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老人的贍養,很多子女都願意出錢,但不願意親身伺候,這是為什麼?

大別山東哥


此乃時代進步的標誌。隨著居家保姆及養老院的服務形式推廣,子女桌前床上親身伺候的模式逐漸被取代。而子女工作繁忙及收入增加,是他們出錢贍養老人的時代背景。

然而,居家保姆及養老院還是不能取代親情,老年人不僅需要物質供給及貼身照料,還需要兒孫們的陪伴,這樣才能延年益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絕對不能用錢來替代親人的照顧及探望。

我的母親入駐養老院已經四年有餘,她在那裡生活很有規律;衣食起居都有專門的護理人員照料,但是,我還是堅持每天去探望一次。在母親骨折手術之後,每天兩次到養老院,陪護時間多達四五個小時。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一是自己家裡離開養老院很近;便於經常去探望;二是願意擠出時間來關懷老人。對於一些工作異常繁忙,又是拖家帶口的家庭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重擔子。如果居住地離開養老院很遠,確實來回很不方便。

至於農村,可能問題還要棘手。因為農村老人的子女,大都在城市生活;根本不可能經常回來探望。農村養老院還很少,請保姆更沒有這個習俗,所以農村老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硬撐。如果住到城裡子女那裡,有很多不方便之處,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媳婦和女婿亦未必歡迎。

俗話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錢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我在養老院四年多目睹了很多社會現象,將父母親送進養老院不聞不問的大有人在;他們往往要十天半個月才去探望一次老人。送去水果點心之類的倒是不少,但是,並非老人最需要的“陪伴”。

如今居家保姆的職業素質有所下降,漲工資才是她們的最愛;如果子女出錢請了保姆,未必能夠萬事大吉。假如子女不經常回家探望,保姆虐待老人的概率很大,在農村裡請保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送到養老院之後,子女更需跟進式服務,去補位完成護理人員沒有做到的事情。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時代,養老事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希望國家能夠未雨綢繆,規劃好養老這盤大棋。i

而子女方面,應該為下一代做好表率,絕對不能停留在用錢來解決問題的底層次上。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批評指正!順祝週末快樂!


陸燕青


農村有句古話叫老換小,是什麼意思呢,我來解釋一下,孩子小的時候淘氣,不聽話,讓我們氣的是又想哭又想笑,人一到年紀,也會是這樣,有些老人會變的特別糊塗,特別的不講理,也是讓我們愛恨不能啊。

舉個例子,我家隔壁的陳奶奶,這幾年身體是越來越不好了,並不是她的兒子兒媳不孝順,早上兒媳問她想吃什麼,她說想喝粥,兒媳把粥熬好給她端過去,她說兒媳不願意給她做飯吃,天天喂她吃粥,問她想吃啥,她說想吃雞蛋,兒媳又回去把雞蛋做好之後她說兒媳想噎死她喂她吃雞蛋,把兒子兒媳弄的是苦笑不得,天天都得上演這麼一出,後來請了一個保姆伺候還真的是特別聽話,讓幹啥就幹啥,也不挑食了。兒子兒媳一天進屋看她一次,她喜歡的跟個啥似的。

所以有時候不能說掏錢請人伺候就是不孝順,說賺錢比老人重要,其實一切還是以老人開心為目的的。

當然也有很多是個別原因的。


小涵貝貝妞


我的公公在我家裡住的時候,我把筷子遞給他,給他做好吃的,像對嬰兒一樣跟他說話,可惜,他仍然會對人講,我對他很一般,跟他的別的兒媳婦一樣。

誰都知道,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

如今,公公要輪流養老了,我開始想著,我辛苦一些,接他到家裡來。可又一想,公公不好伺候,總是挑剔這的那的,照顧他再好,都是沒用的。

我們上班又忙,就打算著送他去養老院。我不認為,送老人去養老院就是不孝,從前的時候,家裡的人都只靠田地生活,沒有地方可打工掙錢。

現在不同了,生活條件提高了,所有的花費也大了。再有外面有很多工廠可以工作,沒有人像過去那樣,守著薄田三畝,守著老人,一分錢都沒有。

我認為,把老子送養老院,常去看看,常買些吃的穿的,常接家裡來吃頓飯,這樣也挺好的。

等我老了,我跟我的朋友都商量好了,我們結伴同行去養老院。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讓他們去掙錢,等我們生病了住院了,他們好有錢給我們看病啊。

所以,並不是孩子不願意親身伺候老人,是現實如此。這個,只要你不傻不糊塗,都可以理解的吧!



li冰兒


這個我也想回答一下,首先子女不願意親身伺候老人只願意出錢的情況不單單發生在農村,城市也會有,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孩子們都很忙,要麼有正式工作要上班,即使是村裡的人,現在村裡人也都找點事情做,坐吃山空,好吃懶做的人已經不多了,大家都在為生活忙碌著,可能是真的沒有時間去照顧,只能出錢了。

