漢家的還是劉表的,既然孫權擊敗了曹操,沒讓曹操拿走,就該是孫權的。劉備也認這個賬,沒有說誰佔據就算誰的。畢竟孫權主動要求與劉備聯盟,否則,劉備可能就去交州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就提出借荊州暫住一下,而沒有直接說這是我應該分得的紅利。

還不還是以後的事,但劉備的確是借的,也就是名義或口頭上還是承認荊州應該歸屬孫權。

02

既然劉備提出是借,不借不就行了嗎?為何孫權還是同意借給劉備呢?

看一下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具體情況吧。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

周瑜佔據南郡之後,孫權拜其為南郡太守,屯聚江陵(江陵是南郡的治所)。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所在公安。

比較有意思的是,沒有人舉薦,朝廷也不可能主動任命劉備為荊州牧,劉備自己就做了荊州牧,開始走馬上任了。荊州牧也算是一方諸侯,沒地方辦公也不是個事。於是,劉備去京口拜見孫權,就想租借個地方辦一下公。

周瑜就上疏孫權,說: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認為劉備野心不小,非池中之物,又有關羽、張飛輔佐,恐怕不甘心居人之下。如果任其發展,將來恐怕是個麻煩。應該限制劉備的行動,不能讓其得勢。

但是,一直主張並促成孫劉聯盟的魯肅卻有不同的意見。

據《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劉備去拜見孫權的時候,就提出了都督荊州一事,也就是想管理荊州。

如果劉備想強取荊州,就沒必要去跟孫權溝通。去與孫權協商,就有借取的意思。周瑜是堅決反對的,但魯肅卻建議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聯合劉備共同抗拒曹操。

當時的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應當廣攬天下英雄成就霸業。又恐怕難以控制劉備,用軟禁的辦法,不一定能夠起到作用,就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而是聽從了魯肅的建言,把荊州的部分地區借給了劉備,也就是容許劉備在佔據的地方發展勢力。

孫權借荊州,完全是出於時勢的需要,想依賴劉備的勢力對抗曹操,而不是多麼仗義才把荊州借給劉備。

因此,在豹眼看來,劉備借荊州並不是無理的要求。既然是借,就有借與不借的問題。孫權願意把荊州借給劉備,就不存在劉備是無理要求一說。

就是正常、合理的要求,孫權完全可以不借,主動權在孫權。不管劉備的要求是否合理,孫權願意借給劉備,就不能說劉備是無理要求。

至於以後劉備還與不還,那是以後的事,這與借沒有關係。

關鍵一點,孫權借給劉備荊州,不是因為劉備借荊州的理由是否合適,而是符合孫權的政治需要。如果不符合孫權的政治利益,不管劉備提出多麼合理的理由,恐怕孫權都不會借給他。

既然你孫權是出於政治利益才把荊州借給劉備,那麼劉備完全可以根據政治需要,不把荊州還給孫權。你盯著我的雞,豈不許我瞅著你的蛋嗎?

因而,劉備借荊州不是無理要求,不還荊州也沒有過錯。諸侯爭霸,誰搶到就是誰的,憑實力說話,不服就來戰。


豹眼看歷史


赤壁之戰,劉備是最弱的一方,領地在江夏一帶,而且是與劉琦合兵一處,其實已經沒有實控地盤。而且整個戰役期間東吳是主力,劉備配合策應,曹操失敗後主力退回北方,劉備佔據地利趁機搶佔勝利果實,先東吳一步佔領江陵一帶,後出兵荊南四郡,打下一方地盤。東吳也在擴大勝利果實,看到在荊州沒有拿到實際利益,自然不樂意了,派人與劉備交涉,劉備理虧,根基不穩,暫不願得罪東吳,名曰暫借荊州,待拿下益州,有一方立足之地當歸還之。孫權一方,剛經歷大戰,北方需要防備曹操,不亦與劉備翻臉,聯合起來勝於給自己樹敵,而且劉備佔據荊州已成事實,只能答應劉備的無理要求,伺機而動,也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評議天下事


都別搶,我來答。

“劉備借荊州”是一個很有名的歷史故事,孫權為什麼會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荊州借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蘊藏著東吳方面的戰略考慮,並不能說是劉備無理。

  • 劉備借荊州的一些解釋

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劉備借走了荊州哪些地方?這裡的“荊州”實際上並不是指整個荊州,而是指南郡,既然是南郡,為什麼又叫借荊州呢?這是因為自從秦代設置南郡這個地方開始,南郡就成為荊州的別稱,此外在南郡還有荊州城。

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史記·秦始皇本紀》

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把劉備借南郡叫做借荊州,但後來雙方卻發生了扯皮。如劉備認為自己只是借走了南郡,孫權卻認為自己把整個荊州都借給了劉備(成了一筆糊塗賬,歷史學家對此也各執一詞),所以後來劉備平定益州以後,孫權就派人去跟劉備索要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是被拒絕。

是歲劉備定蜀。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三國志·吳主傳》

雙方因此還差點打了一仗,為什麼孫權覺得自己是把整個荊州借給了劉備呢?廬弼注《三國志.先主傳》解釋說:

赤壁戰勝,不為無功,故孫權聽其自取荊州數郡,不加阻力,無異假借。遂各持一說,亦即為孫、劉日後構釁之因。

因此,圍繞著荊州的利益,昔日的盟友變成了敵人。那麼當初孫權為什麼要把南郡借給劉備呢?

