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左傳》解析第七十六講:成公·成公十一年和十二年

《成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80年,周簡王六年期間。主要記述了九件事:一是魯成公在參加完晉景公的葬禮後回國。二是晉國郤犨來魯國訪問。三是追述了聲伯的身世。四是季文子去晉國訪問,且監督盟約。五是成周的周公出走,逃奔到晉國。六是宣伯到齊國訪問。七是晉國郤至與成周爭奪鄇地,後被晉厲公下令而不敢再爭。八是宋國華元促合晉、楚平定。九是晉、秦準備結盟,但秦桓公不肯渡過黃河簽約,派史顆與晉厲公在河東結盟,回國後又背叛盟約。

《成公十二年》即公元前579年,周簡王七年期間。主要記述了四件事:一是成周來向魯國報告周公楚的禍亂。二是宋國華元促成了晉、楚的平定,兩國代表在宋國結盟。三是狄國人乘宋國促成盟會這一間隙侵犯晉國。四是晉國郤至去楚國訪問,且監督盟約。然後楚國公子罷去晉國訪問,且監督盟約。

故事:《左傳》解析第七十六講:成公·成公十一年和十二年

【經】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晉。晉侯使郤犨來聘,己丑,及郤犨盟。夏,季孫行父如晉。秋,叔孫僑如如齊。冬十月。

【傳】十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晉。晉人以公為貳於楚,故止公。公請受盟,而後使歸。郤犨來聘,且蒞盟。聲伯之母不聘,穆姜曰:「吾不以妾為姒。」生聲伯而出之,嫁於齊管於奚。生二子而寡,以歸聲伯。聲伯以其外弟為大夫,而嫁其外妹於施孝叔。郤犨來聘,求婦於聲伯。聲伯奪施氏婦以與之。婦人曰:「鳥獸猶不失儷,子將若何?」曰:「吾不能死亡。」婦人遂行,生二子於郤氏。郤氏亡,晉人歸之施氏,施氏逆諸河,沉其二子。婦人怒曰:「己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殺之,將何以終?」遂誓施氏。

夏,季文子如晉報聘,且蒞盟也。周公楚惡惠、襄之逼也,且與伯與爭政,不勝,怒而出。及陽樊,王使劉子復之,盟於鄄而入。三日,復出奔晉。

秋,宣伯聘於齊,以修前好。晉郤至與周爭鄇田,王命劉康公、單襄公訟諸晉。郤至曰:「溫,吾故也,故不敢失。」劉子、單子曰:「昔周克商,使諸侯撫封,蘇忿生以溫為司寇,與檀伯達封於河。蘇氏即狄,又不能於狄而奔衛。襄王勞文公而賜之溫,狐氏、陽氏先處之,而後及子。若治其故,則王官之邑也,子安得之?」晉侯使郤至勿敢爭。宋華元善於令尹子重,又善於欒武子。聞楚人既許晉糴伐成,而使歸覆命矣。

冬,華元如楚,遂如晉,合晉、楚之成。秦、晉為成,將會於令狐。晉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於王城,使史顆盟晉侯於河東。晉郤犨盟秦伯於河西。範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質信也。會所,信之始也。始之不從,其何質乎?」秦伯歸而背晉成。

故事:《左傳》解析第七十六講:成公·成公十一年和十二年

【經】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晉。夏,公會晉侯、衛侯於瑣澤。秋,晉人敗狄於交剛。冬十月。

【傳】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之難來告。書曰:「周公出奔晉。」凡自周無出,周公自出故也。宋華元克合晉、楚之成。

夏五月,晉士燮會楚公子罷、許偃。癸亥,盟於宋西門之外,曰:「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危,備救兇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楚亦如之。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胙國。」鄭伯如晉聽成,會於瑣澤,成故也。狄人間宋之盟以侵晉,而不設備。

秋,晉人敗狄於交剛。晉郤至如楚聘,且蒞盟。楚子享之,子反相,為地室而縣焉。郤至將登,金奏作於下,驚而走出。子反曰:「日雲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賓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貺之以大禮,重之以備樂。如天之福,兩君相見,何以代此。下臣不敢。」子反曰:「如天之福,兩君相見,無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遺,焉用樂?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賓曰:「若讓之以一矢,禍之大者,其何福之為?世之治也,諸侯間於天子之事,則相朝也,於是乎有享宴之禮。享以訓共儉,宴以示慈惠。共儉以行禮,而慈惠以佈政。政以禮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及其亂也,諸侯貪冒,侵欲不忌,爭尋常以盡其民,略其武夫,以為己腹心股肱爪牙。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天下有道,則公侯能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亂則反之。今吾子之言,亂之道也,不可以為法。然吾子,主也,至敢不從?」遂入,卒事。歸,以語範文子。文子曰:「無禮必食言,吾死無日矣夫!」

