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曹妃甸:不遙遠的拜天地


中國曹妃甸:不遙遠的拜天地


男女一旦拜了天地在曹妃甸民間就算正式結婚了,這一民俗不是很遙遠,就連現在的年輕人還記憶猶新。的確,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加之外來文化的侵入,過去結婚的老民俗也被人們所拋棄,更多的加入新民俗文化的元素。比如:旅行結婚、集體婚禮、西式婚禮等等。

當人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傳統民俗文化時,塵封記憶開啟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為什麼?是啊,在那些特定的年代,為什麼男女結婚叫拜天地呢?拜天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河北省民俗文化田野調查課題研究中,通過走訪並整理曹妃甸海洋民俗文化,發現了古時男女結婚拜天地這一民俗比較清晰的脈絡由來。

這個民俗故事與女媧造人有關。

盤古開天闢地後,天底下本來還有許多人,這些人心中沒有任何私心雜念,有飯大家吃,有活兒大家幹,更沒有你的我的他的之分,門不上鎖,路邊隨便放東西,沒人動沒人拿,大家你尊我讓,那叫一個和睦。

那一年,天降橫禍,天塌了地陷了,天地一片混濁,天地之間都是大水,山沒了,樹沒了,所有的動物和人也沒了,又回到了盤古開天闢地以前。

天地下只剩了一個人,那就是女媧。

女媧不甘心,研製了七彩石補好了天,掰斷了神龜腿當了擎天柱,天地又恢復了從前模樣。

過了一段很長日子,女媧覺得生活空空沒滋味,越來越沒意思。可不,偌大的天底下空空蕩蕩,連個說的人也沒有,只有她一個人。女媧也怕孤單,她苦思冥想,決定掘土和泥造人。

女媧開始造人時很用心,每天捏不上幾個,天地之大,她把捏得人東扔一個,西扔一個,分散著扔。有一天,她精心捏了一個俊俏的小男孩,用手上下摸了老半天,不捨手丟向了渤海灣北岸。

這是這一帶的第一個人。

那時候,茫茫渤海灣北岸這片,物產豐富,環境宜人。小男孩在這裡無憂無慮長到了十八歲,每天吃喝不愁,和動物們又玩又耍挺開心,可到了晩上,他一個躺在用樹枝搭的小屋時,總覺得缺點什麼。一個小夥子到了年齡,就會熱血奔放,各種想法一個又一個。他越來越覺得孤單,越來越覺的沒意思。

有了這種想法後,小夥子也不出去玩了,整天躲在小屋想心事,他想:如果能有個一樣的人做伴兒該多好,那怕整天和他吵架也是好事啊。

這天晩上,正逢十五月圓時,小夥子抬頭望月,感覺到月亮衝他有微笑,也許是觸景生情,也許實在沒人說話,他對著月亮說起了話:"月老月老你細聽,一人度日實在空,天下地上無雙影,愁壞二九十八童。"

小夥子話音剛落,月亮忽閃忽閃閃了三下,似乎聽懂了他的話。小夥子接著又說:"月老月老幫幫忙,找個伴兒來添衣裳,牽線搭橋行善事,世人有情記心上。"

正說著,吱吱身後有踩樹葉的聲響,小夥子回身一看,只見月光下,一位白眉長鬚的老者站在面前,老者面帶慈祥,衝他微笑著,說:"怎麼了小夥子,長大了有了心事?"

小夥子施禮說:"天底下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活著多沒意思,我實在是太孤單了。每個月我也只能在月圓時和月亮說說話,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老者笑出聲來,說:"小夥子莫心急,我這就想法兒幫你找個伴兒來。"

沒容小夥子說聲謝,老者一陣輕風不見了。

第二天大清早,老者來敲門,高興地喊道:"小夥子快起來,給你找的伴兒來了。"

小夥子急忙開門,老者真得帶來一個眉眼清秀的小姑娘,他又驚又喜,高興得合不嘴。

老者把躲在身邊的小姑娘推到小夥子面前,逗著兩人說:"別害羞別害臊,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道,你倆前世有緣份。"

原來,月老早就有意為小夥子牽個線,一直別得空兒,這幾月小夥子天天求訴,他很難為情,和小夥子面對面以後,知道小夥子迫切的心情了,他馬上去女禍,求她忙裡偷閒,專門為小夥子捏了個小姑娘,一是他倆可當個伴兒,二是他倆可當夫妻繁衍人。

老者喜笑著囑咐小夥子說:"給你帶來了,你要好好待人家,等你們熟了,我幫你們辦喜事。"說完一眨眼,老者又不見了。

姑娘長得像花,小夥子長得標緻,你看我一眼歡喜,我看你一眼稀罕,真是你情我願,倆人喜在眉頭樂在心裡。

三天以後,老者領著另外兩個白鬍子老頭來了。老者問小姑娘:"這個小夥子行不?"

小姑娘紅著臉:"行。"

老者掉臉問小夥子:"這個姑娘好不?"

小夥子脆聲說:"好。"

老者一手拉著小姑娘,一手拉著小夥子,說:"你們看,這兩位一個是天公,一個是土地公,今後過日子你們離不開這兩位恩公幫助。現在給你倆辦喜事,首先,拜以後養育你倆的天公和土地公: 一拜,二拜,再拜老。"

天公和土地公第一次受了人間的禮拜心裡美滋滋的,倆白鬍子老頭樂呵呵地衝小姑娘小夥子說:"孩子們,吃水別忘挖井人,你倆的好姻緣多虧了月老的一線牽,沒有他就沒你倆的今天。來來來,快來拜謝月老:一拜,二拜,再拜。"

小姑娘小夥子剛拜完抬頭一看,月老和天公土地公轉眼不見了。

從此,男耕女織,你恩我愛,倆人過起了幸福生活。

為了記住月老和天公土地公的恩情,倆人教育後人,娶親成家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拜月老。

從那時起,成家娶親拜天地的民俗一傳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但到今天這一婚俗禮儀還在民間流傳,只是基本上沒人用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