  • 緩解北方軍事壓力

赤壁之戰以後的局勢是這樣劃分的,曹操的軍隊退出了荊州戰場,僅僅保留長江北面的南陽郡,以及南郡和江夏郡部分地區,孫權為了獲得南郡這個戰略要地,因此繼續由周瑜率軍進攻曹仁把守的南郡。而劉備則率軍南下討伐荊州南部州郡。

周瑜攻曹仁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資治通鑑》;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三國志·先主傳》

當時的荊州刺史是劉琦,他是劉表的長子,所以孫權對此沒有表現出反對。後來劉琦病死,劉備在荊州士紳官員的推舉代領荊州牧,但當時的情況是孫權佔據的南郡將自己的整體暴露在曹操方面的軍事壓力下,而劉備卻拒守大後方,不僅毫無壓力,還和曹操對東吳形成夾攻之勢。


在此形勢下,周瑜主動將南郡南岸的公安分給劉備,讓他屯兵公安,以緩解東吳方面的軍事壓力。而且當時劉備在荊州聲勢很高,孫權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

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備立營於油口,改名公安。權以妹妻備。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餘人,皆執刀侍立,備每入,心常凜凜——《資治通鑑》

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周瑜僅僅只是將公安分給了劉備,而不是把整個南郡都借給劉備。而且周瑜是反對將南郡借給劉備的,不要說將南郡借給劉備,連分公安給劉備的時候周瑜都是反對的,但是孫權考慮到來自曹操的軍事壓力,最終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三國志·周瑜傳》

因為這個時候的周瑜還有更大的打算,那就是通過把南郡作為橋頭堡去攻打益州,將東吳的勢力延伸到巴蜀之地: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三國志·周瑜傳》

可見這是周瑜當時反對將南郡和公安借給劉備的原因,但很可惜的是周瑜很快病逝,再加上劉備從中作梗(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先主從之,權果輟計),東吳的伐蜀計劃最終破產。

  • 那麼劉備借走荊州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呢?

就是在周瑜快要病逝的時候,劉備趁此機會希望管轄南郡。其中得到親劉備的東吳大臣魯肅的同意,幫助他一起勸說孫權,劉備因此得以佔據南郡。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三國志·魯肅傳》

可見,當時孫權之所以會借南郡給劉備,主要就是為了防備曹操,因為孫權這個時候面臨著三線作戰的壓力:

  1. 第一線是南方的劉備,孫權不得不防備;

  2. 第二線是北方佔據南陽、襄陽郡的曹操;

  3. 第三線就是當時曹操還加強了在合肥的駐防(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三國志·曹操傳》)


綜上所述,因為以上這些緣故,就有了“劉備借荊州”的說法,不過關於這個說法一直以來很有爭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總之圍繞著荊州這個地方的利益,劉備和孫權從此鬧翻,可以說蜀漢集團是“成也荊州,敗也荊州”。


圍爐談史


劉備借荊州,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事件。那孫權為什麼把荊州借給借給劉備呢?我的觀點是當時的荊州並不是孫權的,並不存在借不借的問題,“借”只是後來東吳人的自己的言論。

首先,荊州最初是屬於劉表的,赤壁之戰後被曹孫劉三家分別佔領。

荊州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尤其是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向西可以攻取益州,向東可以攻取江東。赤壁之戰後,益州七個郡,曹操佔領南陽和南郡北部襄陽等地,孫權佔領江夏東部、長沙東部和南郡首府江陵,而劉備佔領了零陵、武陵、桂陽的全部,長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分。

所以赤壁之戰後,劉備支持劉表之子劉琦為荊州牧,劉琦死後,眾人推舉劉備為荊州牧,都是理所當然的。荊州大部分在劉備手裡了,所以不存在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

其次,孫權主動從江陵荊州撤軍,劉備佔領江陵。

其一,孫權需要借重劉備。孫權說過:“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所以,在劉備成為荊州牧後,孫權為了拉攏劉備共拒曹操,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其二,劉備當時在公安,在江陵南邊,張飛在宜都,在江陵西邊,關羽在襄陽,在江陵北邊,三面合圍江陵。並且劉琦的下屬駐紮在夏口,也算是劉備的人,這樣幾乎是四面合圍,所以迫於形勢,孫權可能做出了撤走江陵,送給劉備的決定。可見江陵也不是借給劉備的,而是不得已才讓劉備佔領的。