冬,楚公子罷如晉聘,且蒞盟。十二月,晉侯及楚公子罷盟於赤棘。

故事:《左傳》解析第七十六講:成公·成公十一年和十二年

譯文

十一年春,周曆三月,魯成公從晉國回來。晉國人以為魯成公想增加楚國為盟國,所以強留魯成公。魯成公請求接受盟約,然後才放他回國。晉國郤犨來魯國訪問,且監督盟約。聲伯的母親沒有聘禮就與叔肸同居,穆姜說:“我不能把妾婦作為嫂嫂。”聲伯的生母生下聲伯後就離開了,嫁給齊國的管於奚。生下兩個孩子後就守寡,後把兩個孩子給聲伯撫養。聲伯讓異父兄弟做了大夫,而把異父妹妹嫁給施孝叔。郤犨來訪問,向聲伯求娶妻子。聲伯把施孝叔的妻子奪過來給了郤犨。這個婦人說:“鳥獸還不肯失去伉儷,先生將怎麼辦?”施孝叔說:“我不能因此而死亡吧。”婦人於是跟郤犨走了,為郤犨生了兩個孩子。郤犨死後,晉國人將婦人歸還給施孝叔。施孝叔在黃河邊迎接她,把兩個孩子丟進黃河。婦人發怒說:“自己不能庇護妻子而讓她離開,又不能養育別人的孤兒而殺害他們,怎麼會有善終?”發誓不做施氏的妻子。

夏,季文子去晉國回報訪問,且監督盟約。周公楚厭惡惠王、襄王族人的逼迫,同時又與伯輿爭奪政權,沒有取勝,憤怒出走。到達陽樊,周簡王派劉先生讓周公楚回來,於是在鄄城結盟後進入成周,三天後再次出走,逃奔到晉國。

秋,宣伯到齊國訪問,重修過去的友好。晉國郤至與成周爭奪鄇地田土,周簡王命劉康公、單襄公到晉國爭訟。郤至說:“溫地,是我過去的封地,所以不敢失去。”劉先生、單先生說:“從前周國戰勝殷商,讓諸侯安撫封地,蘇忿生以溫地做了司寇,與檀伯達封在黃河邊上,蘇氏封地靠近狄人,又不能與狄人相處而奔衛國,周襄王慰勞文公而賞賜給他溫地,狐氏、陽氏先住在這裡,而後才是先生。如果想治理故地,那麼現在是周王官吏的封邑,先生怎麼能得到呢?”晉厲公下令使郤至不敢爭奪。宋國華元與楚國令尹子重很友善,又與晉國欒武子很友善。聽說楚國人允許糴茷平定,就讓糴茷回國覆命。

冬,宋國華元去到楚國,隨後去到晉國,促合晉、楚的平定。秦國、晉國因為平定,準備在令狐會見。晉厲公先到,秦桓公不肯渡河,駐紮在王城,派史顆與晉厲公在河東結盟。晉國郤犨到河西與秦桓公結盟。範文子說:“這樣的結盟有何益處呢?齋戒結盟,是用來驗證誠信的,約定會見,是誠信的開始。開始都不順從,以後還可以驗證嗎?”秦桓公回國後背叛了與晉國的平定。

故事:《左傳》解析第七十六講:成公·成公十一年和十二年

十二年春,周簡王因為周公楚的禍亂派人來魯國報告。記載說:“周公出奔晉。”凡是從成周外逃的不能叫做出,周公自絕於周才用出。宋國華元完成晉、楚的平定。

夏五月,晉國士燮會見楚國公子罷、許偃。癸亥日,在宋國西門外結盟,盟約上說:“凡是晉、楚兩國不以武力相加,喜好厭惡要相同,一起救濟災難危險,預備救援兇患。如果有危害楚國的,那麼晉國就去征伐,對晉國,楚國也是這樣。兩國禮尚往來,道路不要阻塞。謀劃不能協調,就討伐而不朝覲。有誰改變這些盟誓,明白之神靈就會懲罰他,使其軍隊崩潰,不能完成分封國家。”鄭成公到晉國聽受平定,在瑣澤與諸侯會見,這是因為平定的緣故。狄國人乘宋國促成盟會這一間隙侵犯晉國,但未設防備。

