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通用汽車興盛33年的總裁:“未經爭辯的共識都是脆弱的”

文 / 晶美同學

----------

未經爭辯而達成的共識,都是脆弱的

“通用汽車宣佈退出除中美外的所有市場。”

看到這則新聞,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通用汽車這些年一直都不太好過。

2013年,通用汽車宣佈雪佛蘭會在2015年退出歐洲市場

2015年,退出俄羅斯市場

2018年,停止在越南的生產

2019年,撤出印尼國際市場

......

擁有將近112年曆史的通用汽車公司落得如此地步,固然令人唏噓,但我今天卻不太想談車市,亦或者企業興衰的大事,我只想談談史隆恩,以及他說過的那些話。

史隆恩是通用汽車早期最傑出的總裁,從1923年到1956年,實質治理通用汽車公司長達33年。

這段時間中,通用汽車爬升追上福特公司,奠定了作為美國三大汽車廠之一的穩固地位。

可以說,通用汽車之所以能興起,離不開史隆恩在管理上的豐功偉績。

他在某一次內部會議上沒有預先備講稿的談話,至今仍流傳甚廣。

史隆恩對著會議參與者說:

“各位先生,顯然我們對目前這個決定達成了完全的共識,沒有任何人有任何不同想法。

那麼,我提議我們暫時凍結這個議案。

讓我們大家有時間去發展一些不同意見,這樣也許可以多增加對這個決定的理解。”

工作中,我們每個人對於同一個事件其實都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想法。

大家也是從完全不同的角度支持或者反對的,但一旦都投贊成票,就沒有機會擺開來講這些歧義了。

特別是當實際操作交由具體某一個人來執行時,很快他就會發現,糟了,根本不是他自己一個人原本想的那麼回事。

共識不見得是好事,因為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真正的共識,共識往往只是因為差異被隱藏下去的幻想而已。

得來太容易的共識,不必然是所有人想法的統一,還有可能含藏著分崩離析的陷阱。

而衝突就是找尋藏在共識下的不同意見。

這和“吵架出真知”、“真理愈辯愈明”本質上是一個道理。


好交情,都是衝突出來的

自我暴露層次越高,交往的層次越深,這是著名的約哈里窗戶理論。

帶領通用汽車興盛33年的總裁:“未經爭辯的共識都是脆弱的”

心理學家奧特曼也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表露中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和親密起來的。

適當且不失時機地暴露自己,儘可能地通過各種渠道向他人傳遞自己的信息,可以很快地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心理差距,增加彼此的踏實感。

而衝突其實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渠道。

平日裡,很多人都是戴著一副面具待人,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掩藏得很深,而衝突時趁著情緒,倒不管不顧,把所有想法一股腦全部散出去了,卻也是真情大流露。

衝突後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發現“這貨和我不對路”。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此說來,倒也不必覺得有什麼損失。

二是不“吵”不相識。

經過這一吵,發現對方還不錯,“嗯,這貨好像不是膿包,真性情、有幾分真本事”,竟然相見恨晚,甚至吵成了知己,打成了莫逆,反倒顯得非常珍貴了。

比方說《水滸傳》中的李逵和張順,初次見面時便大打出手。

但這哥倆之後卻相處得十分愉快。當然咱們不比江湖男兒,能動口時就儘量別動手。


如何正確地衝突?

既然適當衝突是有好處的,那掌握正確的衝突姿勢便顯得十分重要。怎麼才能正確地衝突呢?這裡有三點建議:

