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某書法培訓機構在社會上做過一個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書法愛好者數量約一千萬,接近全國人口的0.7%

。所以呢,進來讀文的基本都是百裡挑一的特殊人群啊。

但是愛好書法不代表能欣賞書法,其中真正深刻理解書法的最多佔到20%。所以在已經極少人寫毛筆字的當代,真正懂書法欣賞的人有0.14%,高達200萬人口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所以,不懂欣賞書法的中國人有多少?13億多吧!

說到這裡,估計有人快氣炸了:“自以為是!就你作者懂,別人都不懂好了吧”。

如果你對這種“瞎推斷”的數據不滿,先別急著生氣,既然已經點擊來“瞎看”了,不如靜下心來,理性地聽筆者繼續“瞎說”。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國人的書法審美缺失非常嚴重,甚至有人還停留在“正書之外都是醜書”的負面階段。我們先捋一捋現狀。

全國人民,對書法的審美大概現狀是這樣的:

全國人99.9%的外行人0.1%的書法愛好者喜歡對象喜歡端莊的印刷體或漂亮的美術字喜歡變化多姿的書法藝術

佔全國人口的0.1%的書法愛好者中,對書法審美大概現狀是這樣的:

人群80%愛好者20%愛好者欣賞對象楷書不分書體面對書家喜歡王羲之、趙孟頫、黃自元、啟功、任政、田英章、盧中南等,認為十分漂亮!喜歡王羲之、孫過庭、顏體行書、米芾、王寵、王鐸、趙之謙、于右任等,認為意象十分精彩!面對作品

喜歡古人墨跡,水平一般也喜歡;現代人得水平再高也是醜書!一眼能看出古人墨跡是精華還是糟粕;能欣賞和領悟現代書法家的努力與探索及創造力。

書法欣賞對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不同深度的人從書法中欣賞到、享受到的東西也不同。有人只喜歡書法的端正、秀美、漂亮,而有人則能享受到書法的古雅、樸質、蒼勁等大美,這種差是由實踐、情趣、修養等形成的,其中,修養尤為關鍵。


01

深度實踐者太少


前面說到,如果按全國一千萬書法愛好者來分,那可能有80%以上是楷書的“淺顯實踐”,最多20%是屬於“深度實踐”。

所謂深度實踐者,在於絕不滿足於楷書的練習,對行草篆隸都有興趣、都有臨摹與思考、見解。而過半人只停留在楷書的練習,並不是行草篆太難,而是隻喜歡平地上的安全與穩妥。10層樓的行草篆的景光是好,不敢去想。

深度實踐對於欣賞的意義在於動手之後才知道千年書法的難處與不易,知道書法淵源、嬗變及各時期風貌特徵、及各時期書法家的思考與探索。

淺顯實踐的人會有什麼特徵?六個字—“半桶水淌得很”,比如停留在楷書的初學者,就很容易蔑視別人的行草作品,並給出評價說:“醜書當道啊”、“我閉著眼睛都寫得比他好”、“還不如我兒子的字!”這些都是典型缺乏深度實踐的“愣頭青”。

書法的實踐有多深,你的話語權就有多大。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02

缺乏藝術情趣


情趣這種事情,很曖昧很含糊,跟個人的成長與學習、生活環境有關,也會有變化。比如聽到一個笑話,有的人捧腹大笑,有的人覺得很無聊。你無法想象和一個毫無情趣的人一起欣賞書法有多難受。

比如欣賞《蘭亭序》,有的人覺得很棒、很有韻味,而有的人就納悶為什麼寫字都不端正?為什麼會有粗細大小都不一樣?把“之”寫得不一樣累不累啊?至於看到《祭侄文稿》直接說“不可理喻”,認為欣賞者是“皇帝新裝”。

這種不懂性感的人,就只能喜歡書法太表面的東西,比如工整、均勻、端莊、秀氣,等同於喜歡女人的裸露。不能領悟性感的內質。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03

書法修養太重要!


對書法欣賞薄弱的朋友,可多閱讀與書法相關的理論書籍、作品集,以及多瞭解書法史、文學,看這些書雖然並不能成為書法家、藝術家、文學家、歷史學家,但是對自身的修養有很大提升,你能理解文字與書法的變革、淵源,能瞭解書法創作的關鍵,能更加深入地欣賞書法。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提升書法修養,建議多讀帖、多看展、多交流,多讀帖能從“接受”到“越來越有味道”。提高欣賞能力的學習方法,可以從書法用筆、結字等方面進行分析。多交流能弱化自己的主觀偏見,慢慢發現自己曾經的稚嫩、幼稚與可笑,然後變得含蓄、沉穩和洞達。
附:關於“醜書”

很多書法愛好者對所謂“醜書”的認知似乎變成了一種偏見,只要是端莊優雅都是美;只要是古人創作都是美,那些結體古樸用筆拙澀的、那些今人創作的都變成醜了。小編覺得大家不妨將美的定義擴大一點,把那些來自古人卻又不全是古人的繼承也包容進去。也不仿將心胸也放寬一點,今人的書法水平沒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看到一幅作品的時候不要斷然評判,先問問自己這件作品形態氣質來源於哪?作者繼承的如何?有何不同?這樣的不同好嗎?只要有這樣的一番過程,不僅那些真正的無本臆造的醜書無所遁形,還把我們的書法審美水平提升了不少。

事實上有很多有水平的書家心裡還是很無奈的:“我繼承古人你們說我不創新,我開始創新你們又說我瞎胡鬧,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揮個人風貌很多人又看不懂!”