第二,父母曾經偏心,讓孩子心裡有隔閡,我老家就有個這樣的鄰居,家裡三個兒子,年輕的時候能幹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卻偏愛能說會道的老大,老二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都沒有出過手,所以老了的時候經濟條件大不如前,自己生活都照顧不了的時候大兒子提出大家一起養,二兒子肯定不願意照顧的,也不怎麼願意出錢,後來還是法院調節才答應只出錢不照顧的,所以做父母的年輕的時候一碗水端平也是為自己老了積德吧。

第三,父母性格古怪,導致子女不願意親近。老家有個二伯,性格很古怪,到姑娘家生活,姑娘稍有不如他意就罵,有時候還動手,那姑娘都委屈的掉下眼淚來,心裡一萬個不願意照顧,哪怕出錢。有的是老年人年紀大了以後他就像小孩子一樣,一會哭鬧一會笑的,我老公的爺爺九十歲了,性格變得特別古怪,生活不能自理,時刻希望有人在身邊,一會不見人就會罵,我還見過他打大伯和叔叔,大伯和叔叔雖然退休了有時間卻也不願意一天二十四小時就陪著老爺爺啊,也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的啊。他們也是需要照顧的老人了,但是也還是輪流盡量陪在老父親身邊。

第四,就是孩子眾多,相互攀比,相互推諉責任,最後都不願意照顧了。

第五,就是子女不孝順了,為了擺脫老人這個累贅甚至不惜花大錢送到貴點的養老院,一年也不看一次。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種情況雖然存在但是還是希望最少出現,羊羔都是跪乳,鳥兒也會給母親捉蟲子吃,動物尚有感恩和反哺的孝心何況人呢?怎麼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別到失去才知道珍惜,追悔莫及。

總的來說,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給父母一個愉快的晚年。







我是豆角


首先明確一點,寧願出錢也不願親身伺候老人的原因很多,個人覺得還是要理解一下。

現在很多農村老人上了年紀行動不便,兒女又不在身邊,造成很多農村老人養老成問題。但是同時農村還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很多農村老人的子女並沒有回到老人面前進行照顧,反而是給老人一些贍養費。這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子女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還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和父母離太遠,照顧不到。很多子女因為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離自己的年邁的父母比較遠,但是父母又不願意跟著兒女去生活,所以很多子女沒辦法,只能在經濟上補償一下老人。

第二,子女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其實還真的是蠻大的,工作忙、壓力大讓很多年輕人喘不過氣來,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還哪裡有精力去照顧老人。所以,很多年輕人還是選擇給老人點錢。

第三,嫁出去的女兒,沒辦法照顧孃家父母。中國人有傳統的思想,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旦嫁到婆家就是婆家的人了,再過分管自己孃家的父母肯定婆家人是不願意的。所以,很多嫁出去的女兒就選擇給孃家父母些錢來彌補。

第四,父母對待兒女不公平。俗話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也算是中國人傳統思想的一種吧。但是有的父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或者說有偏愛,只對其中一兩個子女好,那這樣肯定其他子女心裡是不太願意的。所以等到要贍養他們的時候就寧願給錢也不想去他們身邊照顧。

第五,和老人經常在一起矛盾多。很多老人人老了脾氣不太好,而且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不同,吃又吃不到一起,聊又聊不到一起。雖然老人也需要照顧,但是為了避免矛盾,很多年輕人寧願出錢也不會去身邊照顧老人。

第六,很多兒女指靠思想嚴重。像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家裡都是好幾個兄弟姐妹,所以在老人養老上就會有一些分歧,心想就算自己不管也會有別人管的,都想把老人塞給其他兄弟姐妹,自己落個清靜。所以,很多子女願意出錢,但不願意親身伺候。

綜上,年輕人給錢也不願意親身照顧老人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也是子女所無能為力的。但是個人認為主觀上不願意照顧老人是不對的,畢竟是生你養你的父母噻,這樣搞良心何忍?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首先,年輕人生存壓力大。現在的社會,在家是按時上下班的,一再請假都知道後果。其次,收入。年輕人伺候老人,吃穿用哪裡來??還有,久病床前無孝子是真實存在的。

其次,有的老人老年痴呆或者半身不遂等等,性情大改。動輒暴跳如雷,有了病就如同有了法寶,折磨孩子真的不是過分形容。

社會進步表現。過去說父母在不遠游。現在都知道這個不可能。僱個保姆,自己在外掙錢。兩全其美。

見過一例。兒子貼身照顧老母親知道去世。兒子自己說老母親性情偏激不好相處。和媳婦處起來怎麼可能沒矛盾??

孩子沒有精力。過去獨生子女政策。孩子少顧不過來。以後還會長期存在。只有僱保姆,不然只有把自己折騰死。

老人需要孩子照顧時往往所以也需要照顧。怎麼辦??