➤ 1 、 避免關係型衝突及任務型衝突的轉化

1995年,Jehn以衝突發生的性質為依據,把衝突分為關係型衝突和任務型衝突。

關係型衝突是指溝通的雙方感覺到彼此之間的不一致或不協調時,會產生緊張、憤怒、敵意或其他負面的情緒,屬於個人情緒導向的。

而任務型衝突指的是衝突雙方對於任務的目標、決策或解決方法等有不同的觀點、構想、判斷而產生的衝突,屬於事件導向。

一般認為,關係型衝突多是負面的,因為它引導大家把時間和精力浪費放在彼此的關係上,忽略了真正問題的解決,背後依然隱藏著各種風險可能隨時爆發。

而任務型衝突多是正面的,它使雙方的互動頻率增加、思考更加深入,進而產生新的想法。

如果果真如此,那我們只需要避免關係型衝突就可以了,但事實上,兩種衝突間是會彼此影響的。

很多時候,我們最先發生的是任務型衝突,一旦處理不當,衝突雙方便可能會開始合併所有因任務衝突所產生的負面意見,進而演變成關係型衝突。

所以,我們不但要避免關係型衝突,也要避免任務型衝突往關係型衝突轉化。那麼如何避免呢?


1) 就事論事,不錯誤歸因

人們經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視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L. Ross稱之為基本歸因錯誤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比方說,一個每天配合你工作的同事,原本應在每天下午5點前彙總當天數據給你。

但是最近這幾天,即使你已經拼命催他了,他依然拖延至第二天中午才給你。

這種情況下,你很可能會忽視對方真的只是因為最近比較忙,而錯誤歸因為 “這小子是不是對我有什麼看法呀”,如此便容易引發關係型衝突。

想要避免歸因錯誤,需要我們在選擇開口與沉默的之前想清楚,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同時不猜測對方的動機,不猜測事情發生的原因,當然更不能把你想傳遞的信息,以攻擊的形式表達出來。


2)衝突一定要以達成共識收尾

很多時候,衝突都是由於負面事件積累所造成的,所以一旦東窗事發,一方甚至雙方總會抑制不住委屈地開始翻舊賬。

翻舊賬式的衝突原本是為了引起對方的愧疚,達到讓對方妥協的目的。

但一旦你主動說了,反而是戳對方的痛處,讓對方原本的內疚也消耗殆盡。

所以,每一次衝突最好都以雙方共識結尾,明確的共識也相當於給這次衝突畫上了句號,避免彼此的負面情緒累積。

帶領通用汽車興盛33年的總裁:“未經爭辯的共識都是脆弱的”

如果在達成共識的過程中,理性對話不能順利進行,先放一邊也是一個不錯的處理辦法。


➤ 2、衝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雙方的共同目標

主動衝突的起因一定是為了雙方共同的目標,但很多時候各自目標是衝突的。

這時候就需要找到超越各自具體目標的更高一級的目標。

比如說部門利益的衝突背後,其實是共同的公司利益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只涉及單方面或者此消彼長的利益關係,衝突後即使最終達成共識,好像自己佔了上風,守住了底線,但合作關係也會成為犧牲品,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勝利。


➤ 3、衝突後要善於主動引導關係的回溫

即使衝突是好的,很多時候衝突過程中激烈的衝突氛圍,也會讓很多人心理不舒服,所以一定要善於主動引導關係的回溫。

職場上常見的衝突總髮生於團隊共同負責一個項目的時候,交集多,衝突也多。

所以項目結束後大家聚在一起吃個飯,酒足飯後說開了,就是一個引導關係回溫的好法子。


總結一下

很多人都有畏懼衝突的心理,一旦進入到緊張的氛圍,大家就會不自覺地想要退縮,進而忽略了真正問題的解決。

但其實,適度的衝突也是有好處的,甚至可以說,只有經歷了衝突的交情才能體現出友情的厚重:

其一,衝突達成的共識才能經受住各種隱藏問題的考驗,而這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經歷又會反過來促進交情的升溫。

其二,衝突中的自我表露,能夠加深雙方的心理連接;

當然,掌握了正確的姿勢後,衝突才能帶來好的效果:

① 避免關係型衝突及任務型衝突的轉化;

② 衝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雙方的共同目標

③ 衝突後要善於主動引導關係的回溫

以上。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和朋友吵了一架後,他反而更加尊重你,彼此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