再次,借荊州給劉備是東吳人說的,是為了維護孫權的名聲。

作為梟雄,孫權也有吞併天下的雄心,早在隆中對之前,魯肅就跟孫權說過佔據荊州,稱號皇帝,以圖天下的計策,所以孫權才會在荊州防守薄弱的時候派兵奪取荊州。但荊州在名義上是屬於朝廷冊封的荊州牧的,而且當時荊州牧是劉備,所以東吳史官在記錄這次戰役時,為了不給後世留下孫權撕毀盟約,偷襲荊州的名聲,就杜撰了劉備借荊州的故事。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最後,這件事在《三國志》吳傳只記載劉備借南郡,《三國志》蜀傳連提都沒提。可見,劉備借荊州,歷史並不存在。


朱君看史


按照演義的說法,孫權之所以把荊州借給劉備,是因為劉備趁周瑜將要攻破荊州時,搶先一步派兵佔據荊州,然後美其名曰是借荊州,無奈之下,孫權和周瑜只好將其借給劉備。但其實呢,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是雙方達成雙贏的一種合作。

首先,大家要知道,所謂的借荊州,其實是借荊州的南郡,如果再聚焦一點,主要就是指的江陵。

當時,在赤壁之戰剛結束時,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南郡,孫權佔據荊州中部的江夏郡,劉備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

其後,周瑜親率大軍進攻南郡的治所江陵,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鎮守江陵的曹仁率軍撤回襄陽,孫權終於收復了江陵。問題是,收復江陵後,孫權實在有點像得了個雞肋。總而言之,扔了吧,實在不捨得;揹著走吧,實在影響自己放開手腳做事。



因為,江陵控制著整個長江水道,所以樂觀一點想象,孫權佔據江陵,就可以把劉備擠壓在荊州南部地區永無出頭之日。一切是顯然的,只要孫權佔據江陵,那劉備的所有戰略都沒有實施的可能性。甚至而言,就算劉璋請劉備入川,劉備也看不到佔據益州的可能性。

因為,長江水道被孫權控制著,那劉備孤軍深入益州,不要說想奪取益州,一旦與劉璋翻臉,能不能活著逃回荊州都是個問題。

也正因為此,只要孫權佔據荊州,劉備集團就別想有所發展,這樣久而久之,孫權再通過政治、經濟等方面對劉備集團進行滲透,如果處理得當,就可以把劉備集團給瓦解。

如果實現了這一步,孫權就可以佔據荊州;再進一步,就可以順著長江入蜀,統一江南。等到實現這一步,就可以大舉北伐一統天下!

從某種意義上說,周瑜所作的戰略規劃,大約就這樣的。所以在周瑜統兵期間,他自然說死說活,也不願意放棄江陵。

問題是,佔據江陵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最簡單而言,周瑜和孫權使用了各種計謀,但劉備說死說活就是不肯加盟江東集團。在這種背景下,孫權佔據著江陵,實在好像只是幹一件損人不利己的事。

因為,孫權佔據著江陵,只是把劉備壓得無法出頭。但是,只要劉備寧死不低頭,孫權想牢牢控制江陵地區,所需要的成本那將是驚人的,因為它需要隨時提防劉備集團的窺視,這樣孫權必須把大量的軍政資源都調集到這裡和劉備耗下去。



當然,如果孫權的對手只有劉備好還,關鍵是,江陵的北部地區,與曹操所佔據的襄陽相接壤,這樣孫權佔據江陵,既要面對曹操的窺視,還需要面對劉備的窺視。在這種背景下,孫權想牢牢控制江陵,就需要把它把集團內部有限的軍事、政治、經濟資源大批調集到這裡。

當然,如果孫權集團其它地方都高枕無憂,孫權長期這樣玩,自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問題是,孫權集團北部的淮南地區,一直面臨曹操的威脅,尤其是孫權的都城建業,距離曹操的合肥就幾百公里,孫權又哪裡敢把自己有限的軍政資源調到江陵去呢;更何況,孫權在南部的交州地區,一直也沒有實現有效的統治。

在這種背景下,魯肅就建議孫權,總而言之,我們現在還有許多事需要做。如果把過多的精力用於和劉備暗中死磕,實在稱不上明智,所以還不如干脆把江陵讓給劉備,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有限的軍政資源用於鞏固淮南的邊防線,用於全面向南部的交州滲透。

與此同時,如果劉備控制江陵,他必然會找機會向益州擴張的,而等到劉備的軍事、政治重心大舉移向益州,就算到時劉備不肯歸還荊州,我們趁機收復荊州,也不是什麼難事。

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孫權和劉備耗了一年多時間後,終於感覺有點吃不消;而且推行強硬對外戰略的周瑜突然去世,所以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終於決定把江陵為中心的南郡全部讓給劉備。隨後,孫權集團就大舉向交州地區滲透,先是擊殺了交州蒼梧郡太守吳巨,隨後控制交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