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谈谈周慧珺的书法得失有哪些?

情棋书画


二十年前,曾经花了很长时间临写周先生行楷千字文,至今仍觉得这本字帖对我影响很深,所以在当代书法名家里,一直对周先生深深崇敬。

时至今日,网上有很多人对周先生品头论足,个人觉得仁者见仁,有喜欢萝卜自然有人喜欢白菜,这应该不奇怪。不过也有批评者采用嘲讽谩骂的口气说三道四,这就不可理喻了,再说周先生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如此口出恶语,如也是书法爱好者所为,实在令人不耻。

再有,评论周先生书法有何得失,不知意义何在,毕竟在她自己来说,在自己的书法人生里,做了最喜欢的事一辈子,别人在那说又怎么样呢。

个人拙见,不求大同。


一个老豆


周慧珺是新中国文化断层期崛起的,成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专业影响力的书法家。 周慧珺是当代女书法家当中的翘楚,曾经担任过上海市书法家主席,中国书法家书协副主席。

周慧珺曾经得到沈尹默、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致力于学习米芾和王铎,并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于她在书法上的得失,我想谈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学米芾能化者。

米芾的狠实劲利的点画特征、过于造作夸张的结体,在周慧珺笔下,显得温婉而平实,但仍然不失其腾跃高蹈,昂扬向上的意趣。

二、不重视结体的变法和章法方面的代入,难免走向程式化。主要表现在:

1、只学米芾一家,兼以王铎,但未得此二人的真髓。米芾结体上的左右倾侧,似奇反正,王铎章法上的左右摇曳,上下勾连,被完全整平化。在使书法具有万千变化的各种对比关系上,似乎只有大小之变,而不及其余,显得过于简单而程式化。

2、过早的确立了自己的书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名后,在其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终于“熟”而后俗。对一种笔法,结构和章法的表现形式的“熟”,久之就成了近乎脱离大脑思考的,机械的肌肉运动。表现在古意的消失,而代之以迎合时流的俗态。

3、坠入“返祖”怪圈。书法上有一个可怕的现象:返祖。“熟”后无“生”,即不代入新的技法和表现手段,不但不会越来越好,反而会越来越流滑,越来越套路化,因为早年学到的技法在慢慢流失,创作的思维和激情在慢慢退化。晚年的作品,没有早年的作品好。这一点,是许许多多书法家共性的困惑苦恼。

井底之见,欢迎同道批评讨论。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我本人最爱她的作品,自己偶尔也写一下!我是她的忠实粉丝!



乡村小狂人


周先生应属为数不多并在而立之年既成名的女书家之一。周先生的书法有她独到的章韵这也是她能继续活跃在书坛的功底。我在周先生身上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她的字几乎近五十年的不变。照常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字也会跟着变化的,也就是说“变”是合理不“变”是不正常的,只凭这一点就实属不易。一点感言!


听竹斋


周慧珺的书法在当今书法界是首屈一指的大师。有些人对她的不三不四的批点.我大胆的说一句,只能证明他们对书法鉴赏水平问题。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大家!


私心忘响


八十年代就喜欢周先生的书法,有自己的特色。后来学米,也很好,我认为国内学米周先生是最好的,返与她老人家功底深厚有关系。


好好学习69255057


爱其德而喜其书法艺术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抛开周慧珺的书法修养品德不谈,仅仅站在纯粹书法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她的书法,并不是大家之功,因为她的书法是以临写米芾书法为底色的。


黄梅戏玲垅


周慧珺的书法我认为是最好的,没有之一,包括历史上的书法家。(不喜勿喷,个人观点),


古道西风54


在不失传统的情况下有自己独立的风格,实在难得。书体中透漏出一些刚毅坚强又有一些洒脱。


篆刻女生


非常尊重周先生,周先生七十岁以后的作品水平是走下坡路的,年纪大了,水平下降,自然规律,正常现象。现在可能已经不能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