芸芸眾生各有長相,初略看去,有醜有俊,但其中醜的看著看著你會有一些理解,就不感覺難看了,進而認可這個樣子有個性美,耐看、有味道。

比如《巴黎聖母院》裡面醜陋的卡西莫多,你若能讀懂他,必定為之動容。再比如國內的少數影視演員,如老戲骨李保田、陳寶國、李幼斌,他們的表演豈能用“好看”“俊美”來形容麼?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王鐸行草書


書法也是這樣,嚴格意義來說,所謂“醜書”其實是一個偽概念,書法中只有水平的高低差異,但並沒有“醜書”的存在(至於那些齷蹉的江湖雜耍就不應列入書法中)。

面對一張字,你感覺“很醜”,看著“難受”,你認為是“醜書”,但卻有些專業人士竟然叫好,你或許認為他們是“裝懂”,其實是你審美習慣單一、思維定勢固定、思路沒有全面展開的緣故。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有些漂亮字你咋一看去很好看,但那隻求花架子好看的媚俗與淺薄,你一定會感覺味如嚼蠟,如果一定要說其美,那只是不耐看的“小美”。用筆與筆畫的變化、線條的剛柔協調、結構的大小穿插、用力之猛、疾、輕、緩等,這些都對書法情感與美感的生髮產出作用,這些功夫到位了,才能入味,才能產生經久耐看“大美”了!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吳昌碩手札


一筆一劃,如同自然界一山一水一星辰、一草一木一個人一樣,各佔時空而又與周渾然一體,並不在勢態表象上呼應關聯,由此,在書法筆勢上講究呼應,可以產生形式上的關聯美,但並不是所有的書法都必須追求呼應關係,在百花園中只承認牡丹花的美,是狹隘的,是容易陷入疲勞的!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近代草書名家于右任書法


書法創作的思想,不能侷限於秀美,即便寫行草書,一個字一個字地單獨存在,其空寂孤靜也不失為一種美妙。仔細品讀先人的簡帛、漢隸、古篆、魏碑,可知書法的大度、大道、大美。
下面這些字,才是真正的低級的醜字!

于右任說:我不會刻求美觀而放棄自然。什麼又是“自然”,“自然”是什麼一種美?其實,寫字真正醜陋,字由是內心傳達出來的做作與低俗,是一種很不自然的、很粗俗的追求。下面這些字,就是真正的醜書!


一醜


隨意亂寫、虛榮投機。

懶惰,投機,虛榮,不臨帖,無法無天,亂塗亂畫,此為第一醜。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二醜


淺陋玩票,自以為是

嚴格意義來講,這些字不算醜,只是不成熟。臨帖隨意,或斷斷續續,基礎不紮實,但是自以為是,半桶水嘩嘩響,愛顯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票友,書友中,過半是此類。我們要注意:就算要曬圖、要發朋友圈,也儘可能發有建設性、有代表性,是能見諸進步的習作。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三醜


單薄枯燥,氣局堵塞

用筆生硬,尤以“老幹部體”及“畫家體”等居多,比如下面的字,如春蚓秋蛇,粗劃臃腫,狀似肥藕,骨肉哽塞,如死樹、僵蟲,談何美?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四醜


借名謀利,圖財“害人”

不求踏實臨學,依賴名人效應,拍賣、售字,圖財“害人”,實為醜陋。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五醜


江湖雜耍,譁眾取寵

玩噱頭,江湖雜耍,花裡胡哨,醜態百出,吸引眼球,實質功底差到令人作惡,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實為譁眾取“醜”。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六醜


錯字連篇,無知無恥。

文字不通,錯字連篇,胡編亂造,以此為榮。比如畢福劍的一張字錯兩字。別說業餘者,就是中國書協會員,就算把字寫漂亮了,但錯字連篇也是一種醜態。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七醜


矯揉造作,字畫混淆

有人以為“字畫同源”,就愛自造自嗨,愛顫愛抖、求異求怪,字中有畫,自詡創新,實為醜字,且俗不可耐。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八醜


諂媚低俗,囫圇湊數

比如為迎合市場,創作愚弄百姓的作品、諂媚時政的作品、炒作吉尼斯紀錄的作品等等…雖花樣百出,但實質上水平低下,格調粗陋不堪。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九醜


呆滯死板,了無生機

有些書法老者自以為“臨帖數十載”,但是數十載都一個樣,實為啃老底,頑固不化,寫字不生動,缺乏靈氣,根源是思想古板。這種醜不是字面的醜,是內心的甘於現狀、不求上進的醜。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十醜


學今學怪,東施效顰

學者生,似者死,尤其是學近人、怪人的,很容易學死。比如前面有了揚州八怪鄭板橋,如果後人不師晉唐古法而直接學鄭板橋,結局可想而知。


中國不懂書法的人有多少?

小結

1、內心粗俗者,一下筆就醜到家。

2、只有提升發現美的眼光,才有一眼辨百醜的能力。

3、那些多臨、多看、多悟的人,叫他寫醜都有點難。


最後再分享一個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呀?”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學生很高興地說:“可以呀!” 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用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哎,您搞錯了,四季!”“三季!”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恰好孔子正從屋裡走出來,學生向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學生沒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客人走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只有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