啥氣候,兩全其美才是最好的。


ql369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我們先將農村贍養老人的方法列舉為以下幾種,大家看哪一種方法最為合適。

第一種幾個子女都願意親身伺候贍養老人。

這種方式可能是大家都認可的,最好的贍養老人的方式。但這種親身伺候贍養老人的前提是,這就要求子女們都在父母身邊,或住的離父母比較近,而且大家隨時都有足夠的時間。那麼這樣也要求子女們的工作不要離開農村或者距農村較近的地方。這樣是不是制約了子女們事業發展的更大空間?大家都窩在一個較小的區域裡。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大家認為這種情況有可能存在嗎?

第二子女們都願意親身輪流伺候贍養老人。這種情況可能子女在全國各地工作大家都願意親身輪流伺候贍養老人。而大家都有工作,不可能回到農村丟下工作,去專職伺候照顧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親自贍養老人應更好一些。但這就要求每一個子女都要為老人準備一套住宿的地方,而且老人每轉一個地方都要經歷一次搬遷和適應的折磨。給老人不能形成一個固定舒適的生活環境。這種贍養老人的方式,大家認為可取嗎?

第三種幾個子女中選定一個贍養照顧老人,其他子女出錢以示贍養。一般農村老人更喜歡在農村生活,如果農村有子女,一般就跟隨在農村的子女生活,其他子女給些錢,就在外安心工作,不用過多操心父母的贍養問題。有空餘時間回農村看望一下父母。同時給在農村照顧父母的子女也給予了經濟上的幫助。這樣老人也有了固定的居所給老人的生活也帶來了舒適安詳的環境。

有以上三種贍養老人的方法分析。由於社會的發展,子女們都想發展自己的事業各奔前程。給子女們共同親自贍養老人,變為了不可能。願意出錢贍養老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總比那些不願出錢也不贍養老人的不孝之徒好得多。我認為這種出錢贍養老人,有時間再回家看望看望老人,這種贍養老人的方式就是很好的,應該給予提倡。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人老了,喜歡說一些以前的事,為人處世還是老觀念,說話絮叨,這是一代人和一代人的成長代溝,將來我們老了也一樣。

人老了,越來越象小孩了,他讓你揣摩他的心事,讓你陪他聊天,說一些東家長,李家短的事情,還要經常教育你感恩。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尤其是母親愛說話,也愛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愛分給孩子,即便殺只雞煮點排骨都要和孩子分享。我們村有一家這樣的老人,幾個孩子都有出息,都在外面,也經常回家探望老人,買這買那,甚至給老人找保姆,可是她的心裡還是很孤獨,孩子回來很高興,一走她就失落。

這種顯象會越來越多,象我們70年代的人一個孩子四個老人,三個家,孩子們要工作、要事業,孩子在過節都是問題,更別說和你待在一起。不找保姆找誰待候你,有這樣的孩子也不錯了。


李姐在農村


請人伺候老人有一個前提,掙得錢比僱人花的錢要多。照顧一個半自理的老人恐怕得七八千元吧或者上萬元,再加上保姆的吃喝數目是不小的。保姆休息日還得僱人替班,又是一筆費用。 子女一個月掙得錢自己花費後最少要剩餘一萬多元,才能請得起人伺候。 這樣的高收入者我覺得不多。


採菊東籬下175027524


這個問題,其實說的是兒女多的家庭才有的現像。如果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你岀錢,讓誰來伺候老人?請保母嗎?那是不可能的,你也請不到。除非你在外地工作,而你父母住農村,那樣可以岀錢叫你家族中的人來照顧。前提還要你父母身體健康,不是連床都下不了的那種。當然你給的錢夠多,另當別論。

子女多的家庭,也就是有兩個以上兒子的家庭。個別兒子岀錢給其他兄弟,讓兄弟伺候父母,很多是事岀有因,並非不願意親身伺候。村子裡有一個兩兄弟的家庭,大哥在城市工作,弟弟在農村。父母身體好時,弟弟也岀去打工。從去年開始,父母有病,需要有人伺候。弟弟只好留守在家,就近找一些工作,一邊照顧父母一邊做工。哥哥也是懂道理的,每月都給一些錢弟弟,算是出錢請弟弟伺侯父母吧。但絕不是不願意伺候。

有一五個兒子的家庭。他們的父親90歲了,行動不便,需要有人長期伺侯。五兄弟的大哥差不多70歲了,己經不再參加工作。而其他弟兄都還在工作。於是四兄弟商量,各人岀點錢給大哥,讓大哥伺侯父親。大哥想,反正也沒什麼事,就答應了。一直照顧父親到他病重,才大家一起伺侯父親。四兄弟也不是不願意伺侯父親。只是覺得這樣安排更好,對大家都有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