秋,晉國人在交剛擊退狄國人。晉國郤至去楚國訪問,並且監督盟約。楚共王設宴招待,子反為司儀,在地室懸掛樂器。郤至將要登堂,下面擊鐘奏樂,郤至受驚而退出。子反說:“時間不早了,我們君王還在等待,先生還是進去吧。”賓客說:“君王不忘先君之好,加之於下臣,賞賜給我大禮,又加上全套音樂,如果上天降福,兩國君主相見,還能用什麼來代替呢?下臣不敢承受。”子反說:“如果上天降福,兩國君主相見,也只能用一支箭彼此相贈,還用得著音樂嗎?我們君王還在等待,先生請進去吧。”賓客說:“如果用一支箭相贈,災禍就大了,還有什麼福可說?這世道的治理,諸侯規範於天子之事,就互相朝見,於是乎有設宴、宴請之禮,享禮用來教導恭敬節儉,宴禮用來表示慈愛恩惠。恭敬節儉用來行為於禮儀,而慈愛恩惠用來展布政事。政事用禮儀來完成,民眾因此得以安息。百官承受政事,白天朝見而晚上不朝,這是公侯之所以捍衛民眾的措施。所以《詩經》上說:‘他們是雄赳赳的武夫,是為公侯求取國家的人。’等到動亂時,諸侯貪婪嫉妒,侵略慾望毫不忌諱,爭奪尋常之物而竭盡民力,搶奪武夫,以作為自己的心腹股肱、爪牙。所以《詩經》上說:‘他們是雄赳赳的武夫,成為公侯的心腹。’天下有道,那麼公侯能夠為民眾捍衛城邑,而控制他們的心腹股肱。動亂就反過來了。如今先生的言論,就是混亂之道,不可以作為法則。然而先生,是主人,我郤至敢不聽從?”於是進入廳堂,把事情辦完。回國後把這些告訴範文子。範文子說:“無禮必然背棄所言,我們離死不遠了。”

冬,楚國公子罷去到晉國訪問,且監督盟約。十二月,晉厲公及公子罷在赤棘結盟。

故事:《左傳》解析第七十六講:成公·成公十一年和十二年

註釋

1.貳:(èr二)《易·坎·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書·多士》:“惟我事不貳適,惟爾王家我適。”《周禮·天官·酒正》:“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鄭玄注引鄭司農雲:“三貳,三益副之也。”《管子·弟子職》:“周還而貳。”尹知章注:“貳,謂再益。”《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廣雅·釋詁一》:“貳,益也。”這裡用為“增加”之意。

2.姒:(sì四)古以兄妻為姒,弟妻為娣,相謂亦曰姒。弟妻稱兄妻為姒。《左傳·成公十一年》:“吾不以妾為姒。”《爾雅·釋親》:“娣婦謂長婦為姒婦。”《墨子·明鬼下》:“則先死者非父則母,非兄而姒也。”《釋名·釋親屬》:“少婦謂長婦曰姒,言其先來已所當法似也。”

3.菑:(zai災)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狀。小篆從川,表水,從火。同災。《詩·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詩·大雅·生民》:“不坼不副,無菑無害。”《周禮·掌客》:“禍葘殺禮。”《周禮·大祝》:“國有大故天葘。”《管子·宙合》:“可以無及寒暑之菑矣。”《國語·周語》:“天災降戾。”《荀子·臣道》:“葘及其身。”《說文》:“天火曰葘,從火,哉聲。古文從才,籀文從巛聲。”這裡用為災禍之意。

5.壅:(yōng擁)《管子·明法解》:“有不蔽之術,故無壅遏之患。”《左傳·宣公十二年》:“川壅而潰。”《荀子·法行》:“不壅不塞。”《韓非子·內儲說上》:“壅離其水也,而人竊金不止。”《淮南子·主術》:“業貫萬世而不壅。”《廣雅》:“壅,障也。”這裡用為阻塞、阻擋之意。

6.貺:(kuàng況)《詩·小雅·彤弓》:“我有嘉賓,中心貺之。”《晏子春秋卷四·內篇問下》:“施貺寡人,寡人受貺矣。”《列子·力命》:“神醫也,重貺遣之!”《說文》:“貺,賜也。”鮑照《擬古》:“羞當白壁貺。”《魏書·世祖紀》:“天降嘉貺,將何德以酬之?”這裡用為賜、賞賜之意。

故事:《左傳》解析第七十六講:成公·成公十一年和十二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